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三十年来,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银行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但是由于整个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银行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银行的作用,特别是它的调节经济生活的作用,没有能够充分发挥。我国银行体制的主要问题是:信贷范围很狭窄,资金供应仅限于企业流动资金的临时需要;在信贷资金运用上存  相似文献   

2.
企业拖欠贷款的原因十分复杂,综合起来研究,可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流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偏离正常轨道。目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用流动资金搞基建,从而引起流动资金“固化”,其结果自然是企业长期占用了只能短期占用的信贷资金。当然,这种情况不是今天才有,改革以前也存在。不过,在传统的投资体制和资金管理体制下,我们对流动资金与固定资产两种不同性质的资金实行严格区分,分口供应和分别管理,因此,那时流动资金“固化”只是一种局部现象。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投资和资金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投资活动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决策分散化的格局。只是在这种情况下,流动资金“固化”才成为影响资金运行全局的普遍性问题。二、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引起资金滞死。改革以来,由于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出现了严重的产品积压和大面积的经营性亏损。1979年——1987年,全国独立核算的国营工业企业的  相似文献   

3.
按照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的经济运行机制要求,“八五”期间金融市场发展的重点应是建立以同业拆借和票据贴现为主的短期资金市场。其理由是: 一、搞活资金存量的需要。据统计,到1990年年底,全社会流动资金存量约19000亿元,其中70%是银行贷款。由银行决定的上万亿元流动资金贷款的周转与配置,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正> 流动资金是企业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上所占用的生产和流通的周转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一个物质条件。整顿和改革企业管理,不能不涉及如何做好企业流动资金工作的问题。采用什么方式来供应流动资金?怎样管好用好流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了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经济学界和做企业工作的同志们的经常议论和普遍关心。  相似文献   

5.
正确执行银行信贷的择优扶植政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调整,扶植企业的内涵扩大再生产,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的信贷政策,基本上是对企业充分供应资金,不论企业经营好坏,产品销路如何,只要是国家企业,国家有了计划,银行就要贷款,即使是市、地、县层层加码的计划数字,银行也必须负责供应资金。这种供给制度,加上若干年来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产销脱节等因素,已经造成了物资、资金的大量积压与浪费,使银行信贷这一经济手段,既失去了反映灵敏的“寒暑表”作用,不能及时暴露经济结构中出现的问题,也失去了灵活调节的杠杆作用。因此,择优扶植政策的确立,不只是一个银行贷款的方法问题,尤其是银行信贷政策带根本性的重大改革。它包括了这样几个含义:一、打破了资金上吃大锅饭的制度,改变了银行与企业的关系,银行再也没有责任对企业资金实行无条件的供应。二、银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短缺,而最短缺的是资金。因而,资金需求的压力很大,银行既要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满足各方面对资金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又要把信贷规模控制在合理的、适度的范围之内,避免经济过热;还要通过信贷资金的运用促使企业精打细算,提高经济效益,其责任很重大。在传统体制中,银行信贷资金只能用于流动资金贷款,不能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对  相似文献   

7.
一、专业银行实行“两个转变”是“九五”时期和跨世纪的必然选择从我国企业资产的情况看,85%以上的流动资金都来自银行贷款,固定资产投资也大多依赖银行贷款.据统计,银行已掌握了4.1万亿元企业流动资金余额的周转与配置,这无疑决定了我国产业、产品结构的形成或调整.计划经济时期以至转轨磨合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基本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其流弊既具体表现为争资金、攀速度、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结构失调;又表现为高消耗、低效率、科技含量少、经营效益差、经济波动大;由此而致的金融运行也呈粗放型增长方式.而经济运行粗放型和金融运行粗放型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又往往派生出令国人忧虑的通胀压力.以至有人在总结经济发展和经济问题时,就有“功亦金融,过亦金融”之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既然资源配置大都是通过资金配置来实现的,那么从以计划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转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就必须由银行借助货币资金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作用,推动经济的“两个转变”.即通过信贷杠杆和利率杠杆的适时启动,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尽快建立健全;通过资金投向投量的科学调节,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扩  相似文献   

8.
<正> 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经历了几起几落的过程,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着占用多、周转慢、效益差的弊病.据统计,"一五"时期,国营工业每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是28.50元,商业每百元销售收入占用流动资金是44.50元.而到1979年,国营工业每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为33.60元,商业每百元销售收入占用锍动资金为51.78元.1979年和"一五"时期相比,国营工业每百元产值多占流动资金5元.商业每百元销售收入多占用流动资金7元,如按1979年工业总产值计算,仅工业企业全年就多占用流动资金约300亿元.最近几年,虽然国民经济经过了初步调整,但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这说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我们还需要很好地认识和掌握资金循环的规律,下大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企业资金紧缺,就是企业资金严重不足,企业不能达到计划所预期的建设规模和生产规模的经济现象。 企业资金紧缺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其一是流动资金紧缺,影响企业的生产经  相似文献   

10.
工商银行作为经营金融业务的经济实体,既不同于中央银行,又别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混合式银行,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资金自求严衡,具有自我改造和发展能力的货币信用业务经营者。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转变银行经营观念,提高管理水平,是实现银行经营的自身目标与社会目标、发挥银行职能,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重大实践问题。 一、转变经营观念,支持经济发展 银行经营的对象,简单地说,就是货币资金和由货币资金所引起的资金活动。资金可以说是任何经济实体进行经营活动的前提。工商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要进行经营活动,首先必须拥有可供营运的信贷资金。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形成了一种行政管理型的僵化模式,体制上政企不分,管理上高度统一,经营上依靠指令性计划,业务上条块分割,统得过死。解放后30多年的银行信用,基本上是计划信用,造成了资金上的大锅饭,以致冲减了银行贷款,为适应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需要,工商  相似文献   

11.
广东经济学会财政金融研究组最近先后举行了有关银行工商信贷资金管理问题和基建资金管理问题的座谈会,就当前工商信贷资金的管理和基建资金的管理问題进行了讨论。与会者指出,目前,工商企业资金管理上突出地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基本建设资金与流动资金分口管理与分别使用的原则遭到严重的破坏,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很普遍。有些地方实际上把银行当作第二财政。结果使银行不合理的贷款越来越大。另外,地方乱抽乱调企业资金,挤占企业生产成本的情况也很严重。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规范王彦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财政、银行资金供应的方式,不但给企业提供了一条较好的融资渠道,而且为各种资源的配置提供了载体和工具。证券市场发展的意义绝不仅限于证券市场本身,而在于它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统计,1995年6月底,国有企业平均负债率高达75.1%。长期累积的庞大债务,不仅使国有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且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本文拟通过对国有企业资产结构的变化及体制缺陷的分析,试图寻找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可行之路。一、国有企业负债率的上升与体制缺陷改革以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金绝大多数由国家财政无偿供应。投资靠国家财政拨款,项目建成后,财政提供定额流动资金,只有少量超定额部分,才由银行提供贷款。改革伊始,有识…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对金融的要求 1、企业转换机制,要求融资渠道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长期以来,企业生产所需资金大多来自银行,流动资金中80%以上靠银行贷款。这种单一的筹资渠道,是无法满足企业产生发展的需要的。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所需的资金将会越来越多,光靠银行一家也是无法满足其需要的。为让企业有权选择更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形式,这就要有完善的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筹资场所,使企业筹资渠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变化。 2、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要求宏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企业、农民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狭谷里走向市场经济的广阔空间,它必将对银行的资金、信贷、计划和金融服务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1、粮食收购资金改现行多口供应为单口供应。现行粮食收购资金由财政、人行、农行和企业五方共同供应,其优点是短期内能筹集到大笔急需资金,其弊端是由于多口供应资金容易产生扯皮或推诿现象。该到位的资金到不了位,更主要的是不便于银行对粮食资金管理,多家供应资金造成了粮食资金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哪块是我的,哪块是你的,银行想管又管不了,也难管好,干脆放任自流,放松对其管理。特别是人行以再贷款形式注入的农付产品收购贷款,既不是工商银行的,也不属于农业银行,该收的收不回来,造成事实上的人民银行投入的资金有进无出。鉴于此,为加强粮食资金管理,有必要改多口供应资金为单口供应资金。企业与财政筹资部份可保持现状,人、工、农三家银行集中到农行身上,相应地扩大农业银行的铺底资金,减少工商银行的铺底资金,同时人民银行每年增加的收购农付产品短期贷款一次性由人民银行总行贷给农业银行,再由农业银行总行垂直进行分配,实行期限管理,按期收回。这样明确了责任,增强了银行的责任心,有利于加强对粮食资金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人们为实现信贷资金由供给制向借贷制的转轨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改革探索,但时至今日,仍未能从根本上触动供给制。不仅如此,由于包括金融体制改革在内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利益调节的过份倾斜,使传统形式的信贷资金正向供给制演化为反方向的倒逼机制,即信贷资金的倒逼机制。因此,有必要深刻剖析信贷资金倒逼机制的危害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行之有效的对策。一、信贷资金倒逼机制的危害所谓信贷资金倒逼机制,就是指企业倒逼专业银行,专业银行倒逼中央银行扩大信贷投放的运行机制。这种倒逼机制作为一种不期而至的新形式,与直接的正向供给制相比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具体而言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在直接供给制条件下,货币供给的主动权掌握在中央,尽管过份集权可能导致经济的呆滞,但一般不会出现宏观失控,即使个别时期计划失误,也很容易通过资金供给的主动调节进行矫正,而在倒逼机制形成后,货币供给  相似文献   

18.
风险、危机似乎成了九十年代世界金融的主要特征。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银行业,不但自身积累了较大的风险,而且不时受到外部风险因素的侵扰。充分认识目前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风险,以保障银行业的长治久安,已成为金融界乃至经济界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一、转轨时期我国银行业的风险表现(一)制度性风险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政府对银行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即使到现在,政府向银行点贷现象也时有发生,形成了事实上的银行信贷资金供给制。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也习惯于这种体制,认为银行的钱就是…  相似文献   

19.
银行与企业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银行离不开企业,企业也离不开银行(本文所指的银行主要是专业银行,下同)。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借贷关系,也就是资金供应关系。这种关系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尤其是金融体制改革以后越来越突出。如何处理好银企关系,本文拟进行探讨和研究,以解决银企关系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由于银行抽紧银根减少投资资金,同时也由于企业缺乏依靠自身能力度过经济周期的本领,因此企业的流动资金极为紧缺,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透视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根源,探索出摆脱紧缺困境的方法,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