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有一位收藏界的朋友,专题收藏连环画(南方称小人书,北方则称娃娃书)已有20多年,其收藏的连环画印刷本达几万册之多,不仅把家里的书柜、装饰柜塞得满满的,而且大大小小的木箱里装的都是连环画,每每与人谈及这些连环画,他都会兴奋和自豪不已。绝大多数连环画收藏者,收藏的都是印刷本。不过,能收藏到那些印刷数量比较少,出版时间比较早的连环画,也是非常不容易,同样珍贵和难得。  相似文献   

2.
钱国宏 《老年人》2010,(10):47-47
“相看两不厌,只有小人书”。这是一位朋友赠给我的一副书房联。这副对联道出了我业余生活的两桩乐事:一是痴迷“小人书”(连环画)收藏;二是醉心于藏品的赏析。  相似文献   

3.
在没有电视、游戏机和卡拉OK的那个年代,“小人书”即连环画是孩子们的最爱。它们曾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现在书店中已经很难觅到“小人书”的踪影,代之而起的是“小人书”的收藏热。  相似文献   

4.
王家龙 《职业》2001,(2):44-46
作为在电视连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扮演大民妈的人艺著名女演员徐秀林现实生活中的老伴,王家龙先生在其五十年的收藏生活中也有精彩的演出—— 从童年、青年直至花甲之年,我倾注大半生的精力在学业与工作之余,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远离功利,发掘属于自己的一份乐趣,培植精神家园的绿荫——收藏连环画小人书。 记得我将一本《是谁犯了罪?》的小人书稍作改动,参加学校朗诵比赛得了冠军和一座普希金石膏像 50年代初,共和国百废待兴,上小学三年级的我便迈出了课外求知的脚步,从街头租书摊到书店少儿柜台,我窥见到了一个五…  相似文献   

5.
荐书录     
《中外书摘》2011,(1):46-46
连环画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书体,如果将之看作一种文化符号,堪与中国京剧比肩,称为“国粹”艺术。上海作为中国开埠较早的城市,市民特有的文化需求、印刷技术的进步及发行网络的发达,为中国连环画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便利条件,成为中国连环画的滥觞之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连环画辉煌了仅仅百年就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在欧洲,连环画却依然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在法国,连环画更是民众喜爱的日常读物。在全球书业不景气的今天,中国连环画怎样才能找回自己的定位?通过对法国连环画行业的研究,发现中国连环画行业的不足,借鉴法国对于连环画行业的调整,寻找振兴中国连环画产业的对策。对比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国连环画的复兴,还对新媒体冲击下,其他传统出版物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92岁的贺友直先生,是中国的连环画大师,他的《山乡巨变》《李双双》是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画家刘旦宅生前曾赞叹:在连环画领域,贺友直是除张乐平外的“另一只鼎”。陈丹青的评价是:“连环画家的全能冠军,连环画的大寿星、常青树,俗极而雅的文化老姜与老将。”  相似文献   

8.
王明明 《公关世界》2016,(24):106-109
2016年3月16日,连环画家贺友直先生与世长辞。2016年11月21日恰逢贺友直先生诞辰95周年,这一天北京初雪,北京画院以“睿心天地--贺友直先生回顾展”纪念这一位画着“小人书”、擅长讲故事的“老头儿”,贺友直先生一生用连环画、风俗画等画作讲述着过去的、现在的故事,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渗透出独有的贺式幽默与人生哲学。贺友直先生1949年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创作《山乡巨变》等连环画作品百余本,以及大量风俗画和文学插图。  相似文献   

9.
荐书录     
《中外书摘》2011,(10):46-46
新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与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和成长息息相关,连环画这一独特的绘画形式所传播的书体承载了几代中国人往昔的记忆,也包含了我们出版人在那些岁月为中国文化做出的贡献。我认为从今天看来。连环画其实不是“小人书”(儿童书),而是真正为党为人民造福的大书。我策划和主编本书,不仅仅为了弥补空白,更不是简单为写史而写史,而是想让现在的人阅读本书后能够和我一起热爱连环画和阅读连环画。  相似文献   

10.
收藏益寿     
黎福清 《老年人》2009,(3):49-49
收藏,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它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收藏藏品,就是收藏历史,收藏文化,传承文明。 收藏不神秘,也不高不可攀,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有钱少的玩法,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1.
收藏健康     
长城 《老年世界》2007,(20):37-37
曾经与一位搞收藏的老人交谈.问起老人搞收藏的目的,老人毫不含糊地回答:“搞收藏,买健康。”收藏与健康,从这位老人口里说出来,那么自然贴切。  相似文献   

12.
翠翠 《当代老年》2008,(2):56-56
随着人民币套系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很多收藏爱好者也参与到其中,但对于众多普通藏家而言,收藏到品相上乘的整套全新人民币并非易事,因此,不少藏家转而收藏错版币,以期获得较高收益。  相似文献   

13.
—直有收藏意识 别人问我为什么收藏这么多,收藏这么多年,我想,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行动吧。从小就特别喜欢收集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东西,收藏意识一直有,—直在做。  相似文献   

14.
漠北 《老人天地》2013,(3):45-45
时下,收藏已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收藏爱好者的队伍中来。盛世收藏,这本是件好事,但有很多人却只注重“收”,而忽视了“藏”,结果在收藏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让人心疼的场景,给收藏活动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5.
风云 《当代老年》2013,(3):24-24
张洪军今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他从小就喜欢收藏,小人书、邮票、火花(火柴上的贴画)、明信片都是他收藏的对象。在收藏的过程中,张洪军结交了很多同道中人,和大家交流收藏的苦与乐。有了收藏这个爱好,张洪军觉得自己的生活无比充实。  相似文献   

16.
收藏是个颇具魅力的字眼,其魅力在于它是一种文化,通过收藏可以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愉悦心情,随之即可令人延年益寿。且不说它还有副产品,投资收藏可以收到保值增值的功效。但是,收藏的成效绝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笔者在省收藏协会供职十多年,与各方面藏友接触较多,了解的情况也就多一点儿。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位钓鱼迷,同时又爱好收藏,尤其喜欢收藏关王钓鱼的艺术作品。由于工作关系,我结识了一些书法家、画家。他们知道我爱钓鱼,又爱好收藏,常赠送给我和钓鱼有关的书画作品,在我收藏的过程中,亦发生了不少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18.
尹霄荣 《老年世界》2007,(18):36-37
紫砂壶的收藏与投资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由于紫砂壶藏品具有欣赏、收藏与实用三者兼顾的功能,正被新一代艺术品收藏投资者所看重。而紫砂壶藏品的玩、赏与养,是收藏投资者必须要把握的。  相似文献   

19.
《公关世界》2016,(14):94-100
1939年,美国的IBM集团开始以企业的名义收藏艺术品。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经济的复苏促进了企业艺术收藏的发展。1959年,摩根大通购买了20件艺术品用于装饰其在公园大道的办公室,开启了它的艺术收藏之路。可以说是这两家公司开了企业艺术收藏的先河。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当它们收藏了高质量的艺术品时,自己也就成为了“高质量”公司的代表。这个理念促使更多的企业将艺术品收藏纳入到企业的运营规划之中。20世纪70年代,全球企业艺术品收藏的总数增加了80%,在1980至1987年间又增加了50%,企业收藏进入高速发展期。企业艺术品收藏的发展与艺术品市场的全球化发展密切相关,企业的艺术收藏是全球艺术品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企业收藏的实践也从欧美企业扩展到亚洲企业。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的长周期,虽使企业艺术品收藏热情降低,但企业艺术品收藏却更趋于理性化、系统化、专业化、成熟化。  相似文献   

20.
王刚 《中外书摘》2010,(7):73-75
如果有人问我,演戏、主持和收藏哪个重要?对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回答:当然是收藏最重要。我已很多年不接主持的活儿,除非是收藏节目——需要说明的是,我办收藏节目也是极偶然的。“接活儿”,我有雷打不动的原则,前提是喜欢。2001年秋,江苏卫视一个新开办的收藏栏目请我去主持。当时,恰好该省某市有场拍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