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臣民文化具有根深蒂固的基础。顺从思想和"官本位"思想,造成臣民文化中人的主体性被抑制。公民文化是一种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的、以参与型为主导的复合型政治文化。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进程中,只有以公民文化为价值取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完善法制和民主政治思想,发展市场经济,培养公民主体意识,合理借鉴与吸收西方公民文化,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2.
公民教育与国家政治契合一直是西方社会的传统,公民教育实质就是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从政治-文化角度探讨公民教育就应充分认识到公民文化对公民意识形成的重要性.在我国践行公民教育,政府应从集权过渡到放权,学校应从"政治"教育过渡到公民教育,公民则应从义务本位过渡到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的深层心理因素,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参与的传统和现状,可以看出我国正从传统"顺从型"政治文化向当代的参与型政治文化转变.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与成熟,要培育与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反映着国家和民族客观的政治历史和政治现实。臣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构成,其价值结构表现在君权至上的价值准则、宗法纲常的人治传统、清官圣人的政治期盼、权利主体观念的泯灭四个层面,是一种带有明显奴性特征的政治文化。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之融合的政治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有"精英文化"之称,而墨学有"平民文化"之称,墨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层面的,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逻辑学、哲学、宗教领域的影响,不可低估,从当前社会现实的发展看,把"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有机对接,是优化中国文化的内在结构,消融西方文化,为今天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文化借鉴的必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于政治文化的研究,从其主体结构来考察,可以将其分为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由于以上两种政治文化对于政治系统的作用力的差异,其对政治稳定的影响也就存在明显区分:精英文化对政治稳定起主导作用.而大众文化对于政治稳定起支撑作用.而在这两种文化内部,不同类型的文化对于政治稳定产生不同的影响:精英文化中专制型的文化主导的是一种静态有序的稳定,但这种稳定是固化的、脆弱的政治稳定;而民主型的文化主导的是一种动态有序的稳定,这种稳定才是长期的、稳固的政治稳定.大众文化中村民文化和臣民文化是政治稳定必不可少的有利因素,而公民文化对于政治稳定具有双重效应--适度的公民文化能够促进政治的稳定.但过度的公民文化必将威胁到政治稳定.在民主土壤上,最终达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自上而下的双向结合,形成同质性文化,这才是政治稳定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7.
公民文化是民主政治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民主意识作为现实的社会生活的理论表达,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其本身就具有文化的性质。公民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公民民主意识的培养,努力造就民主意识成熟的个体公民,提高领导者和群体的民主意识,建立强有力的政府以便为公民文化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8.
公民文化是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匹配的文化模式。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政治发展过程中,一直缺乏有效的条件建构公民文化。直到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形势下,公民文化才开始真正建构。公民文化主要内涵是民主精神、宽容态度、协商手段和规范程序。公民文化的建构对于解决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诸多问题有指导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由于西方特殊的民主政治传统,民间和社会层面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些国家政府外交的走向.因此,为因应新的形势、拓展新的外交空间,江泽民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世界一流大学这块特殊的阵地.其战略目的在于顺应西方民主政治传统,争取海外对华友好势力,前瞻未来,为中外关系十年二十年之后的走向预作"伏笔".它既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新发展,又是江泽民"文化创新"思想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期,协商民主成为西方民主理论的一种新转向,代表西方民主的最新发展。我国协商民主在民主价值、目标追求和政治文化背景上与西方有本质区别,但西方协商民主所强调的公平、公开、包容、理性、协商等原则和理念,则与我国协商民主的政治诉求相契合。以此为切入点,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在协商民主视阈下探讨我国政治民主发展所需要的现代政治人格的塑造问题。以西方协商民主与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诉求的趋同为着眼点,力陈现代政治人格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从制度、文化、社会以及公民自身等方面着手塑造现代政治人格,以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民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理性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对于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成熟的政治文化的推进,在传统臣民文化仍未消失而现代政治文化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培育并发展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简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政治文化发挥着极大作用。先进的政治文化是民主化进程的精神动力,落后的政治文化则体现为一种意识形态的障碍与阻力。因此,回应世界政治民主化浪潮的冲击,联系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实际,满足政治文化变革的根本要求,实现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的转型,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政治现代化与公民文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政治现代化最基本的目标是政治民主化,而民主政治的实现需要有民众政治心理角色的转换,也就是臣民文化要转变为公民文化。因此,中国在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注重公民文化建设,即进行公民文化的培育和整合。  相似文献   

14.
论政治民主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基本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政治民主的独特价值决定了政治民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政治民主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过程 ,它往往受到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状况、政治文化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实现政治民主的良性发展 ,不但需要创造必要的经济、文化条件 ,还要稳步推进民主制度及程序、法律制度等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信仰不适应中国,我们应该用"法治认同"代替它。法治认同内含着对主体价值的尊重和权利的维护,它适应了中国公众法治素质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对中国法治发展过程的曲折性和长期性保持理性的认识。"法治认同"尤其要求当权者对法律的遵守和服从,有利于实现认同主体的普遍性;它为对抗现实生活中的"恶法亦法",提供了理论上的有力支撑。市场经济对法治认同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对人们正当利益的承认和维护,是法治认同形成的现实基础;政治的秩序性、民主性、合法性,与法治认同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态势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导致了政治文化的多元并存和双向建构 ,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大力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培育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认同意识 ,提高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 ,扬弃中外政治文化的思想资料 ,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崭新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提出女性“政治冷漠”的表现与危害的基础上,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寻求了消除女性“政治冷漠”的对策。女性政治冷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封建文化的负面影响,政治制度设计上的不足,女性公民政治参与素质欠缺,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充分。消除女性政治冷漠的有效途径有:构建平等而先进的性别文化,提高女性公民参与意识和参与素质,创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完善政策机制;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酊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韩俄这两个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国家都先后开始了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进程,随着两国转型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文章传统的因素也越来越显示出来。文章通过考察政治文化变量在两国民主化进程中的实际作用以及两国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旨在说明,在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尤其在设计民主转型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政治文化背景的复杂性和由此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使民主转型模式更加符合本国社会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试论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结构的整合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剖析一国政治文化的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了解该国政治体系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在精英和大众层面都存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统政治文化、民主政治文化三种类型的交织与分化。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应以发展和权利、民主、法治为核心理念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为指向,探寻其整合与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