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田林茂 《山西老年》2009,(11):23-24
王洪廷是临县碛口人。小时候,碛口车水马龙的情景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但是半个世纪后,碛口却变得悄然无声。1997年,王洪廷从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游览了不少名山大川、古  相似文献   

2.
碛口镇地处山西临县的南部。清至民国初年,"口外"得到开发,碛口凭借黄河水运而成为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水旱转运码头,被称为九曲黄河第一镇,是晋商的西大门。近年来,关于碛口的研究颇引人注目,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编著的《古镇碛口》堪称标志性成果。其编撰特点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史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3.
黄河碛口     
曹力民 《山西老年》2008,(10):38-39
碛口位于山西吕梁市的临县,背靠卧虎山,与陕西吴堡县隔黄河而望。"碛"是指水中由沙石堆积而形成的浅滩。当黄河逶迤穿行于晋陕峡谷之间,流经卧虎山前时,  相似文献   

4.
陶璨明 《社区》2010,(8):32-33
走过了太多的锦绣山川,看过了太多的都市繁盛,这一次,我选择了碛口.一座黄河边的古镇。在一些旅行书上,还没有它的名字,就算有。也是一页两页的简介。如果没有自己背着背包走进碛口,很难体会它的魅力与美好。  相似文献   

5.
姚泽源 《源流》2023,(9):56-57
<正>七月夏日,我们到山西吕梁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会议。期间,安排参观临县的碛口古镇。古镇依卧虎山脚而筑,旧屋有序,店铺林立。自明清至民国年间,碛口凭借黄河水运成为北方商贸重镇,富甲一方,并成了晋商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沧海桑田,碛口曾沉寂多年,几乎被人遗忘。新千年之后,随着当地政府对古镇的重视,旅游业的开发,碛口重又焕发生机。一批又一批的外来游客,在这里探访、游览,欢声笑语溢满古镇。  相似文献   

6.
以马蜂窝旅游网的游客游记数据为样本,通过文本分析法对碛口古镇游客感知形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碛口古镇游客感知形象高频词以名词为主,主要反映旅游吸引物、地方、特产及当地特征等,可归纳为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氛围、旅游服务与设施及旅游体验与评价4个维度,其中旅游吸引物高频词频次数占比最高,旅游环境氛围高频词频次数占比次之,游客对旅游服务与设施的感知主要体现在住宿上,对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度了解和正面评价。高频词语义网络中,“碛口”和“碛口古镇”形成核心聚集区域,“李家山村”和“黄河”形成次核心聚集,外围词汇主要涉及旅游吸引物、游客评价及地方等。情感分析中,游客积极情绪占比最大,消极情绪占比次之,且主要来自旅游服务与设施、旅游吸引物及旅游环境氛围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伍依丽 《源流》2023,(9):20-21
<正>皓月当空,星光璀璨。望黄河奔涌、品碛口民俗、忆晋商传奇、颂红色精神——7月18日晚,吕梁临县碛口镇举行了一场露天“大戏”——实景演艺《如梦碛口》。整个演出以麒麟山庄独具特色的建筑为舞台背景,以两个大型旋转台为观众席,运用高科技舞台技术和灯光投影矩阵,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美妙绝伦的视听盛宴。这台戏是近年来吕梁市创作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之一,是吕梁红色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去年春天,我在碛口古渡打车,去绥德。司机听到这个地名,都连连摆手,好容易有个司机看着我,点了一下头,我连价也不敢还,赶紧钻进车里。车开出一小段,停下来,上来一个大汉,心里开始发毛,这一路荒山野岭,万一他们是坏人……我大声质疑,要下车,司机解释,这条路没怎么修,当地人都不敢走,这人是绥德人,捎上他两全其美。  相似文献   

9.
<正>黄河在山西境内奔腾近千公里,大大小小的古渡口散布其间。风陵渡、大禹渡、碛口、西口……这些在历史上曾经繁华一时的古渡口,随着铁路、公路的完善,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黄河古渡口正迎来新生。偏关,滔滔黄河和巍巍长城在此“牵手”。黄河入晋后的第一个古渡口——老牛湾古渡便在这里。站在渡口处,只见两岸层林尽染,一派生机。  相似文献   

10.
刘绍庭(1893.9—1973.8),绥德城内井滩人。其父刘景宴曾为同盟会员。刘绍庭青少年时就续于绥德高等小学、绥德中学堂和三原宏道学校。1911年,与中学时同学杜斌丞一块加入同盟会,并参与了西安地区的起义。1915年至1917年,在中美合办的延长油矿搞事务工作。1917年秋,经人介绍,陕北镇守使井岳秀录任刘绍庭为镇守使署参谋。1918春,刘绍庭被派驻山西碛口,负责电讯工作。1925年,井岳秀又命刘绍庭为驻  相似文献   

11.
使百姓"比地于伍"乃秦汉政权控制基层社会的有效手段之一。秦及西汉前期特定的社会结构和个体自我意识的泛化使其有罪相举的制度机理有效运作。西汉中期后,其制度性外壳依旧,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儒家理念的影响,从实践层面上看",比地于伍"的作用机理在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著名史学家谢国桢对清代学术史研究贡献卓著.他认为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学风表现在气节坚贞、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等方面.对乾嘉学派,谢国桢既充分肯定其学术贡献,也指出该派治学考古不知今、识小不识大和考证琐碎等弊端;同时,谢国桢还对乾嘉时期全祖望等富于爱国热情的历史学家给予高度赞扬.对晚清学术,谢国桢重点考察了学术嬗变与时代发展之间相互关系,他对晚清公羊学派给予很高评价,指出龚自珍、魏源治学反映了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从<吕刑>看"明德慎罚"思想在西周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德慎罚"是西周统治阶级重要的政治理念,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它也发生了变化,周初以敬民保民为核心,民本是其最大特色;西周中后期,它演化成治民的工具,君本成了最基本的特征.王权的日益稳固和隆升,是促使其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唐初天水经济的发展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农牧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天水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为唐朝都城所在地美中政治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基础,更为唐朝开发与经营西域提供了条件与依据。  相似文献   

15.
西周前期是温热天气,到中叶气候转入寒冷干旱期.根据西周气候的变迁和<幽风·七月>一诗中的物候现象,以及文献考古材料,可以证明<幽风·七月>作成时间不是在周初,而应为西周中期偏早阶段.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幕府形态,晚清幕府是在近代中国面临千古未有变局的时候出现的。它经历过从确立到发展的变化过程,逐渐完善了其制度特征,并深刻影响着晚清政局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晚清幕府造就人才、振兴文教、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客观地促成清王朝的灭亡,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晚清幕府的特定性质,也给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方言据》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一部方言辞书,收在《学海类编》中。该书由于编订后近两百年没有刊印,辗转手抄,出现了一些错讹。现将发现的17条略加考辩,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儒学在古代东北地区的传播,是"用夏变夷"与"忻慕汉化"合力的结果.但在清前期,源于少数民族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性质,东北儒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在清初"旗民两属二重管理体制"与封禁政策所构成的基本框架与空间内,为了维护本民族特质,官办儒学发展滞后,为文化流人儒学教育活动所补充,特别是在吉林、黑龙江地区,儒学的传播主要是由文化流人推动的.文化流人传播儒学的活动,最初与维护"国语骑射"等满洲习俗并不相悖;但随着儒学的传播,八旗子弟学习儒学热情的高涨,有碍满洲风俗,导致东北儒学政策有异于汉地儒学,由此可见统治者维护本民族特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秦汉时期的刍、高禾 税制度 ,现存秦汉史籍记载奇缺 ;自云梦秦简出土 ,始知秦时刍、高禾 税制度之梗概 ;后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简牍的出土 ,又使人得知刍、高禾 税制度在文景时期的巨大变化 ;今张家山汉简的出土 ,又填补了秦至西汉初刍、高禾 税制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孙默在康熙年间刊刻的《国朝名家诗馀》是清代第一个大型词总集。它体现了明代词风的延续,显示了当时词坛活动的连续性,和《倚声初集》一起成为一时双璧。围绕在孙默周围的是一个阵容庞大、影响力多向渗透的群体。他们或为被选之词人,或为选者和圈点者,或为作评者,造成了浩大的声势。他们的理论主张对后世多有启发,而孙默本人的词学修养也在这样的活动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