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况守益 《科学咨询》2009,(12):45-46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思维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当今世界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牛学会什么?收获什么?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外,更应该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教学生学会做人.让课堂充满灿烂的人文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2.
王先炳 《科学咨询》2007,(12):35-3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的特点”。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导向,突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不但应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而且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固有特点和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科人文教育是德育的思想源泉,以及如何在现有的申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实施人文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知识更新,科技发达,社会需要具有高度人文素养的人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教学具有广阔的人文教育背景,深厚的人文教育内涵,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人文教育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唐永红 《科学咨询》2008,(14):32-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6.
何学清 《科学咨询》2010,(18):76-76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程少堂先生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刘登品 《科学咨询》2007,(16):25-25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严格规定,强调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职高语文教学的大方向上,我们力求让职高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力求让中职学生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这些都凸现出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本文试图从教材的改革、教法的变化及多媒体教学的出现等方面,对职高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育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等。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  相似文献   

10.
兰燕  杨勇 《科学咨询》2008,(24):49-49
<语文课程标准>把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所谓人文素养,指的是(1)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3)具备开阔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11.
高德明 《科学咨询》2008,(16):54-54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统一的学科.它极具思想性,具有强烈情感内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2.
中职生知识的积淀、内涵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中职语文教学.本文试图从语文学科与提升人文素养的关系上予以阐释.具体分析了人文素养的内涵和中职生的现状,重点从语文学科在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依托和保障作用进行探讨,为中职语文的人文教学领域开辟了一条可供参考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处在多元文化交织的文化环境下,中职生作为一个重要又特别的受教育群体,其文化基础不牢、判断是非力不强、思想品质有所缺失,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素质较为脆弱,无法正确对待繁复的多元文化.为此,在中职教育中,必须充分利用中职语文教学这一人文教育的主要阵地,担当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其人文素质的重任,使中职生成为"人"和"才"的完美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初中文言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明确提出如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  相似文献   

15.
陈选玲 《决策探索》2014,(22):62-63
语文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个性,而终点则当是学生德性。其实,任何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情操。这一点,语文学科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学科理应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以形成其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格教育为核心,以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授为手段,以唤醒灵魂、激发人自觉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价值为目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这个定义突出了人文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人丈素质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即人文精神教育。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要在充分体现工具性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本文从两个误区入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索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要在坚持工具性的基础上铺陈宣染,顺势引入人文教育,坚持“品”至深处“情”自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思维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当今世界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更多的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放到了首位,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更有旌者,有的中职学校干脆自己编写校本教材,把一些经典篇目删掉,只单纯地教给学生怎样写总结、计划、申请书等应用文体.  相似文献   

20.
张春叶 《经营管理者》2013,(24):365-365
文以载道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原则,文以载道一方面是对知识学习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对道德教育的要求。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仅培育学生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而且使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运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日常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