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朱艳君 《现代妇女》2014,(9):316-316
庄子在其文中以"言"为核心要素,以"道"、"美"、"意"、"知"为支点,构建了"言与道"、"言与美"、"言与意"、"言与知"的审美立体结构,描绘了"即言即道"、"大美不言"、"得意忘言"、"不言之教"的美学理想,开辟了一个自由的言说天地。  相似文献   

2.
一篇题为<16汉字之错:即不尊重女性,又误导儿童人生观?>的文章出现于多家网站的讨论区,作者叶满天提出,有16个汉字:"娱"、"耍"、"婪"、"嫉"、"妒"、"嫌"、"佞"、"妄"、"妖"、"奴"、"妓"、"娼"、"奸"、"姘"、"婊"和"嫖","均具有一定的贬义,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普通人在书写或阅读的过程中,从视觉上觉得这16个字与女性性别有根本的联系,无形中降低了他们对女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微言     
"享有"比"拥有"贵重。我们"享有"空气,但无法"拥有"空气,我们"享有"阳光,但无法"拥有"太阳。同样的,我们享用友情亲情,但没办法,也不该想"拥有"那个友人亲人,我们也享用爱情,但没办法,也不该想"拥有"那个爱人。所以,就享有吧,"享有"比"拥有"贵重多了。——蔡康永  相似文献   

4.
正"粉头"是"粉丝团"团长的别称,主要任务是率领自己的"粉丝团"和别的"粉丝团"抢地盘、比人气,联络广告公司,在网上炮制各种花痴文章,诋毁别人的偶像。所谓"散粉",是指没有加入任何组织的"粉丝"。"散粉"和"粉丝团"团员捐的活动经费由"粉头"登记造册,统  相似文献   

5.
"寻根文学"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它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关注,研究两种文学流派的作品也不断出现。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寻根文学"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引起了学术界的共鸣。"土著文学"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土著文学"作品中的土著文化因素对"魔幻现实主义"具有重要的影响。"土著文学"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都可以被称为拉美的"寻根文学"。本文系统地研究中国"寻根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通过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寻根文学"的影响来梳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中的"给"主要有三种用法,即作动词、介词和助词。"给"作为动词,无论是表示"给予"的意义,还是表示"容许、致使"的意义,在盐城方言中都是用"把"来表达的,"把"还由"给予"义引申出"(女性)嫁人"的意义,然而无论"给"是作介词还是作助词,在盐城方言中都不是用"把"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考察了"笄"与"簪"的历时更替情况。在古汉语中,"笄"与"簪"是一对同义词。只不过"笄"多通行于先秦时期,而"簪"在这一时期用例很少,直至两汉、魏晋六朝时期"笄"与"簪"呈现出同义竞争的局面,且"簪"的使用频率要高一些,从隋唐五代开始,"簪"开始盛行,慢慢取代"笄",并保持至今。  相似文献   

8.
教育不仅仅要培养"精钢"一样标准的精英人才,更要培养出"生铁""顽石"一样的个性化人才,以及"泥土""小草"一样的普通人才。让"钢"生辉,让"铁"刚强,让"顽石"充满灵性,让"泥土"芬芳,让小草尽情展示生命的翠绿,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时代内涵,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90后”大学生党员代际特征与作用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大学生逐渐进入到大学校园中,绝大部分学生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些同学已经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部分学生经过了党组织的考验,最终从入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预备党员。但是"90后"大学生有着自我的个性和时代烙印,他们有着鲜明的代际特色,如"我的个性我张扬"、"我的选择我做主"、"我的言论我发布"、"我的未来我找寻"等特征。他们也具有不同的入党动机。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让"90后"大学生发挥其作用,对此可以从"读好书"、"把好关"、"用好人"、"建好网"、"辅好导"、"组好队"等六个方面来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0.
谢赫的"六法论"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气韵生动"在"六法论"中处于首位,全面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美学思想的基础。本文从对"气韵生动"的认识,通过"气"、"韵"、"生动"之间的关系,来谈"气韵生动"内在的美学思想,突出了"气韵生动"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逍遥"独具其浪漫主义情怀,其可启示人们思考"无待"途径,追求超然物外,物我两冥,寻找心之所向的"乌托邦"。但"逍遥"的结局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如果不看清"无待"的结局,只是表面地认识"逍遥",就容易沉浸"阿Q精神胜利"的愉悦中。实际上达到"无知无欲、忘我忘世、化蝶化物"的境地,不是物理上的"死亡",就是精神上的"幻灭"。  相似文献   

12.
"御宅族"心理探析及"出宅之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御宅"现象在现在尤其是"80后"年轻人群中越来越普遍,并且这种现象正在从以"80后"为主体向"90后"为主体的人群中过渡,近几年"御宅"现象在高校中日益流行,本文通过探析高校"御宅族"的特点、心理状况及产生的原因,希望引起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视,进而提出高校"御宅族"的"出宅之道"。  相似文献   

13.
韩非依据战国时期的"乱世"特征,以其"因时制宜"的发展眼光,提出了"称俗而行"的观点。他在批判儒家"德治"的同时提出了"不务德而务法"。他认为"法"可以矫正不直,规范人们的行为,"德治"不再适用于当下社会,唯有"法治"可以解救"乱世"危机。因此,以"法、术、势"为一体的治国之道是达到理想社会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4.
"草莓族"、"装忙族"、"闪婚族"、"捏捏族"……都市里各种族群让人眼花缭乱。"新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值得我们认真审视。随着"低碳经济"、"碳汇"等新名词的出现,"低碳族"应运而生并迅速壮大。可要养成少开汽车、随手关灯这类"低碳"好习惯,一般人还真费劲。保护环境时不我待,如今,北京的"低碳族"算是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5.
百余年来的"通变"论主旨,经学者分析研究不断发展。从"复古"学说到"继承"与"发展",再到"变"与"革新"的论证思考,最后到近代"会同适变"学说的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蜕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同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范式是相契合的。马克思"现实的个人"通过对"类"哲学及"唯一者"的批判和超越,最终明确了"现实的个人"思想的逻辑脉络,阐明了"现实的个人"之"现实"何以可能及"现实的个人"之"个人"何以可能。而"现实的个人"的内在规定,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范式的根源所在,"现实的个人"之"现实"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范式的基石,"现实的个人"之"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范式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日语助词"wa""ga"的使用及区别问题一直是语法学家研究的课题,在总结了"wa"和"ga"的先行研究基础上,针对日语动词句子中谓语的意义特征和"wa""ga"的相互关系这一观点来进行分类分析,并考察"wa""ga"的出现情况,以含有"wa"和"ga"的动词句为对象,从动词本身的含义表达出发,考察"wa"和"ga"的功能性差异,最后提出一个适用于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教授法。  相似文献   

18.
在"去中国化"的社会环境以及"独派"团体对"台独"的塑造过程中,台湾青年形成了强调"与生俱来"天性、追求多元化与小格局心态等特征的"天然独"认知。"时代力量"等年轻小党派的兴起,正是台湾青年"天然独"的影响结果。未来,在两岸青年的交流交往中,台湾青年的"天然独"与大陆青年的"中国梦"思维将难免会有小摩擦,但只要两岸青年多交流多交心,相信台湾青年也将体认到两岸同属一家的事实,逐步褪去"天然独"并融入"中国梦"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9.
"称为"与"称作"出现时间不同,"称为"汉代就已出现,而"称作"一直到清代才出现。从所选语料来看,清代"称作"比例高于"称为",现代汉语中"称为"用的较多,"称作"极少。二者用法基本相同,大多数可以互换,但"称之为"不能换成"称之作",有的"称O1为O2"不能换成"称O1作O2"。  相似文献   

20.
《史记·刺客列传》中描绘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五个不同的刺客形象,他们秉持着"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以生命为代价行使刺杀任务。推动他们"为知己者死"的,一是报"恩",二是行"义"。而当"恩"和"义"发生冲突时,他们选择以"义"为先,"恩"在其后。但随着"报恩"成为"行义"的一部分,"恩"与"义"最终还是能够回到统一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