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任何一种唯物论,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在今天就不能存在下去。”这话虽然没说清信息的本质,但却阐明了信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现代社会,新的技术革命以信息的全面勃兴为主要标志,信息系统逐步在人们的观念中显化出来。人们的社会日常生活几乎每时每刻无不与信息打交道,诸如交谈、演  相似文献   

2.
五天,你干好了吗? 实行5天工作制使长期在48小时工作制下奋斗的中国职工,终于长长地喘了一口气,可以休两天,好好地玩玩好好地休息了。然而在欣喜和激动之余,人们是否认识到了这一点:实现这一愿望的前提是必须保证社会的继续发展与进步,即只有干好五天,才能休好两天。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六年春天,中华民族历史上灾难深重的年月。新年的到来,并没有给古城西安带来一丝春意;佳节的爆竹,也没有给人们心头增添一点欢乐。清华园大辩论的喧嚣声,象凛冽的寒风,撞击着人们疲惫而痛苦的心!在这文化大革命的第十个年头,动乱又一次在中国大地上出现。担心和忧虑交织在人们心头:为什么这场人类历史上为时最长的政治运动久久不得平息?他们究竟要把这场运动“深入”到哪里去?“继续”到哪一天?什么“批林批孔批周公”,  相似文献   

4.
<正> 一人们常说,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不同,它是一种伦理悲剧。事实上,伦理主题是文学尤其是悲剧艺术的永恒主题,中西方文学在这一点上并无大异处。不同的是,中国古典悲剧大多是在道德人格的层面上表现人的厄运,而很少以生命为本体,从人的存在上去体验悲剧。其悲剧感往往不是来自对人的存在的感知,而是来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远古神话产生起,中国文学中就流贯着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儒家学说中得以发扬光大并在现代文学中演变为“感时忧国”精神。十七年文学中忧患意识并没有断流而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继承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十七年小说对古老中国民众所遭受的重重苦难继续作了一定程度的书写与表达;二是十七年作家在以文学作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上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三是十七年文学作品对现实生活仍保持某种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背景是冲突而不是均衡,而和谐却是社会合作所以可能的基本条件。建构和谐社会不是要消灭差别或者“均贫富”,而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生活在不同社会位置上的人们各得其宜。现实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对于社会公正的需求较之以往更为急切,这在客观上要求政治结构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金钱观可以概括为:穷并不是好,因为穷就是弱。个人的富固然不好,但个人的穷也没有什么好。故要反对以穷为荣和个人盲目逐富。结合现代中国民生多艰的社会现实,我们就会发现,鲁迅是在对中国传统与现实深入、全面的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金钱观的。从中国儒道互补的文化传统上看,儒家过分强调伦理教化,道家提倡远离尘嚣,都漠视物质利益.把人生道德修养与金钱对立起来。鲁迅发现了这一点,进行了剖腠析理的纠偏工作,但鲁迅正视金钱,并不是要人们崇拜金钱。他认为有生活而无“费”固然痛苦,但有“费”而无生活则更加没有趣味。  相似文献   

8.
晚清社会处在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全面转型的时期.这一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由传统乡村向城市变迁的过程.但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力量不是近代工商业资产阶级,而是介于"官民"之间的绅士阶层,他们从乡居到城居的转变可以印证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君子之说     
君子的说法,我们久违了。这绝不是说这些年中国没有君子了,而是对于道德行为的评价,时代不同,说法也不同了。尽管说法不同,人们心中总有一杆秤,谁是君子,谁离君子还差那么一点点,心里总有个谱。在中华文化雨露灌溉的土地上,君子是个客观存在。君子喻于义。君子不是不明白利的重要,不是不明白物质是基础,只是在物质利益面前伸不伸手,君子比别人多一份思考。普通人首先想到的是合法不合法,不合法的利益即便得了可能还得加倍吐出来。但法这东西不等于义,法不治众,合法的未必都合情合理。所以,君子在物质利益面前还要问问良心,问问天理。油锅里…  相似文献   

10.
对处在法治进程中的中国来说,民间法是否还有存在的基础?国家———社会二元结构的形成为民间法提供了存在的社会条件,大传统与小传统的阻隔又为民间法的存在与继续发挥作用提供了文化土壤。在处理二者关系上,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挤压与消灭,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