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汤晴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6(1):47-52
作为非正式就业的典型代表,马路零工面临着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服务不完善、就业竞争压力大的困境,由此就业空间受到压缩。通过对合肥市零工市场的实地调查了解到,马路零工工作机会获得是通过关系运作得以实现,具体划分为零工间的互助关系运作、零工与中间人的互利关系运作、零工与用人单位的互信关系运作3种类型。并且,马路零工以熟人化、中间人、人情“亏欠”的方式建构就业机会空间。关系运作缩短了马路零工等待时间,提高求职效率;增强非正式就业稳定性,降低求职频率;延伸其社会关系网络,增加工作机会。为进一步扩大马路零工非正式就业空间,需要建立健全零工市场管理制度、完善就业服务、开发线上平台。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就业史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的总体水平、动因及其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流动性明显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更低,并且流动地域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而家乡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性在其就业流动过程中逐渐降低.新生代农民工更换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更高的就业质量,但其工资水平、劳动时间、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与率等指标并没有随着就业流动而改善,甚至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传统农民工的延续和发展,在权益观念、价值取向、社会认知、未来愿景等方面都与传统农民工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个体资源禀赋积累的差异性、组织环境赋权与社会制度政策的特殊性,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就业与城市融入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本文选取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的苏州市、南通市、宿迁市的758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调查数据,从微观个体层面、中观组织层面和宏观社会层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状况,剖析其城市就业困境的原因,研究其城市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以期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和自我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基于2017年福建省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从就业能力、就业收入、就业环境、就业稳定性和就业权益保障等5个维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可持续性的群体差异,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其就业可持续性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可持续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和户籍地差异;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可持续性水平整体较差,就业能力对其影响最大。据此,提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以改善农民工工作条件、加强权益保障工作以提升农民工保障力度等对策,以有效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李文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1):105-107
基于湖南省攸县、桃江县、新邵县、隆回县和安仁县等五个劳务输出大县343份农民工的调查问卷表明:农民工的工资在大幅下降且没有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农民工难以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项目,返乡农民工遭遇发展难题对前途充满迷茫。农民工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生存环境更加艰难,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健全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开展湖湘特色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工开展特色创业项目等,以改善农民工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采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10年对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农民工的教育情况与其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职业教育对农民就业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单位性质、任职情况、参与社会保险情况及工作环境满意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对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就业环境及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论对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及个人的教育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就业机制的思考——基于湖南返乡农民工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的金融危机已对我国广大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产生很大影响.就湖南而言,返乡农民工大多来自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不高,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但外出务工意愿强烈.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需要建立一系列长效机制,包括创新政府帮扶形式,拓展农民工就业平台;切实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政府主导的金融担保和信用评价体系,为农民工创业提供金融支持,优化自主创业的环境;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法律规制,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10.
吴静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24,(1):32-40+162
以平台为中介的零工劳动近年来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零工经济现象火热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劳动力商品再生产的现实条件的变化。这种“按需用工”的劳动方式迎合了数字平台时代劳动力商品自由流动的特征。对零工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剖析,须从其背后所隐含的劳资关系入手,探析平台零工逆向劳动过程的实质。对平台零工劳动的考察表明,数字时代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既要刺破“技术例外主义”的意识形态神话外衣,深入平台零工劳动过程、劳动关系的组织形式、劳动的社会化迁移等具体现实的分析之中;也要回归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立场,在资本关系中剖析现象背后的问题:平台资本借零工劳动所增强的对劳动剩余价值的占有,以及平台资本借助“连接”服务所实现的对社会总体吸纳的强化。唯有如此,才能对数字时代的劳资问题及资本生产关系作出批判性说明。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意愿分析及对策思考——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当前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则是改善农民工生活与发展环境最核心的内容。基于湖北省6县调研资料,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意愿及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出务工、工作机会、所属服务行业性质、行业技术水平、资金扶持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倾向有重要影响,而其就业能力则受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工作耐受力、政策认知程度和信息渠道等因素的影响。从提高学历、提升技能、增强耐受力、提高政策关注度和拓宽信息渠道等5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内容提要:新生代农民工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者,目前其就业能力问题突出,是社会就业的弱势群体.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调查分析发现,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需求变动具有现代性特征,但政府体制和公共服务等因素制约着其就业能力的提升效果,破解能力问题需多管齐下,消除体制性障碍,整合社会资源,全面提升其职业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3.
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基于897名贵州返乡农民工的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3年贵州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本文对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从事行业与外出务工从业行业存在较高的关联度;就业信息来源与人际信任仍以"强关系型"社会资本为主;就近就业收入比外出务工收入有所减少,就近非农就业收入比就近就业收入略高;就近非农就业的整体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就近就业质量较差。出于稳定就近就业的考虑,本文从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强关系型"社会资本作用、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珠江三角洲814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的因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补充了职业价值观和社会资本对其就业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观层面上,职业价值观、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对农民工的就业流动产生显著影响;中观层面上,社会资本、高工资及教育培训能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宏观层面上,政策制度和社会文化对农民工的就业流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婧文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7-23
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有利于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深化企业人力资源的整合。本文运用logit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月工资收入、是否拖欠工资、工作时长、工作环境满意度、工作经验、职业技能掌握情况、择业机会识别、职业发展观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有显著性影响。基于以上改革背景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与建议,以期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从就业信息获取途径、物质利益认知及身心压力与受关爱程度差异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就业认知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认知偏差对职业选择定位和择业要求的影响。针对贫困生的特殊性,从贫困生就业前的家庭调查、就业前的特殊心理辅导和由实际出发树立就业理念三个方面,提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调整就业压力、进行合适的职业选择和应对就业挫折的有效引导方法,以期为贫困生的就业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耿爱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6-101
灵活就业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就业形式之一,也引发许多社会问题。为分析这一就业模式对健康的影响,以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灵活就业方式、灵活就业程度等对健康有重要影响。自我经营者与从事领薪工作的人自评健康状况均低于不领工资的家庭帮工,其比数比分别为0.674与0.649;长期工与合同工的自评健康状况好于无合同人员,其比数比分别为1.925与1.482;超时工作者的自评健康状况明显低于非超时劳动者,其健康风险是后者的1.8倍。基于此提出,为保护农民工的健康权益,政府应采取措施,通过进一步保护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加强劳动市场监管、改善劳动保护措施,以消除灵活就业所造成的不良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18.
运用离散选择实验设计问卷对5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医学生基层就业偏好及其异质性,应用条件logit模型和混合logit模型分析医学生基层就业偏好,用潜在分类模型分析偏好异质性。研究发现,月薪水平、医院类型和继续教育机会等7个工作属性均对医学生基层就业选择有影响。医学生基层就业偏好具有异质性:一类特别偏爱地市级及以上医院,另一类就业选择时会综合考虑各类属性。医院类型、编制情况等对医学生基层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考虑偏好异质性,分类制定针对性卫生政策。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几乎完全改变了旅游企业之间合作的方式。这种营运模式有可能改变个体的就业选择。基于此,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以二元logistic模型检验了互联网的使用对旅游劳动者个体就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使用能够显著提高旅游劳动者个体选择受雇就业的概率。在进行稳健型检验、使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文章从劳动力的技能结构和年龄结构方面分析了互联网的使用对旅游劳动者就业选择影响的异质性,结果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影响均显著,但高技能劳动力的受雇概率要高于低技能劳动力。同时,互联网的使用能够显著影响壮年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对青年劳动力和年长劳动力的影响则不显著。文章还尝试探讨了互联网的使用影响旅游就业选择的具体机制,结果显示:获取就业信息、建立社交网络是互联网影响个体就业选择的重要传导机制。文章在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邓纯仁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8)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剧,并已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和政府必须下功夫破解的难点问题。以大学生就业现状及矛盾分析为基点,从政府作为的视角阐述了当前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角色定位、现实意义及其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