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L.A.Zadeh)提出“模糊集”(fuzzy sets)的问题,所谓模糊集,是指由模糊概念组成的集。从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学科: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模糊语言学等。所谓模糊语言,是指设有明确语义的语言;顾名思义,模糊语言学便是以模糊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由于对模糊语言的发现,使得许多语言学家开始注意了对这个新学科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回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文雄 《社科纵横》2005,20(2):153-155
模糊限制语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分析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功能,归纳国内外学者对模糊限制语在语义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篇、翻译、二语习得等领域研究的成就,提出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情感语言学是在语言学与心理学交叉基础上产生的新的语言学分支。俄罗斯在此领域的研究起步早、著述多,成果丰硕,引人瞩目。对俄罗斯情感语言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学科源流、研究范畴、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进行简单阐述,可为国内语言学的研究带来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五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提出了弗晰结合(模糊集合)的概念。接着,在最精密的数学科学领域产生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分支——模糊数学。随后,模糊语言学、模糊逻辑学、模糊控制等边缘性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事实证明,模糊现象在客观世界、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现象中都是普遍存在着的。与其它领域相比,艺术领域更是一个模糊的王国。无论是艺术创作的表现过程,还是艺术作品的构成形态,模糊性都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一模糊性是相对于精确性而言;对于艺术及其创作来讲,还包含有朦胧的、无意识的、难以控制和难以明确表述的意义。我们所指的艺术表现及其构或的模糊性就是囊括了上述的意义。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经指出:“人具有运用模糊思维的能力。”正是这种运用模糊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应用语言学是学术界在不同领域研究语言应用的分支学科,通常划分研究应用语言学范围为四个模块,即:语言教学、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规范。目前应用语言学发展趋势非常明显,文化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非常突出,目前语言规划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本文主要对我国应用语言学实际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并阐述现阶段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情况,以期能够实现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6.
语义研究从语文学时期的重视到传统语言学时期的忽略,再到成为当代语言研究的前沿学科,期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语言学的意义转向,对语义学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重在探究语义学之所以落后于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历时原因和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宏丽 《学术交流》2012,(5):153-155
模糊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其存在的几十年间,我国学者从哲学、逻辑学、语义学、语用学的角度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了多角度、多学科的研究,充实和完善了这一学科体系,模糊理论成果被用于各个领域。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俄语委婉语作为俄语语言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语义(语义外延、内涵意义)到构成(外来语、否定式和限定词)都显示出极强的模糊性。深入开展俄语委婉语模糊性的研究,对于发现其使用规律、减少语用失误、保障交际成功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探讨情报学的概念结构入手,区分出了形态、作用场(包括空间——智能空间与物理空间,时域——共时域与历时域,层次,维度)和属性(物理属性、语义属性和行为属性)三个大的概念要素,将与情报学有关的活动分解为现象、过程和系统三个大的多维座标系,并按上述概念结构分别提出了三个座标系的分析模型,具体分析了现象、过程和系统的要素范畴,并根据概念要素的组配规律和三个座标系的交叉耦合,从原则上揭示了情报学的宏观研究领域和分支学科以及分支学科集群的组合规律。文中提出的概念结构和分析模型为建立情报学的宏观学科结构和对分支学科进行微观剖析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与语言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综合一体,形成新的研究领域,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说,现代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应该归功于现代社会学。现代社会学与现代语言学,象一对孪生兄弟一样,几乎是同时产生,这种情况在学术界恐怕是不多见的。可是即便是孪生兄弟,也有先后,在这一点上,社会学略为早熟,比语言学先一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社会学初创的时候,面临一个难题:就是怎样变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但同时又向自然科学靠拢,使社会学变成一门经得起客观事实检验的、过得硬的学科,有同其他类似自然科学学科一样的地位。这就要求社会学的开拓者在对社会现象认识方面有所突破。社会学创始人之一迪尔克姆作了一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徐莉 《社科纵横》2008,23(9):174-176
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语言已经深入人心,媒体语言学也悄然兴起.本文从外语教学角度出发,对媒体语言学进行界定,阐述媒体语言研究对外语教学及外语语言理论研究的影响,并初步尝试确定媒体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相结合而形成的研究分支及其学科归属.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人类语言学的界定还十分模糊,因为目前其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描写人类语言与文化的共性尚未实现.其原因就在于仅仅从民族语言学和民族学的方面是不能够达到对人类语言共性解释的.应该从人类语言学研究的本体出发,明确建立普通人类语言学学科的必要性和研究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国语言学界发生的最有意思的事情,也许就是文化语言学的兴起。80年代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不少,为什么说文化语言学最有意思?这不仅是因为“文化”这一难以索解的“斯芬克斯之谜”的介入给人看来似乎枯燥乏味的语言学平添了几分浪漫的韵味,也不仅是因为申小龙论著中某些不无偏颇的断语或缺乏敬意的措辞可能破坏人们常识或感情方面天平的平衡,更主要的是因为申氏的搞法特殊。不少搞文化语言学研究的人,都认定文化语言学是分支学科和交叉科学,在语言和文化交叉渗透的夹缝中开辟疆场,而申小龙却偏要在汉语的人文性的本体论上立论,认为汉语语言学只能是文化语言学,这已经  相似文献   

13.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西方学者对它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我国,这门学科尚处于襁褓之中。本文综合介绍了比较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主要方法,剖析了它的主要学理与代表性学派,对比较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作了初步探讨,并联系我国的现实,阐述了建立马克思主义比较政治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四化”建设和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模糊语言学的发展,语言的模糊性已经被大多数语言学家承认为人类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但是,模糊语言学是以静态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模糊现象(吴亚欣,2006)。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我们还要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探讨了现代汉语中的语用含糊现象,主要分析了语用含糊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层面以及它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术语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对术语学、术语规范化理论的研究,对术语翻译实践的研究,对社会科学名词术语进行审定和规范,等等,对促进社会科学的进步意义重大。这项工作除语言学已起步外,其他学科还没有开展。这在相当程度上妨碍了我国社会科学的交流与发展。为此,本刊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几位学者就有关问题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学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出现了一大批分支社会学学科。但它们的发展并不是尽如人意的。主要问题在于,社会学扩展到其它学科研究的领域时,往往并未同其它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尽管名为“××社会学”,实则两方面内容却是割裂的。这种情况在近年来我国出版的一些分支社会学论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如何使分支社会学形成真正的科学体系,确是摆在社会学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最近,笔者读到了日本学者富永健一主编的《经济社会学》,深感作者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值得向从事社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不长,特别是在我国形成的时间较晚。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在我国城市化大潮中,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国城市经济学科的发展很快,建树也颇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重要突破。但是,我国城市经济学科理论建设存在的问题亦不少。  相似文献   

18.
当代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态语言学是由自然科学 (具体地说是“生物生态学”)和相关人文科学 (即语文学和哲学 )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领域。总的来说 ,生态语言学产生于以巴特森、玻姆、卡普拉、普利高津、施尔德拉克和弗斯特等思想家的学说为基础的整体论世界观。由于关联关系、网络化、辩证法关系和多样性等术语已成为生态语言学的重要概念 ,因此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学说和方法论不再将同一性(uniformness)作为其必要的研究目标。本文将讨论生态语言学的各种研究方法 ,总结梳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并对学科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一、导 言  生态语言学始于隐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归纳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过程,提出“方法革命时期”这一命名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该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原动力,该时期的方法特征以及该时期的格局变化和成就。文章强调自50年代以来科学主义精神和科学哲学对语言研究的主导影响,认为在这一影响下,语言研究的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变化是认识论进步的标志,它包括认识角度的变更、认识视野的拓展、认识焦点的移动和认识维度的丰富。方法的革命性变化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语言的认识;反映了新学科现象在语言学领域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实现了语言研究的人文主义复归,语言学出现了历史性的螺旋式上升。文章还从“方法革命”的角度评述了我国语言研究进展滞缓的主要原因,并着重指出,应该充分利用国外语言研究在方法革命方面所给予的启迪去开拓国内语言研究的新局面,而不是超越这一必需的时期去站在国外研究的跑道上推动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近年来得到许多语言学界学者的关注。本文以I think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电影台词作为语料来源,讨论和分析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同时,本文探讨了学习词典中I think语用信息的收录情况,指出学习词典中模糊限制语语用信息的不足和对于国内词典编纂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