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为纽带的人类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和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每个家庭成员的基本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基本上都是在家庭内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在都市的基层社会生活中建立群众性的自治组织,这在世界各国并不少见。但是,建立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并介于基层政权组织与家庭组织之间的居民委员会则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所特有。那么,这种组织是怎样建立和如何发展的呢?根据笔者于1986年9月至1987年3月对武汉、天津等中国都市的基层居民组织的考察,并参照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笔者认为,中国都市的基层居民组织——居民委员会的建立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大家庭组织。儿子结婚后不离开父母家庭的全家合住始终是人们的追求与理想。这种传统的家庭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家庭的组成和演变。在中国的历史上,农村长期是以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为主体,农民生活贫困,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人口平均寿命短,家庭平均人口仅在4—6人之间。但是,在家庭组织结构上祖孙三代同堂的主干家庭却占有较高的比例。据马侠、凌仪真1981年对北京、福建、江苏、山东、陕西、四川等地农村凋查,1940年前后,家庭结构类型的分布:核心家庭占30%,主干家庭占43%,联合家庭占23%。三代以上同居的扩大家庭占多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社会的变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过日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是作者在自杀研究中的理论思考。作者在对自杀的田野研究中,发现中国的自杀现象与西方理论所描述的情形有极大的不同,其根源在于,西方的自杀学范式建立在基督教文明中的一套人性观和生命观之上。为了找到能解释中国自杀问题的理论框架,笔者使用了中国的日常语言"过日子"一词。按照"过日子"的概念,人的生活状态是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过程,其中每个重要环节都发生在家庭中。因此,家庭成为人的基本生存处境,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组织。人生的幸福取决于家庭生活,而家庭的基本构成是人、财产、礼仪。那么,人的基本生活过程,就是如何处理这三方面的关系。自杀往往是家庭生活中的权力平衡导致的不公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倾听     
现在的社会,不组织家庭的人可能被认作怪人;组织了家庭,人可能正常,正常却易是俗人;没有了家庭的人却从身到心,从别人到自己都是半残废了。 ──贾平凹说家庭 结了婚的女人不一定会生孩子;生了孩子的女人不一定结了婚。 ──河北石家庄某小学用“不一定”造的句子 中文专业:投笔从金;历史专业:谈股论金;医学专业:精益求金;外语专业:西游取金。 ──职业增值,职业精神贬值,造就了校园的拜金潮 彩票的巨大魅力表现在:它能让一个人越买越赔,而又越赔越买。 ──现在,彩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热点 我们巴西人是个喜欢亲吻…  相似文献   

6.
2010年注定和以往不同。它是"80后"的三十而立之年,不被前辈看好的这代人,跌跌撞撞地成长为时代的中坚力量。而这个时代,显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眷顾,前有经济危机,后有房价高涨;左有职场压力,右有家庭战争。而任何变动,都直接给感情刻下烙印,引发人们对于生活、家庭和情感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导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家庭也发生了显著变迁。不仅家庭职能,而且家庭结构、家庭关系都发生了不易被人觉察而又不同于过去的变迁。近年来的婚姻、家庭研究已经比较详尽地描叙了这些变迁,推测了今后变迁的趋势。家庭再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社会群体,而是一个不断变动的社会组织。这个观点已经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了。但是,家庭职能、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的变迁仅仅只是一种现象,它的本质动因是什么,正是当前婚姻、家庭所要探究的问题。从家庭社会地位与家庭职能、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等诸要  相似文献   

8.
工作和家庭是人类生活的两个主战场,工作快乐和家庭幸福是每个社会成员追求的两大目标。随着劳动力市场中双职工家庭数量不断增加、性别角色日益模糊,人们对于工作和家庭平衡也更加关注。与此同时,学术研究也高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呼唤绿色人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不是原子弹、氢弹,不是中子、电子、质子,也不是电脑互联网,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就是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人们须臾离不开人际关系。不仅人的一生都要和人际关系打交道,而且,人际  相似文献   

10.
"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对于任何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千古不变的经验。它对任何一个退休人员而言,也是普遍适用的。节俭,不仅是财富的一块基石,也是许多优良品质的根本。节俭不仅适用于金钱问题,也适合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例如:它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使用时间和金钱,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使用一生中所拥有的各项资源。人们在职时,付出过不少的劳动和艰辛,也做出过大小不等的贡献,退休了,理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已经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并且涉及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当前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背景下,引导大学生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大学生绿色生活习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位一体"的层面提出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婚姻家庭研究》2000,(4):22-23
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和维系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环境。家庭是由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组合在一起,家庭成员除了在经济上的结合外,更大的因素则是生活和情感上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张冰 《职业》2008,(33):75-76
<正>一、多媒体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迅速发展的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它给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音频和视频设备带来了方向性的变革,将对大众传媒产生深远的影响。多媒体计算机将加速计算机进入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进程,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带来深刻的革命。相对单媒体而言,  相似文献   

14.
田晓虹 《社会学》2004,(4):28-31
家政服务是建立在家庭需求基础之上的服务性行业。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近年来,它在上海等一些大、中型城市发展迅速。据上海市统计局调查,目前上海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约有20万,今后一年内,本市需要聘请家政服务员的家庭约新增25万户。从预期需求看,本市家政服务员每年将递增7万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现代家庭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家庭模式,也可以说是家庭类型,它是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总合或总称。不同的家庭模式决定于不同的社会,是和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本文认为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四个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当前,信息技术以其可参与性、可操作性以及可娱乐性等特征, 已经渗透进了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当今的时代也被 誉为信息时代,而信息技术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崭新形态。信息技 术指的是,在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人们依托计算机理论与计算机 技术,对软件进行开发、设计及应用,对硬件进行安装、调试及维 护的技术动作。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之下,个人、组织甚至家庭等结 构关系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与影响,导致任何个人、任何组织 及任何家庭都对信息技术产生了依赖性,这也标志着信息技术已经 成为了生产与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农业社会和农民经济的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业社会”与“农民”问题的提出在迄今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中,农业社会是一个最漫长的阶段。从新石器革命到18世纪产业革命,“农业社会”这一抽象的概念,包容着经济生活、社会组织和文化意识的多重内容;它的一端关联到原始经济的分析,另一端则更为紧密地缠绕进现代经济的分析中。这样,“农业社会”、“农民经济”以至“农民”等概念,都获得了巨大的延伸性。当人们从贴近自己时代的角度,尤其把它作为与工业经济这种与之相别的经济类型的参照系来进行分析时,这个社会的家庭或家族联系的地域框架,以及分散性的个体生产,成为了人们聚焦…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给家庭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而对它的内在本质,却缺少明晰透彻的理性分析。根据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事物的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同其它事物相区别的一种内在的规定性。事物这种内在的规定性,来源于事物内部特殊的矛盾性。它是事物发展变化中内部深刻而稳定的联系,从而呈现出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因此,若揭示家庭的本质就必须弄清;什么是家庭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内在的规定性?什么是家庭内在的特殊的矛盾性?什么是家庭变化中内在的稳定联系及其规律性?只有弄清这些问题,对家庭才能有个清晰的认识。从下面三个方面,对家庭的本质做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厦门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本文从工作、居住环境、财产与消费、家庭生活以及业余文化生活五个方面分析了厦门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调查表明,厦门市居民对工作总体上是满意的,但愿意调动工作者却占很大比例;人们对环境不满最主要的原因是环境污染和卫生不好;人们对经济状况普遍表示满意;夫妻兴趣的差异是导致家庭矛盾的主要原因;由于家务劳动占用了大量的业余时间以及内容高雅、消费大众化的娱乐设施太少,致使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世界》2010,(17):44-4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重要舞台。良好的家庭气氛,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家庭成员亲密无间、和睦相处,不仅可以共享天伦之乐,而且可以消除在社会活动、学习和工作中引起的心理紧张及疲劳,可以缓解由于社会生活造成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