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艳君 《现代妇女》2014,(9):316-316
庄子在其文中以"言"为核心要素,以"道"、"美"、"意"、"知"为支点,构建了"言与道"、"言与美"、"言与意"、"言与知"的审美立体结构,描绘了"即言即道"、"大美不言"、"得意忘言"、"不言之教"的美学理想,开辟了一个自由的言说天地。  相似文献   

2.
一篇题为<16汉字之错:即不尊重女性,又误导儿童人生观?>的文章出现于多家网站的讨论区,作者叶满天提出,有16个汉字:"娱"、"耍"、"婪"、"嫉"、"妒"、"嫌"、"佞"、"妄"、"妖"、"奴"、"妓"、"娼"、"奸"、"姘"、"婊"和"嫖","均具有一定的贬义,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普通人在书写或阅读的过程中,从视觉上觉得这16个字与女性性别有根本的联系,无形中降低了他们对女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谢赫的"六法论"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气韵生动"在"六法论"中处于首位,全面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美学思想的基础。本文从对"气韵生动"的认识,通过"气"、"韵"、"生动"之间的关系,来谈"气韵生动"内在的美学思想,突出了"气韵生动"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中的"给"主要有三种用法,即作动词、介词和助词。"给"作为动词,无论是表示"给予"的意义,还是表示"容许、致使"的意义,在盐城方言中都是用"把"来表达的,"把"还由"给予"义引申出"(女性)嫁人"的意义,然而无论"给"是作介词还是作助词,在盐城方言中都不是用"把"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5.
"寻根文学"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它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关注,研究两种文学流派的作品也不断出现。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寻根文学"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引起了学术界的共鸣。"土著文学"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土著文学"作品中的土著文化因素对"魔幻现实主义"具有重要的影响。"土著文学"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都可以被称为拉美的"寻根文学"。本文系统地研究中国"寻根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通过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寻根文学"的影响来梳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粉头"是"粉丝团"团长的别称,主要任务是率领自己的"粉丝团"和别的"粉丝团"抢地盘、比人气,联络广告公司,在网上炮制各种花痴文章,诋毁别人的偶像。所谓"散粉",是指没有加入任何组织的"粉丝"。"散粉"和"粉丝团"团员捐的活动经费由"粉头"登记造册,统  相似文献   

7.
文章考察了"笄"与"簪"的历时更替情况。在古汉语中,"笄"与"簪"是一对同义词。只不过"笄"多通行于先秦时期,而"簪"在这一时期用例很少,直至两汉、魏晋六朝时期"笄"与"簪"呈现出同义竞争的局面,且"簪"的使用频率要高一些,从隋唐五代开始,"簪"开始盛行,慢慢取代"笄",并保持至今。  相似文献   

8.
微言     
"享有"比"拥有"贵重。我们"享有"空气,但无法"拥有"空气,我们"享有"阳光,但无法"拥有"太阳。同样的,我们享用友情亲情,但没办法,也不该想"拥有"那个友人亲人,我们也享用爱情,但没办法,也不该想"拥有"那个爱人。所以,就享有吧,"享有"比"拥有"贵重多了。——蔡康永  相似文献   

9.
基于1068份抽样调查数据,旨在客观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的群体状态及特征、家庭困境及影响,并引导人们深度思考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对策思路.调研表明,从群体特征看,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规模大、比重高、分布广"、"性别、民族构成失调"、"父母双方外出比例大、时间长"、"留守兄弟姐妹多"、"隔代监护成为主要类型"等方面的发展状态;从家庭困境看,农村留守儿童仍面临着"亲子互动缺失"、"家庭教育缺位"、"身心呵护缺陷"的"三缺"问题,并产生深度的影响.提出坚持"民生为本"理念、完善"硬件软件"环境、增强"代际发展"能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五大发展对策与思路,以供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弘扬"国粹"这些"麻将"灯箱位于赵县通往赵州镇的一条小公路旁,有"东风"、"西风","一万"至"九万"、以及"一简"到"八简"等十余处,其后便是一排联体二层小楼,灯箱所处位置,是小楼房子前的停车位。据这排联体小楼的开发商介绍,这些"麻将"灯箱并不是为照明所用,而是为住户设置的独特门牌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红楼梦》中"家里唱动戏,我又不得舒舒服服的看"这句话中的"动"进行考证,并结合河南省济源方言中的"X动"结构来对其进行释义。文章还对济源方言"X动"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充分证明"动"在此处就是"……的时候"的意思,《红楼梦》中对"动"的校注"热闹的戏","量词,一次大场面的戏"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日语助词"wa""ga"的使用及区别问题一直是语法学家研究的课题,在总结了"wa"和"ga"的先行研究基础上,针对日语动词句子中谓语的意义特征和"wa""ga"的相互关系这一观点来进行分类分析,并考察"wa""ga"的出现情况,以含有"wa"和"ga"的动词句为对象,从动词本身的含义表达出发,考察"wa"和"ga"的功能性差异,最后提出一个适用于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教授法。  相似文献   

13.
韩非依据战国时期的"乱世"特征,以其"因时制宜"的发展眼光,提出了"称俗而行"的观点。他在批判儒家"德治"的同时提出了"不务德而务法"。他认为"法"可以矫正不直,规范人们的行为,"德治"不再适用于当下社会,唯有"法治"可以解救"乱世"危机。因此,以"法、术、势"为一体的治国之道是达到理想社会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去中国化"的社会环境以及"独派"团体对"台独"的塑造过程中,台湾青年形成了强调"与生俱来"天性、追求多元化与小格局心态等特征的"天然独"认知。"时代力量"等年轻小党派的兴起,正是台湾青年"天然独"的影响结果。未来,在两岸青年的交流交往中,台湾青年的"天然独"与大陆青年的"中国梦"思维将难免会有小摩擦,但只要两岸青年多交流多交心,相信台湾青年也将体认到两岸同属一家的事实,逐步褪去"天然独"并融入"中国梦"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5.
"称为"与"称作"出现时间不同,"称为"汉代就已出现,而"称作"一直到清代才出现。从所选语料来看,清代"称作"比例高于"称为",现代汉语中"称为"用的较多,"称作"极少。二者用法基本相同,大多数可以互换,但"称之为"不能换成"称之作",有的"称O1为O2"不能换成"称O1作O2"。  相似文献   

16.
祝永丽 《现代交际》2014,(10):24-25
"Repair"是会话分析中常用的术语之一,也是言语交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术语译名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直接影响该学科领域的发展。然而,国内一些学者对"repair"的译名众说纷纭,存在的译名有"修正""修补""纠正""更改""纠偏""纠错"以及"纠误"。结合"repair"的多种译名,本文从"repair"在普通语境中的基本词义和"repair"所指的语言现象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采取"修补"这一译名更加合理、科学,并试图给"repair"下定义。  相似文献   

17.
"德",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社会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达到"德"的境界?《论语》中给出了答案:"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三达德"一直是儒家思想中追求"德"的三种方式。现阶段,学术界中对于"知"和"仁"的解读较多,而对"勇"的解读较少。论语中"勇"出现的次数也较少。这是否就意味着"勇"在儒家思想中并不重要呢?如何对"勇"进行现实的解读,这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义联项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也"字句和"も"字句。"也"与"も"的基本义都是"类似情况的追加",因此"也"的语义指向不明确,若缺乏语义联项"也"字句就会产生歧义,具有歧义性。因其本身的特"も"紧接其语义指向后,语义联项可推知,因此"も"字句不会产生歧义,具有相对单一性。  相似文献   

19.
叙利亚内战的爆发和"伊斯兰国"组织的兴起加剧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内部分化,迫使"基地"组织作出"拓展网络"、"重塑权威"、"改善形象"三大战略选择。"支持阵线"的发展及演变集中体现了"基地"组织在叙利亚的战略考量,即借助叙利亚内战强化以暴力革命手段推翻世俗政权统治和推行伊斯兰统治的理念,利用叙利亚脆弱的政治进程整合叙反对派以加速本土化进程和拓展跨国网络,重新树立"基地"组织对国际"圣战"运动的权威。为实现"基地"组织在叙利亚的长期目标,"支持阵线"于2016年7月宣布同"基地"组织脱离关系,更名为"征服沙姆阵线",并于半年后同叙反对派多个组织合并组建"解放沙姆组织",凸显了"基地"组织运用"虚实结合"的策略破坏叙利亚和平进程、躲避国际反恐力量打击、重塑自身权威的图谋。  相似文献   

20.
林锦东 《职业》2012,(21):131-132
"和谐"与"变化"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原则。"和谐"是"变化"的基础,"变化"是"和谐"的保证。这两个看似矛盾、实则相连的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缺一不可的。少了"和谐",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松散,失去方向;少了"变化",语文教学则会变得呆板,没有活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又要构建"变化"的语文课堂。一、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立体流动过程,它犹如奏乐。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文与道等都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它们必须围绕着"和谐"这一"主旋律"缓缓流出,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