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党史研究》1985年第5期黄峥同志《刘少奇与山东抗日根据地》一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1942年刘少奇山东之行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文章指出:“在刘少奇的帮助指导下,山东分局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制定和贯彻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从而使山东根据地的工作有了明显转变”,“实现了胜利的转折”。这一论断是正确的。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山东分局的工作转变实际上早在刘少奇来山东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弄  相似文献   

2.
<正>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主要根据地之一,地处华北敌后战场的东南端,是联系华北与华中两大敌后战场的枢纽,对牵制、打击日伪兵力,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抗日敌后解放区的建设中,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占有重要地位,积有丰富的经验。本文试就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历史进行概述,以求得同志们的指正。一、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山东根据地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我想着重说说,当年大众日报在以罗荣桓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领导下,是怎样成为名副其实的“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的。 把报纸扎根在群众中 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行动 我是一九四二年春天,由津浦路西来到津浦路东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驻地的。那时正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经过敌人一九四一年冬季大“扫荡”之后,  相似文献   

4.
<正>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芦沟桥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的敌后抗日战略基地。它是联结华北与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纽带,也是华中抗日根据地同位于太行地区的八路军总部及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的联系通道。山东抗日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8年抗战中对打败日本侵略者起了重要的作用。到抗战胜利时,山东抗日根据地已有主力部队27万人、民兵71万人、自卫团150万人,共产党员由抗战开始时的2000余人发展到10余万人(不包括划归冀鲁豫区的山东部分)。这一强大的革命队伍成为取得人民解放事业胜利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百团大战后,中共领导的抗日事业面临严重困难。亲历者的口述回忆资料表明,当时,中共在根据地推行的多项措施,都促成了根据地农民的精神解放,根据地农民因之而成为中共抗日事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中共当时的困难局面,由此得以扭转。  相似文献   

6.
诞生于1938年12月27日的八路军山东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土生土长的人民抗日军队。这支部队,是唯一的在没有主力部队帮助的条件下,由地方党单独创建的走向正规化的部队;是长期坚持敌后山东及苏鲁皖地区抗战,并参与八路军揭开中国战场战略反攻序幕的部队;是参与创建中国敌后最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部队,为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初维真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华北和全国的一个重要的抗战基地。其范围曾多次变化,主要包括津浦铁路以东的山东省广大地区以及江苏省北部和河北省东南部的部分地区;津浦铁路以西的鲁西区,1941年7月后则成为扩大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的最困难阶段,坚决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关于民主民生斗争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民主民生斗争,使根据地转危为安,并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在打败侵略者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试就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民主民生斗争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一)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是中国人民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也是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阶段。 一九四○年八月,我八路军为振奋人心,影响时局,打破敌人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在华北地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百  相似文献   

9.
<正>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鲁西北特委和国民党山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范筑先在鲁西北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初期一年多的时间里密切合作,发动广大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力量和抗日政权,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开辟了华北敌后鲁西北广大地区轰轰烈烈的抗战局面,初步创立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抗战初期的鲁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建立和发展的历程中,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形成了不同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刘金江,臧济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战中,山东抗日根据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华北根据地的重要战略基地和战略一翼,是华北与华中两大根据地的主要枢纽,同时在我党由抗日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中起到了其他根据地...  相似文献   

11.
乡村社会是抗战时期山东社会最基本的形态,也是山东地区抗战的社会基础。这一时期,国共两党采取截然相反的政策,致使山东国民党统治区和抗日根据地呈现出不同的乡村社会控制局面。本文拟对这段历史进行探析,以期对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建设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三三制”的政权建设原则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是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建设中,我党认真地贯彻“三三制”的原则,这是我党实行政治民主的一种做法、一种制度.“三三制”有一个实践、总结、概括、推行的过程.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在各个抗日根据地里,各级民意机关或政权机关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左派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派占三分之一.”3月11日,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重申,在政权上人员分配应该是:“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无产  相似文献   

13.
合理负担政策曾是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要的经济 政策,是根据地解决财政问题的主要办法。合理负担政策削弱了封建经济,减轻了农民负担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 淳朴宽厚,长者风范,对同志情同手足,对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这是与罗荣桓同志接触过的同志对他的共同感受。我在罗荣桓同志身边工作多年,深深感到,他不仅是我党我军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经验丰富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高瞻远瞩、机动灵活的军事家。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同志就担任了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山东分局书记,对山东我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本文专就罗荣桓同志在山东抗日时期的军事指挥艺术谈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的重大贡献张梅玲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山东抗日根据地受到敌人的反复“扫荡”和分割“蚕食”,困难重重。加之当时中共山东分局与115师领导对某些问题认识不够一致,因而在政权建设、群众运动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派遣八路军主力入鲁的决策是在领导人逐渐认识到山东战略地位、确定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可行性、及时了解到山东实际抗战情形基础上作出的。因顾及国共合作抗战大局,具体部署和实施是捕捉恰当时机分阶段逐步实现的。发展山东的抗日游击战争是八路军主力入鲁的首要目的。一一五师克服种种困难进入山东以及第一纵队的设立,促进了山东抗日武装力量和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中共得以在山东扎下根基,打通华北与华中联系,为战后与国民党的角逐布下关键之局。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为了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必须在革命根据地内开展财政经济工作。田赋和其他税收是抗日经费的主要来源。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财经工作的开展,稍晚于北方的其他地区,但就田赋和救国公粮的负担来说,也有较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与借鉴。一、“合理负担”政策的提出抗日战争开始后,由于形势的变化,山东敌后处于敌、友、我三种势力并存的犬牙交错的状态。山东抗日根据地是以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的当地干部为基础,以中央派来的军政干部为骨干,发动武装起义,在开展游击战争的环境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抗日民主政  相似文献   

18.
七七事变,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战略部署下,华北敌后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游击战争。山东逐步创建了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日的重要战略基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纪念毛泽东诞辰百周年之际。简要回顾在其直接关怀领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历程,我们会更深切地体会他  相似文献   

19.
<正> 整风运动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山东军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有经验,也有不足的教训。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这一历史事件作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一抗战开始后,在党中央正确路线指引下,山东党组织独立地领导了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几十个县的民主政权,开辟了根据地,初步进行了组织群众和改善民生的斗争。特别是罗荣桓、肖华同志率领八路军115师主力部队  相似文献   

20.
<正> 游击战是我国人民在长期武装斗争中形成的传统战法,是以劣势装备之我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传家宝。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同志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使游击战成为敌后战场的主要战争形式,为发展和壮大抗日革命武装,建立、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最后夺取抗战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游击战争,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创造了一套适合于山东特点的作战方法,丰富了游击战的内容,在抗日战争中起了巨大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