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文以2001—2005年新疆上市公司为样本,综合考察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高管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董事会规模与绩效成倒U型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绩效成负向关系;高管激励不论是采用年薪的方式还是采用股权激励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考虑到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绩效的互动关系,该文还检验了治理结构的内生性问题,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对绩效有促进作用,但未发现绩效对治理机制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2.
上市银行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资本市场开放方面发挥着重要金融支撑作用。本文以2011—2019年“陆股通”上市银行季度数据为样本,选取董事会特征、股权与高管结构、资本结构、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五个潜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银行股权和高管结构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会特征对银行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直接效应。最后,提出了上市银行改善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以提升经营绩效和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董事会的内部结构有可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而董事会能否正常运转,其内部结构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广西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的五个主要特征: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持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状况、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评价企业绩效。实证结果表明,净资产收益率与此五个因素相关但都不显著。因此,为了提高广西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不能盲目效仿别人,一味盯着董事会结构,而应根据广西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影响广西上市公司企业绩效的可能是其他一些更重要的因素,如企业的成长能力、经理人员的素质等,应对这些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4.
基于激励理论,利用2013—2021年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3248个有效样本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高管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和晋升激励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以企业技术效率作为经营绩效的重要替代指标,研究结论显示:高管薪酬激励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管股权激励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倒“U”型;高管晋升激励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股权结构的董事会独立性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股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董事会独立性与法人股比例正相关,而且非执行董事比例与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两职状态在体现董事会独立性方面是一致的;董事会独立性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是有条件的。即股权集中度与非执行董事比例的交叉反应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负债率与非执行董事比例的交叉反应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这从一个方面揭示出在两职状态方面既要考虑到对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到对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并购作为企业外源性监管手段,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董事会机制这一公司治理核心要素。通过对董事会治理机制与并购绩效关系进行系统梳理,以实施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并购绩效无显著相关性;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的董事会结构有助于并购绩效的改善;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所占比例越高,并购绩效越好。  相似文献   

7.
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快速发展的今天,其能否改善支持企业公司治理,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本文以中小板92家私募股权投资支持企业为样本,研究了这一问题,结果发现在私募股权投资支持企业中,董事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董事会开会频率及杠杆水平与经营绩效负相关,而董事会规模、领导结构和董事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自党中央提出“八项规定”以来,我国掀起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风尚。高管节俭作为高管个人特征的重要体现,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高阶梯队理论,以2008—2020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了高管节俭特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女性高管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节俭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高管节俭程度的提高,企业绩效得到显著改善;女性高管正向调节高管节俭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进 一步研究表明,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外部冲击事件,能够显著促进高管节俭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此外,高管节俭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在中央企业中更大。因此,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提升国企高管的节俭意识,加强廉政作风建设,并构建刚柔并济的“政府—国企—高管”互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以及董事会治理机制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会损害企业的并购绩效.进一步研究表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董事会规模的扩大可以有效抑制过度自信心理对并购绩效产生的负向影响,而董事会独立性并不能产生这种抑制效应.文章的结论拓宽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绩效关系的研究边界,丰富了董事会治理机制及其对并购绩效影响的相关文献,为我国企业并购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2011至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高管变更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不区分变更类型的情况下,高管变更将会引起股价崩盘风险降低;而区分变更类型后发现,高管的正常变更将会引起股价崩盘风险降低,强制变更将会引起股价崩盘风险提高.进一步地,由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高管任命的方式、目的等不同,将样本划分为国有企业样本和非国有企业样本后分别进行检验,发现上述结论与非国有企业的情况相符,而国有企业发生的强制变更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对高管变更的含义进行了解读,为投资人提供了分析高管变更事件的新视角,以期为深入理解高管变更的含义、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企业家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民营创业企业上市后管理团队冲突的存在性及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以我国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民营企业上市后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管理团队冲突,并且这种冲突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即将上市和已经上市的民营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我国2006—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异常变更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高管异常变更后,公司业绩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半年高管发生变更的公司,其变更后业绩均有下降;下半年高管发生变更的公司,短期业绩有所提高,但长期业绩却依然下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投资者行为拓展为两个维度,即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以中国2009-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的IPO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投资者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对IPO定价和管理者过度乐观情绪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越高,IPO公司超募水平越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对IPO首日溢价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和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都能够塑造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情绪,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对IPO公司管理者过度乐观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越高涨,IPO公司管理者越会过度乐观;当IPO公司高超募、现金流充足时,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能够加剧公司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行为,损害了公司的整体绩效表现;当IPO公司低超募、现金流不足时,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能够缓解因资金缺乏引起的投资不足,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公司的绩效水平;当IPO公司低超募、现金流不足时,存在着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影响IPO公司整体绩效表现的管理者过度乐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中国股市存在的"IPO之谜"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对市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IPO公司管理层投融资决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公司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公司控制权市场对公司高管人员总体上无明显的更替作用.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大多是绩差公司,且转移前后的高管变动与企业绩效无明显相关关系."二元经理人市场"仍居于主导地位.控制权转移后,企业更处于超强的内部人控制状态.我国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未能发挥相应的公司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以2005~2014年福建省家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家族企业的权力配置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通过对310个样本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与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不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任何一个职位的企业相比,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之一或者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企业,会计稳健性更差;家族控制力越强,会计稳健性越差。研究结果表现,家族介入企业运营管理削弱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6.
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30家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2008-2010年度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综合得分和排名,并对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因子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及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为农业上市公司提高经营绩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公司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选取2008-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内部控制指数.分析了第一大股东比例、控股股东性质、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与总经理兼任情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比例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低;当控股股东性质为国有时与内部控制有效性负相关;董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激励作用;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2008-2013年的非金融类 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管理者在做投资决策时是否会进行市场学习,即依赖市场股价信息调整投资决策。研究发现,投资水平与股价水平成正比。而股价中的投资者私人信息含量能提高投资与股价之间的敏感度。并且,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独立董事比例较高以及成长行业的企业中,管理者更有可能利用股价信息相应地调整投资决策。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者的市场学习起到了提高企业业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SFA)分析了中国企业董事会建设对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扩大董事会规模并不能导致企业效率的提高,而提高董事会成员的质量则较为有利;正因此,当前董事会建设的重点不是扩大董事会的规模,而是提高董事会成员的教育水平,吸引有丰富相关工作经验及国际视野的人士加入企业董事会。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高层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营业绩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能有效反映公司经营绩效的财务信息,对高层变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深市样本公司的高层变动与会计信息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不同会计信息对高层变动的影响程度及二者的关系,从而为投资者和管理者及其他财务数据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