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从20世纪中国哲学的视域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与中国近现代史密切相联系。它在实践上展示了中国人对现代化道路的艰难选择 ,在理论上则历经东西方文化几度激烈碰撞和交融 ,不断创造和更新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思考中华民族命运的问题 ,也是一个涉及领域宽广的学术课题。对于这一课题 ,我国学术界广泛开展了研究 ,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研究视域方面的问题。为了能够推进这一课题的深入开展 ,我们特组织了这组笔谈 ,围绕研究视域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 ,并以此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 1 0周年。  相似文献   

2.
从两个转变的划时代意义看21世纪中国哲学的生长点郭金平,顿占民1真正的哲学都是回答时代最尖锐问题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家都是关注时代最尖锐问题的哲学家。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反映到哲学上即是哲学的最前沿问题。那么,时代最尖锐的问题是什么,反映时代最尖锐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之宇宙观的主流 ,以“直谈本体”为特征 ,设立“武断的玄学” ,固持“无本的独断” ,强调以知识论迁就本体论 ;惟东荪先生一木独支 ,先于诸大家提出“架构论”宇宙观 ,力主以本体论迁就知识论  相似文献   

4.
王向清 《船山学刊》2002,(1):30-33,38
19世纪中叶是中西文化开始猛烈碰撞的时代,是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走向亡国灭种的水深火热时代。“中国向何处去”成了当时时代的中心问题。积弱积病的中国如何摆脱厄运,走向富强,就成了当时的爱国知识分子苦苦思索的问题。魏源,这个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先行者,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试图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中国向何处”这一时代的中心问题。他的哲学思想所折射的是中西交汇之流、古今贯通之道。尽管其哲学思想在不少方面固守着传统的迂阔,但更多的是散发着近代的气息,成为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先导。“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是指…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它不仅表达时代精神 ,而且参与塑造时代精神。哲学要想充满活力 ,便必须与时代同步前进。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劲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急速展开 ,无疑正是时代巨变的标志。这必然要求哲学的根本性变化 ,而回应这一时代的要求 ,则是每一个哲学工作者无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但为了使回应工作富有成效 ,我们必须先行对时代的要求、哲学发展的可能趋向 ,通过讨论形成某种程度的共识。事实上 ,近年来人们已经频繁地进行着这种讨论 ,但讨论似还有进行下去的必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南开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 ,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议论虽然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逻辑学、美学等各个方面 ,但其旨趣却都是指向新世纪中国的哲学发展趋向 ,文章的观点也都是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本刊发表这些文章 ,也是意在促进这一探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版《剑桥哲学词典》对中国哲学的重视,前所未有。中国哲学的身影开始全面进入西方学术界的视野,预示着世界哲学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中国哲学的现代性和当代意义,日渐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学术大家,牟宗三和劳思光以其学术成就从一个方面代表了20世纪港台地区的中国哲学研究达到的理论高度.两人在解构"以西释中"的诠释范式而以符合中国哲学之"自性"的方式诠释中国哲学这一理论关节点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他们所揭示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特质与以知识论为主流的西方哲学之间表现出了相当的差异.而与以"天人之学"为中心的中国文化传统之间保持了明显的正向联系.牟宗三和劳思光所分别代表的"入平其内"与"出乎其外"的哲学史书写方法对于面向未来"重写中国哲学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港台地区的中国哲学研究构成了20世纪中国哲学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面相.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哲学传统与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明认为,中国哲学要走出困境,必须抛弃以往那种从中国传统的概念范畴寻找西方哲学理论注脚的路子,走用哲学论述中国自身的经验之路;并通过“器”、“惑”两个案例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哲学研究的新途径。彭永捷对创建一种亦哲学亦思想的汉语哲学充满信心,认为必须深入到汉语世界的传统与现实土壤中来,才有可能产生具有独创性和代表性的汉语哲学作品。李维武认为,21世纪中国哲学在理论形态上的建构,一方面要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全部积极成果予以继承,另一方面还要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不同与局限予以改造和克服。胡维希认为,今后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一是努力继承与发扬中国哲学的固有传统,二是积极开展与西方哲学的对话。周山认为,是否重视个案研究,不仅关系到能否准确理解和评判中国哲学,更在于能否科学建构21世纪中国哲学的新形态,就此而言,21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既需要智慧,也需要情感。  相似文献   

9.
从思维看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思维看哲学苏富忠哲学是人类思维的伟大创造。是一定逻辑形式与一定观念性对象的统一。逻辑形式是一定思维方式的创造物,其结构体现着一定的逻辑规律。一定逻辑形式所把握到的对象是反映人自身与外部世界对象的观念形态的对象。哲学的直接规定因素就是体现一定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仅仅从经济角度去理解和把握中国加入WTO是不够的 ,二还应从哲学的高度去看待。迎接加入WTO的挑战 ,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尽快从小生产的思维方式下解脱出来 ,真正用大工业条件下的思维去迎接全球化浪潮的挑战与冲击。其次 ,在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越来越世界化的同时 ,如何保持民族性 ,将是我们面临的另一重大课题。再次 ,WTO的规则对于我们而言是外在的 ,我们必须去适应这一规则而不是去另立一个规则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制度上进行创新。第四 ,意识形态的包容性问题。应该在理论上重构意识形态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重新审视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对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哲学在本体论、方法论上的思维成果、作一简要分析。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康德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和解决。 康德希望建立一种真正科学的形而上学。但是他又认为,人类的知性却始终难以承负这一伟大的使命。他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不是建立在先天综合命题之上的,而是建立在相互矛盾的辩证推论——“二律悖反”之上的,借助于先天直观形式,纯粹理性只能获得经验  相似文献   

12.
清道光年间,杨廷桂两次北上、南还的京旅纪程为我们理解当时广东高州这类有着悠久对外贸易传统的区域的士人如何认识清帝国提供了重要线索。杨廷桂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旅途中的体会,通过家乡与途经区域的各方面比较来确立其对帝国的认知,他认为当时大体上仍是太平气象。对于其所处的特殊的时代,杨廷桂并无超越常人的见解,相反,他的日记中无只言片语涉及鸦片战争、五口通商等重大事件。对他而言,这依然是那个王化所及即是中国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从言道方式看中国哲学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少明认为,中国哲学要走出困境,必须抛弃以往那种从中国传统的概念范畴寻找西方哲学理论注脚的路子,走用哲学论述中国自身的经验之路;并通过“器”、“惑”两个案例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哲学研究的新途径。彭永捷对创建一种亦哲学亦思想的汉语哲学充满信心,认为必须深入到汉语世界的传统与现实土壤中来,才有可能产生具有独创性和代表性的汉语哲学作品。李维武认为,21世纪中国哲学在理论形态上的建构,一方面要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全部积极成果予以继承,另一方面还要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不同与局限予以改造和克服。胡维希认为,今后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一是努力继承与发扬中国哲学的固有传统,二是积极开展与西方哲学的对话。周山认为,是否重视个案研究,不仅关系到能否准确理解和评判中国哲学,更在于能否科学建构21世纪中国哲学的新形态,就此而言,21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既需要智慧,也需要情感。  相似文献   

14.
从“感”看中国哲学的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哲学重“感”,重事物对于人的意味,重味觉。在“感”提供的经验基础之上,生成了中国哲学重事物的“存在特征”、重质料与形式统一、重有限与无限统一、重实践优先等观念,也生成了内在包含时间、变化、对立性质的特殊范畴“象”。基于这样的认识,如何在“不变、确定的思维”之中,保持“交易的、存在着的世界”的思想,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与承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哲学的观点来看,科学发展观通过解答当代哲学发展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成果: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是什么?是科学理性,还是文化理性?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模式是什么?是经济增长,还是文化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的文明理念是什么?是生态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实际上是以文化理性为理性基础,选择文化发展模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从而证明,科学发展观提出了21世纪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劳工在建设横贯北关太平洋铁路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但是铁路建成后美国掀起了排华浪潮.大量排华漫画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现在成了近代史上美国排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工在建设横贯北美太平洋铁路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但是铁路建成后美国掀起了排华浪潮.大量排华漫画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现在成了近代史上美国排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8.
反思并确定文化的形而上来源、根据和意义,是文化哲学建构的重要使命.中国在经历了文化激进主义的历史演变之后,寻找并确立中国文化对人生的绝对价值和基础,就成为无法回避的文化哲学议题.从这一视角看,具有准宗教意味的儒家文化确信人与天之间具有神圣性、终极性内在关联,人可以通过主体的道德实践来配天同天,从而使人生培育起指向绝对永恒的终极依据,进而也为个体的现实人生提供具有无限性意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季理斐  陶小路 《东岳论丛》2007,28(1):144-146
本文是义和团运动后在华传教士讨论儒学的重要文章之一。本文介绍了英格兰、美国、加拿大、苏格兰四位学者从基督教角度对儒学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末东西方文化接触过程中英语民族的知识分子对儒学的理解与价值判断。本文作者加拿大传教士季理斐(MacGilliyray,Donald,1862-1931),1888年来中国河南传教,通汉文,曾任广学会总干事。原文载于上海出版的The Chinese Recorder(《教务杂志》)1903年7月号。题目是译者改定的。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20.
简论魏源改革思想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首倡放眼世界,学习西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提出许多革新内政、富国强兵的主张,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矛盾学说是魏源提出一系列改革思想的主要哲学依据,探讨这一学说,对于我们反思昨天的历史,搞好今天的改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