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析中国当代民谣的修辞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英贵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4):65-71
本文在汉语修辞学的范围内,以翔实的剖析与丰富的实例来印证当代新民谣中的多种修辞技巧,主要论及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衬托、排比、层递、反复、复词、设问、双关、顶真、仿拟、曲解、绕口等16种修辞手段在当代民谣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3.
张岩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04-107
该文试图对当代新疆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新疆文学的含义加以界定。无论是从文学自身还是从文化层面,西部文学这一指称已不能涵括新疆文学的独特性;从新疆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新疆文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既显示出独特性,又成为当代中国文学整体格局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民谣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它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密切联系。研究民谣语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和历史。民谣研究应该是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入手,以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流传的民谣语为对象,旨在分析其语言特点及其修辞构造。 相似文献
5.
民谣类短信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力群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5):91-95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已被普通民众所广泛接受,民谣类短信正是借助手机这一载体,以其"草根"智慧独特的幽默诙谐、清醒快捷针砭时弊的讽刺意味而蓬勃兴起。本文从分析民谣类短信的语言特征入手,观照其所反映的普遍的社会情绪。 相似文献
6.
鲍云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当代新民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的必然产物,它的崛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思想和文学本身的原因。从思想价值上看,它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经济改革效应的严肃思考,对政治热点问题的理性分析,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尖锐批评.从艺术价值上看,它与传统民谣.十七年民歌和精英文学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同时,当代新民谣也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心理的弱点和性格上的缺陷,如平均主义和保守恋旧,个人主义和偏狭自私,实用主义和迎合流俗等. 相似文献
7.
王小波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校园民谣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曾经留下辉煌的过去,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校园民谣却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优势。本文从校园民谣自身和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两方面分析了校园民谣的没落。 相似文献
8.
9.
戴立权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2):92-93
应用文语言要求处理好精确与模糊、平实与可读、简练与缜密、得体与通用的辩证关系。其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客观纪实性、直接性、精练性和严密性等方面。研究应用文语言特色 ,对进一步研究应用写作规律 ,指导人们写好应用文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民谣仿拟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友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5):70-74
新民谣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歌谣,它来自民间,反映人民的心声。新民谣是当代社会语言的新成员。该文分析了仿拟辞格在新民谣中的运用,探讨了新民谣中仿拟格构成文本的心理机制、文化基础、言语基础等。 相似文献
11.
赖海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中华诗词之所以能在五四之后再度繁荣 ,有其民族心理积淀、汉字特征造就、社会功能使然等深层次内在原因。然而 ,由于历史的误解与偏激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当代诗词至今被拒于当代文学的大门之外。肯定当代诗词的文学地位 ,是科学的文学史观的客观要求 ,也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当代诗歌创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肖文辉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2):57-58,69
文学语言与新闻语言是站在同一"屋檐下"的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相比之下,文学偏于"彩色",新闻重在"黑白"。二者虽有区别,但不乏渗透,尤其新闻语言适当吸纳文学语言的"营养",会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13.
民谣是民众情感的真实流露。在人民公社时期的不同阶段,随着人民群众对人民公社态度的变化,人们创造了许多能反映一定社会问题的民谣。人民公社初期的民谣体现了群众对人民公社持有的赞扬与肯定态度;人民公社弊端逐渐暴露之后的民谣体现了群众对公社持有的批评态度;在公社瓦解时期,出现了赞扬大包干的民谣。这些不同时期的民谣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公社及当时农村政策态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当代建构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当代建构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梁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145-149
文学地理学是文化地理学的新兴分支,是从地域的角度,用空间的观点来分析研究文学。文学作为文化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与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关系密切。一定地域内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由此所衍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不同区域内的文化以及民风民性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从而在文学上表现出相异的地域特色。处于农耕文明的地域环境对三秦文学影响甚大,其表现出与地域环境、区域文化相协调的“重农恋土、重质轻文、史诗情结、忧患意识”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6.
彭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92-193
校园民谣具有独特的生存环境和风格特征,已成为校园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校园民谣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校园民谣在歌词方面主题单一,虽为真情表达,但总体上体现一种小家情调,立意不高;校园民谣的创作者大都是一些业余爱好者,水平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新民谣作为民众评价活动从正反两方面诱导着“孝”的实施.它以诙谐讽喻的方式记录着双向“反馈”模式中单向错位的孝道观;以平易幽默的形式诱导着积极向善的“孝”.新民谣对“孝”的诱导是通过道德之力来弥补自然本能的不足,以亲子双方的精神需要和子女的自力要求发生作用.在当代工商社会中,对“孝”的诱导可以弥补社会养老的不足,在和睦家庭和稳定社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卫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9):92-96
民间歌谣是以方言为载体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保留了鲜明的地方方言特色。粤语的民间歌谣可以为粤方言研究以及广府文化研究提供宝贵的材料。从一些较为古老的民谣之中,我们还可以找到方言和文化的历史痕迹,这对于研究方言以及文化的演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民谣应该妥善保存并整理。 相似文献
19.
哈代诗歌与民谣有不解之缘,民谣为哈代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哈代在汲取民谣艺术滋养的基础上,借鉴民谣的艺术风格创作了大量乡村题材和爱情主题的民谣体诗歌。在艺术形式上,哈代诗歌借鉴了民谣重复、叠句、对话、问答等艺术形式,突出了民谣易于口头传唱的特点;在艺术手法上,借鉴了民谣夸张、虚构、巧合、简洁和明快的叙事手法,使诗歌具有很强的传奇性、诙谐感和戏剧性;在语言方面,常采用口语、方言、俗语和乡村词汇来营造乡土气息和田园氛围。哈代诗歌与民谣形成了鲜明的互文关系,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反映了诗人的乡土文化认同和民间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