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敌,具有深刻的阶级根源和内外因素。以国民党为代表的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妥协退让是其叛国投敌的阶级根源;英美的劝降、日本的诱降是其投敌的外来因素;汪精卫集团的民族投降主义思想、反共情绪和政治权力欲的恶性发展,是其叛国投敌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一度扮演过英姿风发、慷慨悲歌的民主主义革命斗士的汪精卫,何以最终堕落为遗臭万年的汉奸?究竟是何种心理促使他一步步滑向万劫不复的历史深渊?一、“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的民族失败主义是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心理基础汪氏的民族失败主义思想由来已久,1932年1月出任行政院长主持对日外交时,便认为:日本是个强邻,中国不可与之相比,“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亦幼稚不完备”,故而主张对日本的侵略应在“尽可能范围内,极力忍耐,极力让步”①。据此,他提出了“一面抵…  相似文献   

3.
汪精卫民族失败主义的产生、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由于其阶级的、个人的主观原因以及客观上日军的进逼和日本政府的诱降,使汪精卫民族失败主义发生蜕变,成为投降主义,最终背叛了国家和民族。汪精卫民族失败主义具有产生早、时间长、危害性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高宗武对日交涉与汪精卫叛国投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12月,正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时,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投降派,叛国投敌。高宗武是汪精卫集团与日本勾结,最后叛国投敌的始作俑者。汪精卫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积极主张与日本“议和”,直到在沦陷区的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成为汉奸首要。高宗武受全国抗战形势的影响和国民党的暗中策反,以及迫于日本的怀疑和暗害,最后悬岩勒马,离汪投蒋。此段史实,一般学人知之甚少,本文用翔实的史料对此作了披露与论述。  相似文献   

5.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越南河内发表“艳电”,响应日本第三次“近卫声明”,公开叛国投敌。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整个抗战期间,始终站在反对汪伪斗争的最前列,对汪精卫的卖国行径和南京傀儡政权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敌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6.
以德王为首的伪蒙政权和以汪精卫为首的伪国民政府,都是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前者倚仗其资格老,后者依靠其地位高,争权夺利,互不相让。从汪精卫叛国投敌之日起,双方就展开了激烈的派系争斗,直到日本投降和伪政权解体,它们的权利争斗也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7.
1938年12月汪精卫逃往越南,途经昆明时曾与云南省主席龙云有过秘密接触,此后汪即走上叛国投敌的不归路。由于汪精卫在中国历史上的敏感身份,使得二人的这一接触从此成为疑案,学者们围绕龙云对汪精卫投敌是否知情等问题争论不断。中立地看,龙云等历史当事人事后的回忆似有与史实不尽相符之处,而评析龙汪之间这一公案的关键,实际需要读者与作者都能设置必要的解读前提,如清晰认识龙汪关系的实质、汪精卫个人形象在出逃前后的巨大差异及1938年时中国抗战的具体境况等,从中可知龙云对汪精卫的去国目的应该知情,事后出于私人道义原则也不愿对汪落井下石,而整个事件的处理既关乎龙云的个人性格,更是龙、蒋、汪三方之间利害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汪精卫于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从重庆出逃,一九四○年三月,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公开投入日本帝国主义的怀抱,堕落成为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和卖国贼.汪精卫为什么从重庆出逃,叛国投敌?有人认为:汪蒋之间的个人倾轧,是江从重庆出逃首先考虑并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把汪精卫叛国投敌,主要归因于他同蒋介石之间的争权夺利,这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简单化了.历史人物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①汪精卫重庆出逃的种种原因,必须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潮流和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探索.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血肉长城抵御日本侵略的时候,从国民党内部分化出来的汪精卫集团,却公然认敌为友,走上了叛国的道路.这个集团究竟怎样变为日本侵略军的鹰犬的?作为这个集团的头子,汪精卫又是如何堕落的?这个集团的投敌与蒋介石集团有什么关系?对于这些问题,国内外至今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想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对汪精卫集团的投敌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同行.  相似文献   

10.
汪精卫一生的政治思想复杂而多变.他以主张民族民主革命和宣扬三民主义始;以鼓吹"和平反共建国"及歪曲三民主义终.其政治思想的特点有三:一是以复杂多变为表象;二是以权力斗争为中心;三是以"党义"、"党统"为工具.其政治思想的实质是日益走向扭曲蜕变的三民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1940年3月,在母本占领区拼凑起来的汪精卫国民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最无耻的汉奸卖国傀儡政权。这早已为历史所盖棺定论。然而,近些年来,有些外国学者却认为: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敌,不是“卖国”,而是同日本侵略者“合作”,寻找结束中日战争的道路,并提出“汪精卫究竟是不是一个傀儡”?即使是傀儡,若与“民族主义不矛盾”,“傀儡就不但不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长期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对于我国一部分的城市进行了殖民统治和管理。这些统治和活动主要是通过汪精卫傀儡集团进行的。长期来中国学者对于汪伪政权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汪精卫汉奸政权的兴亡——汪伪政权史研究论集》,黄美真等《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记等。在史料方面也出版了《汪伪政权资料选编》系列等。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日本的对  相似文献   

13.
吴佩孚与汪精卫二人在抗日战争中民族大节面前,走向了各自的反面。他们这种角色的反串,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另有原因?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木文认为,关键的因素是汪、吴二人在民族主义的问题上的认识和立场截然相反。在中华民族内部关系的问题上,汪精卫是混乱的,在中日民族问题上,汪精卫存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倾向;吴佩孚虽不是理论家,在民族主义问题上,他对于内外之别,华夷之辨却是一清二楚的。因此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内外矛盾中,把中日民族矛盾置于什么位置,汪、吴二人的回答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中国开始了全面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的独立,挽救民族的危亡,不惜赴汤蹈火、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地抗击日本强盗,谱写了一曲曲崇高的爱国主义壮歌。但是,身为国民党副总裁、中政会主席、最高国防会议副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等要职的汪精卫,却纠集一伙民族败类,不惜卖国求荣,甘当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工具,于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叛国投敌,公开匍匐在日本侵略者的脚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最无耻的汉奸卖国贼。  相似文献   

15.
南宋爱国志士、诗人谢枋得曾撰有《注解选唐诗》一书。他在书中,结合亲身经历和对南宋亡国教训的体会,表述了下列爱国思想:一、指责朝政腐败,小人擅权,人才被弃;二、批评南宋文官武将安于逸乐,不关心民族命运,终致亡国;三、鼓励有志之士在国家危难时,应奋发图强,不忘爱国;四、向最高当权者指出,即使抗敌兵败,仍应救亡图存;五、怒斥叛国贰臣毫无羞耻之心;六、赞扬忠贞之士的爱国节操。  相似文献   

16.
1 93 6年 2月至 1 93 7年 7月 ,中国政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汪精卫据此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对两广事变先持中立态度 ,后持反对态度 ;对西安事变始终持反对态度 ;对中共继续坚持顽固的反共立场 ,更不赞同国共合作 ;而对日本则主张应有和战两手准备。总的来看 ,西安事变前后汪精卫的政治思想 ,既有落后于时代潮流的一面 ,又有适应时局发展稍做调整的一面 ,但他的这一调整并不彻底 ,以至于最终滑向民族投降主义的深渊  相似文献   

17.
1938年,时值抗日战争初期,正当众多爱国将士在前方浴血奋战,后方广大同胞和海外侨胞全力支援祖国抗战之际,在海外的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多次风闻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主张对日和平妥协。起初,他不信真有其事,因为他与汪精卫过去有过交往,私谊甚好。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路透社电讯公开传出“汪精卫发表和平谈话”,陈嘉庚才确信汪精卫真的在唱投降论调,汉奸嘴脸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是新月派诗人,是古典文学的学者,更是一位爱国主义的民主斗士。爱国主义是闻一多思想发展的主旋律。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者,他的思想的产生、发展和确定,一方面是由内因,即他对祖国的炽热的爱所决定,这一点决定了他的留学、研究方向和投身社会活动;另一方面又由外因,即目睹中国的积贫积弱,民生多艰,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使他要为人民而激呼,为祖国而呐喊,希望祖国富强,民族昌盛。本文从闻一多的留学、学习,弃画学文、写诗,以及教学和研究各个方面,探讨了这一思想形成的内因和外因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道家黄老思想对两汉初年的民族关系产生了重大而且十分积极的影响。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民族政策,平等的民族观念,以及以一种宽容、克制、忍让而又不违背原则地处理民族矛盾和冲突的统治艺术,造就了两汉初期国内各民族间的和谐局面,也为两汉初年统治者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等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八路军军政杂志》通过对抗战相持阶段时局的分析、对汪精卫集团叛国投降活动的声讨、对顽固派的反共摩擦的揭露、对中共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批评,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三大方针,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坚持用事实说话、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发挥以史鉴今作用,是《八路军军政杂志》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