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孔老二的忠实信徒。他人肆贩卖“中庸之道”,胡说什么“中庸之道……合理”。他的用心是什么呢?就是要从根本上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妄图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中庸之道”果真如林彪所说是“合理”的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事物由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绝对的。矛盾斗争的发展,突破了一定的限度,必然要破坏旧质的稳定性,必然要引起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对立面的统一是暂时的、相对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永久的、绝对的。矛盾的对立面是不可调和的,必须通过斗争才能达到矛盾的解决。正如毛主席所说:  相似文献   

2.
矛盾转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范畴。什么叫矛盾转化呢?矛盾转化是指事物的质变阶段,辩证否定阶段。转化就是质变,就是飞跃,就是渐进过程的中断,它标志着旧事物的消灭和新事物的产生;同时矛盾的转化又是对对立面的扬弃,从而保持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是间  相似文献   

3.
对“质变”定义,笔者看到两种不同的见解:一是肖前等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下称“肖本”)认为:“质变即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性质的、显著的突变;是原有度的连续和渐进的中断。”另一是傅昌璋同志的《质变定义新论》(《天府新论》1987年第六期,下称“傅文”)认为:“事物在数量上。或事物的部分、整体、及其状态、结构、功能、机制、属性等方面所发生的超越某种尺度(限度)的变化,就是事物的质变。简言之,质变就是某物停止为某物的一种变化。”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列宁曾经指出,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列宁选集》第2卷第442页)因此,科学地规定发展范畴对于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什么是发展,当前有这样几种比较有影响的说法:一、发展就是事物的纵的联系;二、只有质的变化,从旧质转化为新质,才是辩证法所说的发展;三、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觉得这几种理解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没有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发展范畴包含的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长时间以来,在研究和讲授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过程中,许多同志把辩证的双重否定即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理解为是事物发展中的两次质变,目前不少新编的哲学教科书中仍持这种观点。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双重否定和两次质变并不是一回事,二者有着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就在于:两次质变,就其本质来说,讲的是事物内部对立面斗争的依次转化,并且每一次转化表现的是两种不同质的事物的更替。而否定和否定之否定是说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经过自身否定这个中间环节,然后又扬弃这个环节即否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经历了三次变革,随着生产力社会化的发展,资本社会化的形式也在相应变化,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资本主义形式。为了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要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相应有过三次较大的调整,即由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到私人垄断资本再到国家垄断资本的转化,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三次调整表现出在其自身范围内有过两次“部分质变”的情形。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两次“部分质变”,使其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上,日益强化上层建筑,特别是加强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这是当代资本主义上层建筑调整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在现实表征上体现为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利用、改造自然的特定能力,社会发展进步就是生产力从旧质到新质、从低质到高质迭代升级、催化融合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科技革命大潮、把脉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掌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主动与历史主动,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从本意上看,新质生产力,即新质态、高质量的生产力,代表着一种新型区别于传统、高质超越了旧质生产力的跃迁,它是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所催生的具有高效能、高质量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具有新科技革命的主导性,是高新科技驱动的生产力;具有新产业赋能的前瞻性,是依托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生产力;具有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性,是为高品质美好生活服务的生产力。从创意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以生产力新质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质量理论,以生产力要素创新论丰富拓展了马克思生产力发展理论,以生产力水平跃升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进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反映了新时代生产力由"量"的积累转向以"质"的突破带动"质量"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同时新质生产力概念对生产力各要素实现了"质"的发展,为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提供了新思路。从用意上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全要素创新,载体是现代化产业,目的是高质量发展,因应其基础性、全局性作用,而成为贯穿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经络"。新时代新阶段,提出、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形成竞争新优势,有助于积蓄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有助于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正>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开始以缓慢的速度进行量变,量变超过一定限度时,则发生质变,从而旧质消亡、新质产生,随后事物又在新质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交替进行以至无穷,这样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在我们研究事物的发展变化时,往往遇到“度”和“关节点”这样两个概念,以往人们大都是不加区别的通用,容易造成逻辑上的混乱。因此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关节点的实质就实在必要了。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说:“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我们开展对《水浒》的评论,也要用唯物辩证法批判这部反面教材的形而上学思想基础。“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核心的简明而生动的科学概括,它指出了对立面的斗争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源和实在内容。“合二而一”则是与“一分为二”根本对立的反动论点,其要害在于调和矛盾、取消斗争、否认转化。它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宣扬阶级调和,抹煞阶级斗争,反对前进,反对革命,为复古倒退的反动阶级服务。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社会的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性质和水平而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不仅决定着各个社会的更替,同时也支配着各个社会形态自身的发展变化。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之前,也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在自身范围内发展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继股份公司和私人垄断组织之后而发生的又一次部分质变。正确地认识这一新变化,对于正确认识当代帝国主义的新特点,制定无产阶级的战略和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哲学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引起新的量变。据笔者所见,一些教材对“质变引起量变”的论述本充分展开,给人一种牵强附会之感,并不是论证有问题,而是这一论题自身有问题,首先,“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之说,在理户上是没有依据的。哲学史告诉我们:黑格尔针对以往哲学家“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的形而上学观点而提出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黑格尔认为:量变是渐进的线性运动,量变在一定限度内并不影响质变,质变表示渐进的线性中断,使事物出现飞跃式的发展。黑格尔的这一思想揭示了事物由一种质态进入到另…  相似文献   

12.
周谷城教授的立论是:“矛盾既是可以解决的,就必有不矛盾的时候,就有无差别境界或不矛盾境界。这一境界存在于旧矛盾解决新矛盾开始,旧过程完结新过程发生之间。”他无疑认为“无差别境界”是客观存在的。我认为这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叫“矛盾的解决”?所谓矛盾解决只是指事物经过质变而解决了旧的统一体中的矛盾,旧的矛盾发展过程让位于新的矛盾发展过程,而并不是说没有一切矛盾了。客观辩证法告诉我们,由于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之网,因而在前一种事物中必然有着发展到后一种事物的内在因素,在旧矛盾解决的过程中就已孕育着新的矛盾(这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度是质和限量的统一,是某事物的量变范围.而关节点是质变范围,故不在度内.对于前后两种质来说,它非此非彼质,又亦此亦彼质的因素,非此的高级阶段,也非彼的低级阶段.此质和彼质这时都不是“现有的存在”,都不能作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质.当事物一部分质变,另一部分未质变时,后者在度内,但关节点不在度内.把关节点规定在度内会造成新、旧质交叉而无质变.“度变”是某事物的量变范围的变化.不包括质变.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初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活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新贡献。 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解放生产力是解除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来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其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的。在这一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积极的革命因素,它是全部历史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所谓解放生产力,就是通过解除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来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革命来解放生产力,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乡村人居空间形态是由其表象背后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而社会结构又受制于当时的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传统乡村人居空间环境的衰败,根本原因是传统农耕时代的生产力发生了变化。“生产力—空间形态”关系理论揭示了生产力发展推动空间形态改变的必然性。农业生产力的质的飞跃必然带来农村社会结构及其空间形态的演进,体现了乡村进化的过程。以“生产力—空间形态”关系理论指导传统乡村人居环境活态再生,必然要为传统乡村人居空间形态定义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支撑传统乡村人居空间形态的新的生产力动能,既要体现时代特征,又要以传统文化为内核。应采取有机更新和创新转化,使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交融汇聚,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共赢。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传统乡村人居环境的内生动力不仅来源于乡村本身,而且还来自城乡要素的互动互促,开辟了传统乡村人居发展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人类生产力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演进的过程,同时生产力的跃升发展离不开新技术变革的驱动。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它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创新在生产力质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依靠关键技术实现生产力质态跃升发展的范畴,新质生产力既实现了对生产力三要素的创新发展,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新经济空间生产方面发挥了革命性作用。就理论基础来看,马克思借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说明了生产力与创新的深层关联逻辑,为把握和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空间逻辑澄清了理论前提。就现实层面来看,社会主义经济深化拓展了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空间逻辑向度,为创新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上述分析,新时代要进一步优化科创体制机制,以创新理论和体制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创造新经济空间,同时要制定面向新技术革命的经济发展战略,以社会主义竞争优势和前瞻规划布局为新质生产力开掘新经济空间。  相似文献   

17.
辩证法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传统观点认为就是指对立统一规律。本文认为 ,辨证法的实质从认识方法上讲就是研究“对立面的统一与转化” ;从精神实质上讲就是对一切事物持批判和革命的态度。懂得辩证法的实质 ,学会辩证思维是思维创新的关键。辩证思维决不是简单的“一分为二” ,而是在此基础上树立起强烈的批判意识 ,学会“互补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李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制度角度看,只有通过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从生产力自身角度看,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角度看,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作为哲学范畴的“扬弃”,目前国内若干哲学教科书为之所作的质的规定,就是“对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这个规定,现在似乎已经成为公论了。但是,“扬弃”是仅适用于旧事物,还是既适用于旧事物,又适用手新事物?是仅在旧事物的根本质变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地位和作用,还是既在旧事物的根本质变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地位和作用,又在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总的量变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会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跃迁。回顾生产力的发展进程,每一次跃迁都是从“旧质”到“新质”,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进入新时代,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据、算力等新型生产要素催生出新质生产力,生产力再次实现跃迁。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从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中国生产力经历了漫长的演进历程。因此,有必要基于1949年以来新中国经济发展,回顾生产力发展进程,总结生产力跃迁经验。通过对新中国生产力发展进程进行总结和回顾,分析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特点,评估生产力发展所取得的成效,识别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为现阶段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