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应来 《老友》2009,(3):25-25
我是一名老教师,从懂事起,就常梦想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名人。可做名人何其难,并不是你想做就做得了的。然而,近年来,却有很多单位"抬举"我做"名人",其急切心情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2.
王艳群  钟霞 《今日南国》2007,(16):24-25
不知从何时起,身边的优秀女性朋友们常说一句话:"好男人都到哪去了?"她们是优秀的"三Z女人"(三Z:知识、姿色、资本),而如今,有谁能想明白,条件不高也不低,正是男士们结婚的理想对象的"三Z女人"也愁嫁?单身的好处可真不少,有自由,没有压力;干任何事情,没人管你;想玩的时候,不受时间的约束……看着这些仍旧徘徊在婚姻大门之外的"三Z女人",难道她们不想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和婚姻吗?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落、情感中的悲喜与愁苦、现实中的梦想与无奈,在得与失之间,"三Z女人"有多少美丽而心酸的故事值得我们去猜想与品味呢?  相似文献   

3.
栖云 《社区》2011,(32):55-5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能将爱好一直坚持终生的,却少之又少。随着现实的改变,我们为了生活多半会放弃梦想,那时候不曾想过,能将梦想坚持下来,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我不敢说我多富有,但我是一直坚持梦想的人。  相似文献   

4.
她们是一对年轻漂亮的孪生姐妹,母亲早亡,后来父亲又致残。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姐姐不得不辍学当导游,以便照顾父亲,供妹妹读大学。妹妹参加工作后,刚有了男友的姐姐却突患绝症。姐姐的男友虽竭尽全力真情救治恋人,可终究无力回天。姐姐弥留之际,将妹妹托付给自己心爱的恋人……  相似文献   

5.
正梦想像一粒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很小,却可以扎根成长;假如没有梦想,就像生活在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梦想催人前进,即使跌倒了也要爬起来,为自己的梦想而前行……  相似文献   

6.
运用全国12城市2536名"双非一孩"育龄妇女的调查数据,了解她们的二胎生育抉择,并进一步揭示其就业状态对其二胎生育抉择的影响,在"双非一孩"育龄妇女中,有26.9%的人想再生一个孩子;而模型结果表明,她们的二胎生育抉择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性别偏好的影响,但她们具体的工作状态、工作努力程度、对事业发展的看重程度、工作与家庭的冲突等都对其二胎生育抉择没有显著影响,而育龄妇女的职业发展虽然对其二胎生育抉择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却并非是消极的,最低程度而言,她们对事业发展的追求不会成为她们二胎生育抉择的阻碍。同时,育龄妇女的就业状态对二胎生育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单位的性质上,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育龄妇女想再生一个孩子的发生比最大,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次之,合资外资企业育龄妇女想再生一个孩子的发生比最低。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苔丝、爱玛、安娜"自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对爱情的绝望是她们自杀的最直接原因;其次,她们自身带着沉重的罪恶感,一方面想从现实环境中逃脱出来,一方面又无法摆脱既定的社会法则;最后,她们都生活在转型时期比较混乱的社会环境中,各种社会因素交织成一张巨网,使她们围困其中而无法动弹。  相似文献   

8.
王斯仟 《老友》2014,(3):19-19
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然而要实现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的。我今年八十有二,很想"圆"这么一个"完美"的梦。其实"完美"只不过是三个小小的梦,说容易也容易,要说不难却又很艰难。首先说第一个梦,是写一本书,叫《回忆我的一生》。这个梦,早在2010年1月15日历一年多的时间已提前实现了。同时在三弟和摄影朋友的积极支持下,还把它制成了光碟。事情做  相似文献   

9.
《可乐》2006,(9)
你是否有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你是否因为面包而放弃了对梦想的追求?人人都爱做自己想做的事,但面包和梦想往往不能兼得。本期体验的小伙子是个运动员,这看来是个前途光明的职业,但小伙子却说,他其实想做一个歌手,尤其是潇洒率性的流浪歌手。被这个想法折磨得日渐消瘦的小伙子,为体验一次流浪歌手的快乐,找到《可乐》编辑部,请我们务必帮忙。一向助人为乐的小编们立马拍板。经过简单的安排,一个"流浪歌手"就这样上路了……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时时刻刻》中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中三个女性虽然各自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以及最后的结局,但她们却都不失为她们那个时代女性独立自强的代表.她们三者都体现了女性本身改变自己生活和命运的勇气.作者设置了一些象征性的意象来深化主题,代表着女性主义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本色吴婧     
现实中的吴婧健康的皮肤,灵气的表情,只能用"空谷幽兰"这个古典又有点琼瑶味的词来形容初次见面带给我的惊艳。这个温婉的江南女子,却十分有主见,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个有点小倔强的女孩。她从不停止逐梦的脚步。这是一个最初的梦想,守望梦想执著追梦注定了她的不平凡。  相似文献   

12.
作品<马丁·伊登>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马丁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出身贫苦,却向往上流社会的体面、豪华生活,他为之苦苦奋斗,最终名利双收.可是功成名就后,他却没有了兴致,并感到生活对于他是一种痛苦.马丁心灰意冷,毅然走向自己最后的归宿.这是他梦想幻灭后的选择,也是"美国梦想"幻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伊念 《社区》2014,(17):55-55
八年前,来自不同地区的四个女孩有缘住进了浙江大学的同一个寝室,从此掀开了她们集体生活的“一帘幽梦”。我们知道,生活之所以五彩缤纷,是因为从没有人给她规定什么颜色。它就如五味瓶,亦如一锅大烩菜,琐事连连,却不乏星光点点。自开学的那天起,她们便投入梦想的伊甸园,享受着生活带来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4.
<正>"大学的专业是外语,可我却想找一份律师工作。父母托关系让我通过了银行的Offer,我现在却变成了IT主管。我要做一份既是爱好又能挣钱的工作!……这看起来很不靠谱是吗?可就是有人走出了一番新天地,传递了更多的职场正能量。在职场上,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故事。A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走上职场传统"输送带",N年后猛然醒悟:除了那份心生厌倦的工作外,自己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15.
李建茹 《社区》2003,(22):45-45
人们通常认为白领女性生活得舒适而悠闲,其实,她们在工作中所面临的竞争、承受的压力是强烈而巨大的。她们有时间和精力关照自己的情绪、在心理上适当地放松和整饰自己吗?有没有想到将近期的“坏心清”一股脑儿地“清算”,让精神状态换个模样? 几年前,柳婧从美丽的江南水乡独自一人北上求职,想让拥有硕士学历的自己有一个施展才能的天地。后来,她真的在北京落脚,在一家公司谋求到一份可心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杨时 《今日南国》2007,(19):60-63
以前,如果你想拥有一本自己写的书,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找出版社碰运气;找"二渠道"的书商包装你;或者与出版社合作自费包销.如果这三种方法都实现不了,那么你的书稿只能永远躺在抽屉里.现在,你还可以自己做一名"印客":通过专门的网站或者自己的力量把承载着自己梦想的稿纸变成一本书,即使这些"书"只能在亲朋好友的小圈子内传播,却也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7.
于洋的梦想     
正因为要出版一个作品集,想请于洋老师给我作序。忐忑叩开房门说明来意,不料老人家欣然应允,并闲聊开来,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当下中国梦这个话题。"这个提法太好了。一个民族有梦想就能长足发展,一个人有梦想就能找到目标和动力。我自己都觉得还有梦想,梦想着为中国电影再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上班,面对工作和老板;回家,面对老公和小孩。这是很多职业女性的生存状态,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着匆匆赶路,却忘记了抬头看天;我们只顾着他们和她们,却忘记了青葱时期曾有的公主梦想。  相似文献   

19.
老人的心事     
《社区》2009,(2)
心事一:吃穿不愁,孤单老人"病了"社区王大娘今年69岁,老伴在两年前去世,女儿在外地工作。王大娘自己有退休金,吃不愁、穿不愁,但她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每天常常对着空屋子发呆,还长吁短叹。王大娘真想让女儿多陪陪自己,或者多打几个电话与女儿聊聊,但又  相似文献   

20.
正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每个人都非常期盼的。去年年底,一部电影《等风来》又将大家的目光聚焦到这一话题上。影片里,女主角拿着2000元的工资却要指导月薪两万的人该如何生活,男主角背负着"富二代"的包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部电影让不少人产生共鸣。追求理想是好事,但理想的实现却是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加上如今社会浮华,物欲横流,不少人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偏离了航道,被焦急和浮躁带得越来越远。许多职场人总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苦,过的也不是自己想要的日子。随着一些国外思潮的过度宣扬,很多人的内心躁动起来,开始"追逐内心的声音"。他们动不动就招呼着辞职去旅行,不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