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慧 《世界民族》2007,(6):35-41
二战后兴起的菲律宾穆斯林分离运动与伊斯兰复兴运动下相关国家及组织的支持和干预密不可分。"9.11"事件后,随着恐怖主义在全世界的蔓延,菲律宾南部地区的穆斯林分离主义与恐怖主义合流,其已成为东南亚乃至世界恐怖组织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菲律宾穆斯林分离运动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从冷战时期的相对明晰向后冷战时期的混沌状态之转化。菲律宾南部已成为世界上民族、宗教矛盾和恐怖主义汇聚的热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菲律宾南部穆斯林掀起的摩洛分离运动,不仅是群体要求分立的反抗行为,更是穆斯林精英利用本群体历史上形成的凝聚力而进行的摩洛民族构建的尝试。他们选取民族象征性称号、重新谱写南部历史,试图为当时的分离运动创造合法依据。然而摩洛民族认同并没有真实反映南部地区多元文化的本质,其学理上和实践中的缺陷与矛盾使得穆斯林精英的尝试最终失败,摩洛分离运动也渐入低潮。  相似文献   

3.
“摩尔人”(Moors)一词来自拉丁文,是西班牙人在几个世纪中对非洲西部地区穆斯林的称呼。但自从法国人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征服撒哈拉沙漠的西部之  相似文献   

4.
何平 《世界民族》2006,(1):32-38
泰国南部地区居住着大约100万马来穆斯林,他们在宗教、文化、习俗等方面与泰国主体民族泰人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泰国南部的马来穆斯林同主体民族泰人及泰国中央政府之间一直存在着隔阂。近些年来,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往往利用这种隔阂及马来穆斯林对泰国中央政府政策的不满,在泰国南部不断制造事端,以致马来穆斯林问题成为泰国政府面临的一个棘手的和令世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部崛起”和“循环经济”是近期以来出现在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两个高频词。作为国家在新世纪初几乎同时提出的两个“关键词”,“中部崛起”战略是为了解决空间地域的协调发展问题,“循环经济”模式是为了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两者的提出没有明显、直接的关系,但是都可以归结到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观上。在轰轰烈烈的“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之初,循环经济理念和模式的大力推行正当其时,中部地区完全有必要积极主动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和谐和可持续基础上的全面崛起。一、循环经济是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必然选择中部地区的崛起离不开…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与民族宗教问题密切相关。在苏联改革时期,戈尔巴乔夫重视东正教,忽视伊斯兰教,厚此薄彼的做法激活了穆斯林民族对于伊斯兰宗教与文化的向往,导致宗教和民族热情高涨,民族间流血冲突不断,东正教徒和穆斯林矛盾加剧。苏联穆斯林的行为表明,伊斯兰教是穆斯林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希望国家保护信仰伊斯兰教的权利,并非要反对国家政权和谋求分离。因此,重新认识苏维埃国家和穆斯林民族的互动关系,对于多民族国家处理好穆斯林民族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引言公元8世纪初,伊斯兰教已活跃于欧洲,持续了8个世纪的穆斯林向伊比利亚半岛的早期移居,以及一直延续到19世纪的穆斯林在巴尔干各国和地中海周边地区的盛衰沉浮及政治上的开拓发展对于学习历史文化的学生们来说都是很熟悉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对于穆斯林在像法国、英国那样的欧洲国家内的出现情况也并非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8.
一、国外开发不发达地区的主要经验从世界范围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面临着程度不同的区域问题。而民族地区大多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各国开发不发达地区、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密切相关。国外开发不发达地区的基本经验有以下几点:1、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无论印度、巴基斯坦、巴西、苏丹,还是美国、前苏联,中央政府都极其重视开发不发达地区。如:美国从整体利益出发,通过各种渠道向西部和南部倾注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并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以缩…  相似文献   

9.
问:有人说:省政府决定开展省政府有关部门对口支援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工作,正好策应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邓: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不仅对密切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而且对于全面推动我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实现我省在中部地区的崛起,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问:省新闻出版局一直十分重视对口支援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东渐"浪潮中,大批穆斯林向东部地区迁徙、流动。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差别,在东部地区,穆斯林是产生矛盾、纠纷、摩擦较多的民族群体。东部地区要有大的担当,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同步发展上承担重要责任。担当是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社会义务。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应当在维护国家统一、边疆稳固、民族团结上作出应有贡献。没有东部的帮助,就没有西部的发展。没有东部的支持,西部进入小康社会几无可能。东部地区在经济先发展、人民生活先富起来的时候,要与西部少数民族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3.
1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世界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泛滥的背景错综复杂,包括民族怨仇、殖民统治及大国强权政治等历史根源;东、西方冷战终结和雅尔塔体制解体的国际大气候;某些国家政府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西方世界有目的的推波助澜等内外缘由;以及世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大潮所激发的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之争等深层因素。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真谛是遭受外国异族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各民族的非殖民地化,它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紧密相联,不能不顾相应的历史条件,无限扩大民族自决权适用范围。倡导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上的纯粹性和单一性的“一国一族论”,以及主张每个民族都必须组成一个国家的“一族一国”论,在理论上是极端偏狭和荒谬的,在实践中也势必增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20.
人关前的满族正处在由一个生机勃勃的氏族社会末期向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其文字、宗教、服饰、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开明措施.使满族在大力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发展的良好范例,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