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运用后现代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历史真实"与"文本虚构"糅合在一起,不仅生动真实地再现了非洲裔美国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而且对现实主义的历史再现观和现代主义的文本主义提出了根本质疑,从而颠覆和重构了西方主流社会有关奴隶制叙述话语,彰显出鲜明的后现代历史元小说的"反本质中心"创作观念与"多元化"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
自我意识是元小说基本特征之一,表明了作者从对外部世界和心理世界的"真实"再现转向对小说自身的虚构性和文本创作的揭示和反思.元小说的自我意识主要集中在框架分析、游戏意识、现实的人为建构性三个层面上.然而,元小说并非全然地追求语言虚构,还有一类"编史元小说",既有自我指涉,又有对现实、历史的向外指涉,从而兼具了自我意识和历史、现实意识.这类元小说是一种根植于历史、社会、现实等外部世界的自反模式,既强调自我意识又悖论地彰显了历史和现实的维度.  相似文献   

3.
权力运作机制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关注的一个焦点,空间是一切权力机制运作的基础,现实社会中的政治权力冲突、斗争和规训都会印记在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各种空间之中。在这些英国现代主义小说中,某个国家、城市、荒岛甚至农场都成为权力的角斗场,空间成为权力规训的手段。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空间书写中的权力规训表现为小说中当权者对人们现实和心理两种空间内的行为、情感与思想的约束、限制和惩戒。  相似文献   

4.
Thomas Hardy的小说 The Distracted Preacher具有阅读的多义性。它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标准的显性文本 ,我们从中可窥见现实主义创作的一般原则和潜在的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因素 ,从中可探寻现代主义反抗社会现实的某些倾向。正是基于对现实的批判 ,The Distracted Preacher表现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承接与共生。  相似文献   

5.
实验派小说带有强烈的探索性,创作手法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它只重视“意识流”的再现,不关心故事情节的推进,因此无法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现实主义小说在中国有着最悠久的历史,拥有最广大的读者。它所描写的都是读者生活周围熟悉的人和事。95%以上的现实主义小说具有故事情节,具有戏剧性的高潮低潮,即小说情节的推进不是依赖性格的发展,而是利用故事的编排。同时,现实主义小说的语言强调贴近生活,生动平实。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对现实主义叙事成规的反拔,先锋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崛起于文坛,并凭借其自身的艺术表现方法--形式实验,在冲击、颠覆和瓦解经典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同时,向人们充分展示出了它所具有的巨大叙事潜力.正是别具一格的形式实验--特定的修辞策略、特定的现代主义叙事方式、与众不同的故事组织方式,成就了先锋小说特有的语言风格,构筑了一个全新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7.
《马丁·伊登》以反成长小说的书写模式,再现上个世纪初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政治现实。小说通过主流文化群体与亚文化群体之间文化资本分配的不均衡,揭示社会结构二元对立关系中存在的文化霸权;通过主人公马丁的文化身份重构,揭示文化权力的隐形运作方式;通过以马丁为代表的亚文化群体的反文化霸权话语再现文化政治斗争的战场。正是由于对文化政治主题深刻而多元的书写,《马丁·伊登》堪称一部美国文化动荡时期的文化政治生活史卷。  相似文献   

8.
现代主义艺术的产生,标志着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为主流的近代艺术的消亡.因为现代主义具有消解近代艺术的解构功能,它集中体现为反总体,反主体,反倾向,反典型的四大特征,由此导致近代艺术全面解体.根据近代美学标准和概念,这一现象是美学的倒退,但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去看,这一现象标志着艺术自身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进步的、合理的.这种新艺术需要新美学来为自己正名.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学批评一向热衷于文学真实性的讨论,并将其发展成一种重要的文学观念.但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这一观念受到挑战.英国当代小说家巴恩斯在其小说<10½章人的历史>中以独特的实验手法,探讨了历史、艺术与真实的关系.这部形式新奇的小说告诉读者在后现代条件下,历史不再是对真实的记录,艺术所再现的并非本真的真实,真实和虚构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而真实性的存在主要取决于话语权力的操作者和话语的阐释者.  相似文献   

10.
伍尔夫是一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但她最初却是以创作传统小说登上文坛的,她的早期作品基本上恪守19世纪小说的传统模式,有着从现实主义到意识流过渡的明显痕迹.伍尔夫虽推崇现代主义,但对现代主义在试验阶段的不足有着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谈"新写实"小说对"原初现实主义"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写实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创作倾向,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摒弃革命现实主义作品中那种强烈的政治色彩、理想主义色彩,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展示生活本相,还给人们一个真实的处境,表现出世俗化的倾向。所以说,新写实是原初现实主义的回归,是对革命现实主义的反动。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主义视阈内的新写实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细小的环节,新写实小说对传统现实主义既有继承更有创新。本文从现实主义演变这一视角来观照新写实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从注重再现生活、平民化书写和世俗化创作这几点着重探讨新写实小说创作的风格特质。  相似文献   

13.
帕特里夏·沃芙是西方最早对元小说作出系统阐释的理论家之一.她把元小说的特点概括为:对创作想象力的颂扬和对自身再现能力的不确定;对语言、形式和写作行为极度的自我关注;对小说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无所不在的踌躇;戏仿、游戏或过度故作幼稚的写作风格.并从三个层面讨论了元小说的自我意识,即框架意识、游戏意识和视现实为人工制品的虚无意识.此外,通过对元小说的演变历程的分析,沃芙改变了人们对它的偏见,引导人们对其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至明清时代 ,小说自身不断完善 ,小说创作体现了小说从雅到俗、从古典现实主义到批判现实主义和审美对象由历史到现实的历史转型 ,体现了审美趣味的否定之否定 ,迎来了我国古代小说特别是通俗小说的繁荣和成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利亚·伍尔夫的重要作品<到灯塔去>为分析文本,阐述人物的感觉与印象对表现人物内在真实的重大意义.它使伍尔夫在再现客观真实上实现了一个现代主义作家对现实主义手法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张毕来的《中国新文学史纲》、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四部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这四部新文学史著作的书写理念可以概括为总体性历史元叙事.总体性历史元叙事作为一种本质主义的理论范式,将文学存在视作政治元叙事的表述工具,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推广到文学史的阐释之中.这种文学史观念对后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四部新文学史著作的作者怀着真诚的政治热情,试图运用当时的主流文学观念去研究新文学史,但是理解未必很透彻、运用未必很圆熟,而且受流行的教条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政治规范的制约,因而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今天回顾这一段文学史书写的历史现象,人们可以从得失成败中获得现代文学学科的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小说是文学"这一命题近代始得普遍认同."五四"后,在西方流行的小说原理、小说观念大规模引入中国的背景下,中国"小说"观念经历了一个通过知识背景转换而争取独立地位--取法美国、法国小说观念以图创新--融会俄苏现实主义小说理论、英法现代主义小说理论等外来资源而力图白创新路--酿造出作家富于个性特色的小说观念这样一个演化过程,从中可窥见现代历史文化语境的迁延.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学批评一向热衷于文学真实性的讨论,并将其发展成一种重要的文学观念。但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这一观念受到挑战。英国当代小说家巴恩斯在其小说《101/2章人的历史》中以独特的实验手法,探讨了历史、艺术与真实的关系。这部形式新奇的小说告诉读者:在后现代条件下,历史不再是对真实的记录,艺术所再现的并非本真的真实,真实和虚构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而真实性的存在主要取决于话语权力的操作者和话语的阐释者。  相似文献   

19.
福楼拜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型中。福楼拜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但他又被誉为现代主义“鼻祖”。他提倡的“客观化写作”为现代主义叙述中零焦聚的使用提供了范例。出于对现实和历史的厌恶,他在创作中非常重视描绘平庸的日常生活,这使得其作品在情节构造上出现一种日常化的趋势。这一创作手法也给现代主义作謇很大启发,并最终导致了“淡化情节”这种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出现。文章以客观化写作、情节的日常化为切入点,探讨福楼拜的作品和文论在文学转型时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它以世俗化的新“写实主义”,疏离政治,视点下移,使现实主义文学从崇高跌落到世俗,以凡俗众生为叙述主体,选择下层百姓的世俗生活作为表现对象,展示人们的琐碎生活和生存烦恼,还原了生活原生态。“新写实”小说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社会转型期的嬗变,表现出从典型化转向世俗化价值取向,以作家主观情感的隐匿,颠覆了被长期奉为经典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