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具有鲜明特色民族特质的美学概念和审美范畴。在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史上,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意境美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真切自然、韵味无穷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拈出"意境"一词,以之论元剧之美。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境,历来学术界争论较多,但基本观点偏重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王国维所论元剧"意境"之美则侧重于表现戏剧情景逼真、语言质朴、自然通俗、落尽铅华之美。王国维慧眼独具发现了元剧之意境美,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其别样之美,从而奠定了元剧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意境”研究的基本取向,愈益倾向于将意境视为中国古代文论乃至美学的核心范畴,在涵盖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一般特征的意义上来阐释它。这种趋向肇始于王国维对“意境”概念的曲解。实则古人使用的“意境”只是立意取境之义,是个不含有价值色彩的中性概念。从纪昀到近代梁启超乃至民国初年的诗话都是这么用的。王国维在西方艺术理论的启发下,取当时流行的“意境”概念来发挥他的文学观,对民国以来的诗歌理论产生深远影响,在当代学者的不断阐释、开拓下,意境遂成为一个与传统用法割裂的现代诗学范畴。不从概念史的角度理清这一过程,就会导致“意境”作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的现代范畴和作为历史名词的诗学概念的差互错出,带来理论阐释中不必要的方法论悖谬和理解的分歧。  相似文献   

4.
“意境”之说的演变与涵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境”是艺术整体呈现给读者的影真、情真、意真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意境”一词被引用于文艺、美学理论中,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则正式产生于唐代中叶.明清时期,“意境”说更趋完备,至晚清王国维,他在集中概括了古代丰富的意境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完备的“意境说”.  相似文献   

5.
古典美学意境范畴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文论中尚难找到一个与它相当的概念或术语。近代的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意境”这个词是经他提倡才流行起来的,有时他也称作“境界”。他在《人间词话》中大力标举意境,把意境视为诗歌艺术的最高品格,并且初步探讨了意境的涵义与特征,提出物我统一、情景交融是构成意境的基本规律,并把意境从创作方法上区分为“造境”(偏于理想)与“写境”(偏于写实),从情感色彩上区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等,为中国意境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王国维之前,意  相似文献   

6.
“物色”作为中华感兴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最初由刘勰提出。“物色”既是中华古典艺术审美“感物”“感兴”“比兴”得以发生的对象来源,又是古典艺术“意象”“气象”“意境”得以生成的重要基础。物色论是进入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感兴美学研究的必经之路,但学界对物色论美学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物色”美学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形成了一个绵延不断的学术谱系。“物色”美学范畴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气论哲学和气感哲学。“物色”是宇宙元气和天地精神在自然物象之声色状貌光影中的感性闪耀,同时又是人的德性精神之光与自由精神之光的生动呈现。物色成为中华感兴美学精神之光的灿烂显现。物色论美学可与西方美学的自然美论、形式美论、审美感性论、灿烂感性论、存在境域论加以比较,亦可与德国古典美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精神相互发明。物色美学范畴因而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和普遍价值,值得展开系统研究和现代阐释。  相似文献   

7.
"真切"与"自然"是王国维意境说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他们对应两个最基本的审美范畴"真"与"美"。通过对《人间词话》中所体现的"真切"与"自然"两个维度的演绎,王国维的意境说得到另一种解读。其中意境最主要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在"真切"与"自然"的交织融合中,意图诞生"玄外之响"的审美再想象、再创造空间,其目的直指"天人合一"的圆融和谐胜境。  相似文献   

8.
意境论批评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出现最早、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同时也是20世纪得以最早重塑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现代文学批评。在意境论文学批评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过程中,王国维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王国维的意境论文学批评存在着一定的误解,特别是对其意境论文学批评的现代性特征认识不够。有必要以王国维意境论文学批评为个案,对其文学批评的理论重心、批评模式和批评特色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
蒋寅认为,古人使用的"意境"只是立意取境之义,是一个不含价值色彩的中性概念,只是从王国维开始,由于西方艺术理论的启发,意境才成为一个与传统用法割裂的现代诗学范畴.本文对这一看法提出商榷,认为它忽视了20世纪的"意境"阐释同样离不开传统美学诗学的阐释语境.另外,文章还对蒋寅以概念史的清理为名,以"意象"取代"意境"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地位的观点提出批评,认为"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诗学范畴被命名,是以民族的诗意审美为基础的,任何关于"意境"的概念史清理都必须以此为前提,否则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审美的角度作比较探讨 ,意境和气象作为美学范畴具有整体美、空间美和含蓄美等共同特征。但作为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 ,意境和气象在指涉对象、本质特征和虚实程度上有着各自独特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1.
论郁达夫山水游记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我国文艺理论中一个重要美学范畴。意境美是作家极力追求的美学理想,郁达夫的山水游记就追求这种意境美。本文从以景述情等几方面论述郁达夫山水游记意境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层审美特征下,唐代意境理论的核心美质体现为对浑全之美的追求。浑然一体性正是庄子道论的核心特征,这一特征同时映射到了庄子对自然、人类、社会的认识中。唐代意境理论中的浑全之美追求体现的是对庄子道论中浑全自然真美思想的继承。唐代意境理论对浑全之美追求具体体现为"境"概念的引入,并在唐人构设意境理论时从意境构造过程、意境的核心美质和意境的审美鉴赏的全方位思考中表现出来。司空图的"全美"观是唐代意境理论浑全之美追求最高、最集中的表述。庄子道论与唐代意境理论浑全之美追求的融合,得益于唐代的崇道风气和诗评家对庄子的向慕之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中,关于审美意境的本体根源即“意境本源”一直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主要存在“意象本源论”、“乐象本源论”和“观象本源论”等说法,其理论源头都可追溯到“易象本源论”。这一重大问题随着艺术实践的发展,常说常新,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能观—观象本源论”具有深远的艺术哲学启蒙意义,但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有继续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属于直接美学理论的问题是美的规律范畴的提出.马克思提出了这个范畴,但在<手稿>中却没有直接阐述,为美学史留下了一个理论难题.由于美的规律范畴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显要问题,如何在<手稿>的语境中,沿波讨源地去探寻它的意义包涵,并给予明确的论析,直关美学理论中许多重要问题的回答.蒋孔阳先生长期致力于<手稿>中以美的规律问题为中心课题的研究,在美的规律与人的劳动实践、内在固有的尺度、异化劳动、自然之美及艺术实践的关系上,进行了深入具体的论析,积累了卓有成就的美学理论成果,把<手稿>美学和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些理论也是蒋先生建构独立的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的基本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5.
论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丑,是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历史上,无论哲学家论美,还是心理学家论美,往往兼及论丑,但总把丑作为美的对立面来思考,以陪衬他们的美论,而对丑的独特的美学功能与美学价值的研究,就显得很不够。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几种《美学概论》或《美学基本原理》,大多未把丑列为美学的基本范畴作专章论述介绍,这也反映了丑在美学理论中的地位尚未得到确认。有感于此,本文拟对有关丑的问题作一点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震古烁今的历史回响——王夫之诗学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夫之诗学在本体论、意象论、意境论、美学结构论、创作论等五个层面上对中国古典诗学作了总结与拓进,把对诗歌发生学的哲学追寻和对诗歌创作学的美学求索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传统的诗学意境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将真、善、美统一在自己的诗歌美学中,把诗歌创作过程看作是一种外化与内化相结合的运动。  相似文献   

17.
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传统美学向当代美学的转变,必须摆脱旧唯物主义自然本体论的束缚,使美学学科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基础之上。为此,必须批判美的“预成论”,批判由此派生的审美关系决定论;必须把属于实践范畴的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的基本范畴,并以此为美学探讨的逻辑起点。当代形态的美学理论应该是探索、研究人类审美活动各个方面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学科。唯此,才不致于使美学理论失去感性的、实证的亦即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意境"成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核心精神的现代范畴,得益于王国维、宗白华、叶朗等几代美学家的不懈努力。西学启发与现代学术自觉是他们研究意境的共同学术语境,而道家美学思想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他们"塑造"意境的重要资源。王国维因康德、叔本华的非功利、无欲审美观联想到庄子的物我合一;宗白华以柏格森和歌德的生命哲学为先导,发掘了道家的生命精神,又以"象征"理念贯穿了他对哲学与艺术的共同体认,将庄子的艺道合一思想和老子"虚无"理论融入意境理论体系;叶朗则因了明确的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美学史建构目的,极大程度地开掘了道家尤其是老子思想的美学内涵,并赋予意境以新的意蕴。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的范畴之一。该文着重论述了意境理论在近代的流变状况,认为经过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的阐释,意境理论逐渐完成了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其现代阐释的精髓集中体现为中国人独有的和宇宙相通的审美情趣,这种对东方自然生命理论的冥悟和体验,可以视为意境理论以一贯之的精神文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领域中,美学范畴是承载某一美学理论形态诸概念和命题的基本词语。自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其基本命题聚集着自然范畴的核心美学思想和最根本的美学观念。该文从对自然范畴的美学内涵的廓清入手,对古典美学自然范畴的基本命题进行专题性的阐释,并在这一阐释所开启的视域下洞察和揭示自然范畴及其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位置。基于自然一词在中国哲学中的源始含义,古典美学用自然一词经验、思考和表达文艺美的本质和规律,由此生成了一个完整的文艺美学形态。自然范畴的基本命题是美即自然。在该命题看来,美是自然(即道)的一种根本性现身方式,是自然向人的感性观照的敞开。在由这一命题所开启的视界中,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自然范畴显明地标识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特质、民族特色、审美精神和美的本质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