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②,孤城遥望玉门关③。黄沙百战穿金甲④,不破楼兰终不还⑤。注释①从军行:古代乐府诗题。原诗共七首,这是第四首。②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东北部。长云:连绵不断的浮云。雪山:指今甘肃省境内的祁连山。③孤城:因孤零零地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故称孤城。玉门关:在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军中的生活,这一点,人们的看法是一致的。但对于“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句,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把“欲”理解为“正想”、“刚要”等;把“催”理解为“催促”、“催战”等。我以为对“欲”、“催”两字的解释均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关于“欲”的解释,在这诗中我同意“开怀畅饮”而不赞同“想喝”、“正想”、“刚要”等。“欲”字在这里应取其本义——贪。(《说文解字》:欲,贪也。)在此,“欲饮”即为“贪杯” “畅饮”等。至于“催”,译为“催促”“催战”,笔者不敢苟同。《古代诗词曲名句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一版)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毛主席《吊罗荣桓同志》诗中的“战锦”一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臧克家《毛主席的诗教》、裘是《哀歌声里起雷霆》、春阳《读毛主席诗词三首的几点感受》等文章阐发的,认为“战锦”是指战锦州,是赞扬罗荣桓同志在锦州之战中坚决捍卫党中央  相似文献   

4.
《左传·子鱼论战》有这样几句: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在发行量较大,影响不小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余在春译,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把这几句译为: 子鱼说:“你还不懂得打仗。强大敌方的兵士,处在不利的地形,又还没有摆好阵势,这正是老天帮助咱们呀!” 从上面的译文看来,余先生把“天”释为“老天”,我对此却不敢苟同。“天”字固然有“老天”、“天意”之意,但在这里以  相似文献   

5.
宋谋玚同志在《山西大学学报》1978年第1期上发表的《鲁迅<无题(“洞庭”)>与会见陈赓一事的关系》一文中,批评我在《天津师院学报》1977年第4期上发表的《杨开慧同志的就义和鲁迅的几首诗》“是牵强附会的”,“是不妥当的”。但我细读了宋文后,觉得我把这首诗解释为沉痛悼念杨开慧等广大革命烈士,愤怒控诉国民党新  相似文献   

6.
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素来脍炙人口,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浦起龙:《读杜心解》)其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更是腾跃飞动,使全诗神韵倍增,所以王嗣奭在《杜臆》中评赞道:“此诗无一字非喜,无一字不跃.其喜在‘还乡’,而最妙在束语直写还乡之路,他人决不敢道!”然而,这里“从”字怎么讲,一般人都忽略了;“巴峡”何所指,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不解开这两个疑结,尾联的注释就难以做到贴切无误,全诗的赏析也势必受到一些影响.有虑于此,本文打算对“从巴峡”试作考索.  相似文献   

7.
“疾风知劲草”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王霸传》:“光武谓霸曰:‘颖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在《赠萧瑀》的一首诗里也用了这句话。全诗如下: 疾风知劲草,扳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无论是光武帝,还是唐太宗,都是从维护个人统治来加以理解的,把为他们个人尽忠效  相似文献   

8.
1917年9月,周恩来同志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赴日留学前夕,写下一首气魄雄伟、热情奔放的七绝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深刻表现了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决心为拯救祖国而英勇献身的豪情壮志,现已广为传诵。但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诠释颇有歧异。笔者也有一些看法,谨向读者请教。 我以为周恩来同志的这首诗,在遣词和命意上都受到梁启超《去国行》一诗的影响。为了说明问题方便,先把《去国行》的有关章节引录如下,并在有关句下加着重号:  相似文献   

9.
“龙城飞将”一词出自王昌龄《出塞》一诗。全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是盛唐写边塞诗的著名诗人。他最擅长于以七言绝句这一诗歌形式写诗,赢得当时“诗家天子”(一作“诗家夫子”)之称号。有唐一代,只有李白的七绝堪与之伯仲。卢世璀《紫房馀论》说:“天生太白,少伯(昌龄字)主绝句之席,勿论有唐三百年两人为政,亘古今来,无复有骖乘者矣。”王昌龄七绝诗”善于用含蓄凝重的语言,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意旨遥深,尺幅千里,蕴味无穷。他的这首《出塞》诗,同样具有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优秀的古典长篇叙事诗,也是传统的语文教材.在讲授这首诗的时候,不少学生反映,诗中先后出现十八次之多的“相”字的用法不好掌握,影响了对内容的理解.本文就对这首诗中“相”  相似文献   

11.
《经传释词》既误以反诗句之“不”“无”为语词,予撰《反诘句相反见意》以正之。王氏凡遇古籍中有“不”“无”字句而稍难于理解者,又多以“不”“无”为语词。此亦不可不辨。夫“不”字为语词者,仅限于《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一类名释,“不”字实无意义可言。故《玉篇》曰:“不”词也。其他“不”字皆有意义。如《书多方》“尔尚不忌于凶德”,言尔曾(《说文》尚,曾也。)不畏于凶德也。《诗·抑》“尚不愧于屋漏”,《楚辞·九章》“尚不知余之从容”。皆“尚不”连文,“不”岂语词,《诗·何人斯》曰:“否难知也。”否即不,上句曰“还而不入”,则其与于谮我情事,不难知也(参《毛诗后笺》)王氏以“否”为语词,(?)未达诗之旨意。《思齐》  相似文献   

12.
照片中,队长刘汉臣(前排左四)和指导员许新光(前排左五)腰间插着缴获日寇的大正十四年式手枪(即俗称“王八盒子”),眉宇间神情自若,衣着朴实却流露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其他队员身配一色驳壳枪,个个虎虎生威、意气风发。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二年岁末,新诗发源地《新青年》社的同人刘半农编选了一本《初期白话诗稿》,次年由北京星云堂书店影印出版。书中共辑印了中国新诗运动开创期八位先行者的二十六首诗稿手迹,而其中最可珍视的莫过于李大钊烈士的一首遗作了。 李大创同志的这首诗稿题为《山中即景》,诗很短,五言八句,书写在一张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红格竖式信笺上,被列为全书的首篇。半农先生对大钊烈士极为尊崇,他在《导言》中不无钦敬地写道:“李先生已在几年前做了牺牲,……诗稿就愈见珍贵了。”同时他还特别欣慰地指出:“李守常先生不大做诗,亦许生平就只做过《山中即景》一首,而这一首的原稿可保存下来了。”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的《卖炭翁》,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篇。诗人自称,这五十首诗“系于意不系于文。……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律,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这些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正是白居易做左拾遗的时候。诗人说,在他任谏官期间,他写诗的目的是:“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这种主张,和他在《新乐府序》中说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是一致的。对于这五十首《新乐府》的评价,意见有所分歧,有人认为,“诗人写出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的代表作”。有人认为,“此文《新乐府》,实在未见得成功;天子知与不知,且不说,就文学而论,则五十篇中,真实的可算做好诗的,还不到十篇”。 《卖炭翁》是被人称道的一首好诗。诗题之下,诗人自己标明题旨曰“苦宫市也”。诗人自己说,诗中所反映的内容都是事实,而且是经过核对无误的。为了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正确理解,对“宫市”问题进行一下探讨,看来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刘向《说苑》中“引诗”61首,有13首诗与《孔子诗论》相同,其它48首诗篇皆不见于《孔子诗论》。对13首诗进行比较的结论是:二者在解诗方法上截然不同,《说苑》“引诗”没有受《孔子诗论》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代“前七子”两大领袖之一的何景明有一首《武关》诗,诗云:“北转趋刘坝,西盘出武关。微茫一线路.回合万重山。天地几龙战,风云惟鸟还。关门锁溪水,日夜送潺湲。”对于该诗的最后两句,在《明诗选注》(黄瑞云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该诗的注③中,我只是简单地注日:“潺湲(chan yuan),溪水流动貌,此  相似文献   

17.
苏轼有一首著名的《蝶恋花》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 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 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 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 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 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 无情恼。 这首《蝶恋花》词是一首有寄托的词,不是写一般的儿女之情。但具体寄托了什么东西,历来说法尚不一致。 我们以为上半阕中“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特别耐人寻味。使人想起屈子《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这一句  相似文献   

18.
一、议论诗的存在是文学史上的客观事实如果说,以抒情为主的诗,是抒情诗;以叙事为主的诗,是叙事诗;那么,以议论为主的诗,可不可以称它为议论诗呢?苏轼有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清人纪昀说:“此随手写四句,本不是诗,而集者强收入集。”他还问:“千古诗集,有此体否?”陈迩冬先生反驳说:“这首诗实是好诗,也就是我所说的新诗。正因为‘千古诗集’中无‘此体’。它把‘无理’写出了哲理,有禅偈的机  相似文献   

19.
《小雅·无羊》是《诗经》的名篇之一。从文学方面说,这首诗有很高的写作技巧,它描写牧场情景,生动如画,历来深受赞赏。如清姚际恒说:“此两章(按指二、三章)是《群牧图》,或写物态,或写人清,深得人、物两忘之妙。”王世祯说:“如《小雅·无羊》之‘或降于阿、或饮于池……’字字写生,恐史道硕、戴嵩画手擅场,未能如此极妍尽态也。”从史料方面说,它反映了西周时代畜牧蕃盛的一个侧面,从中可以看出奴隶制牧业经济的表面繁荣和残酷剥削,以及当时某些经营管理制度。但对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和主题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分歧的关键在于对诗中的“尔”究竟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自嘲》诗早为人们所熟知,尤其是该诗的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脍炙人口,是群众广为传颂的名句.然而诗有时真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即使是这样一首人们熟知的诗,在有些问题上,大家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鲁迅在1932年为柳亚子书写此诗时,有题跋:偷得半联,添成一律以请云,这“偷得半联”是什么意思,对此就有三种说法.这里想探讨一下“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句的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