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的本质和本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星凡 《学术研究》2003,4(4):44-47
本文从创造价值论的构想出发 ,集中探讨了价值的本质与本体问题。价值即意味着人们生活和实践的目的性 ,意味着人对自身生存需要、愿望和理想的追求 ;意味着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结果 ;也意味着与人们的目的相一致的实践活动和手段的必要性。价值的本体也就是人自身。就价值出自人类认识和理解到的包括人自身及其活动在内的世界万事万物的意义而言 ,它必须以人的意识或精神的活动作为前提 ,价值本身即是人的意识或理解的产物 ;就价值在于符合人的活动目的而言 ,人即是最终目的 ,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讨论价值的本体 ,必须区分本体和主体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2.
思维方式是人们运用概念、范畴等思维工具来反映认识对象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想像、直觉等,也包括思维的程序)和思维内容(问题、对象)的统一。作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中形成的、对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普遍方式及事物联系的普遍方式的反映,思维方式具有历史性和个体差异性。价值观念指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是价值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观念表现。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之间是互相影  相似文献   

3.
超前认识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超前认识问题一直是国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热点。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超前认识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人们对超前认识的理解相互之间还有很大分歧。而要对超前认识进行研究,我们就必须首先明确超前认识的概念,弄清它的内涵、本质特征和基本形式。一、超前认识概念的内涵超前认识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立足并超越当前现实状况而对于尚未出现或发生的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以及人们未来实践活动过程、结果及其效应等的一种前瞻性认识。超前认识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认识对象,是一种不同于一般认识的特…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年来,人们在讨论主体和客体问题时,一般认为,主体是指能够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社会的现实的人.简而言之,人只能担当主体角色,即"主体=人".因为主体概念的规定性,不仅要影响到对客体概念的规定性,而且还要影响到对主体和客体同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同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整个认识论中很多问题的深入研究,所以有必要对"主体=人"这个规定进行辨析,以便深化对主体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认识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银娥 《齐鲁学刊》2004,1(1):133-135
文化是主体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成果的反映,是主体智慧、力量和价值的凝聚和体现。作为认识成果的观念形态和物化形态的文化,是认识活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的出现,不仅加快了认识活动的发展速度,而且拓宽了认识活动发生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在价值真理问题的讨论中,价值观念和价值认识这两个概念常常被一些同志混淆。他们认为,一切认识中都包含着价值观念,因而纯粹的事实认识以及与之相应的价值认识都是不存在的。这种混淆不仅直接影响到对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的理解,而且涉及到认识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讨论。 实际上,在认识论中,观念和认识、价值观念和价值认识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等同起来的。由认识活动包含着价值观念不能得出否认价值认识和价值真理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不在于对哲学概念做这样那样的解释,或对它的基本原理进行这样那样的论证,而在于使哲学理论密切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有效地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在今天,哲学思考的真正价值,就在于紧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服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改造功能,就是对实践和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哲学分析 提高人们的认  相似文献   

8.
科学既具有巨大的物质生产力价值,也具有多方面的精神价值。科学的认识价值是其精神价值的重要组成部份。科学所具有的认识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目标价值。科学知识由于具备确定性、精确性和逻辑融贯性等优点,从而在一定限度内能够对认识的发展起到目标或典范作用;二是认识方法价值。一方面,科学认识可以转化为不同层次的认识方法;另一方面,科学活动所运用的方法,即科学方法,对一切认识活动都具有方法上的直接借鉴意义;三是认识条件价值。科学能够从变革思想观念、提供知识背景和输送科学精神等方面为人类的认识活动创造条件。 研究科学的认识价值问题,目的在于为人们能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和实现科学的认识价值提供理论基础。因此,仅仅对科学的认识价值的表现有所认识还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涉及到科学的认识价值的评价问题。对认识具有价值的并非仅限于科学,实践对认识具有价值,各种非科学认识,如哲学、宗教和艺术等认识形式对认识也具有价值。在这多头绪的认识价值所组成的价值体系中,科学的认识价值居何种地位呢?科学的认识价值和实践的认识价值,以及各种非科学认识的认识价值是什么关系呢?在一定的意义上,这也就是所谓科学的认识价值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一个问题未必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思维方式的科学化问题。但究其实,思维方式却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中的深层成果。是否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否牢牢树立的根蒂。因而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思维方式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深层成果思维方式指的是人们进行理性思维活动时所形成的一般模式。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而理性思维活动又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升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又能动地指导实践。在不断反复的“实践一认识”活动中,一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价值是人类认识中客观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关系的一种概括.因此,认识论的深入研究,就不能不探讨价值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一、价值是认识的目的现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都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最后归宿.这是因为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因此只有满足需要,才是认识的目的.我认为这种解释是正确的,但不是彻底的.认识的目的是满足实践的需要,那么什么是实践的需要呢?人们实践的目的是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价值问题,答案应该是人的需要(价值性)是认识的最终目的.马克思说过,人总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追求某种目的的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并不排除认识的主观创造性.为什么呢?人们都知道,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观点意味着: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进行认识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社会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最终标准.社会实践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而这种目的性本身就包含有人的主观性.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实践活动的进行,就是人的主观目的的展开,就是人的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共政策价值分析的研究角度看,在公共政策活动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并不是截然分开、不可沟通的。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价值判断是事实判断的归宿。无论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都可以看作是人们认识和实践公共政策的必要环节,它们贯穿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等过程,也正是二者的统一才使人们对公共政策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哲学界展开的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已经涉及到了“认识的价值”,“知识的价值”,“文化的价值”以及“真理的价值”等等。这些讨论对于人们深刻理解“价值”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把“价值”作为认识论的范畴,目前的讨论还仅仅涉及到问题的一个方面,即“认识”方面。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实践,其价值性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就实践的价值问题作一些探索。一、什么是实践的价值实践是一种社会性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包括了五项基本要  相似文献   

14.
论落后     
落后是人们常用的概念,但从哲学上做分析认识历来较为薄弱。本文从何谓落后、落后与先进的相互转化和落后的价值及意义等三个方面做一番分析和清理,力图对落后有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认识,并以此为人们的实践活动给予理论上的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认识活动中,既有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认识主体同作为认识对象的客体,又有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它们在认识活动中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客体以及社会实践的地位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而主体在认识中的主导作用却往往为人们所注意不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伦理学是一门价值科学。伦理学主要是以不同于事实认识的价值认识为其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向人们提供一个关于人生和道德的价值观念系统。人对外部世界有着认识和价值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通过实践活动的内导作用,转化为人的意识结构,使人对外部世界的观念区分出两个层次,即认识的和评价的。马克思认为,人对外部世界的抽象概念的把握(认识)不同于实践精神的把握(评价),它们是人对事物的不同的反映形式。事实认识的任务在于把握对象“是如何”,认识的结果是制定有关对象的科学、真理系统;价值认识所要解决的任务则是客观对象“应如何”,以及活动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认识与实践已经分化为相对独立的阶段。以求真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不同于以求善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以求真为目的认识活动也不同于以求善为目的的认识活动。以求真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从属于认识,是认识世界的环节,以求善为目的的认识从属于实践,是改造世界的环节。认识阶段与实践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认识的成果是实践活动的前提,实践活动的成果是认识活动的条件。作为认识阶段的认识,本质是反映,是客观世界定向主观世界,作为实践阶段的认识,本质是创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是  相似文献   

18.
概念,作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通向未知领域的阶梯和桥梁,隐含着人类思维的奥秘。探讨概念形成的途径,揭示由不同途径形成的概念的主要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概念思维研究的深入,以及对于人类思维发生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念形成的三条途径 任何概念都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晶,而且归根结底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由于认识和实践活动领域的不同,概念形成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日常途径、哲学途径和科学途径。 1、日常途径 日常概念的形成,是以事物的实用属性或外部特征为概括依据的。这种概括往往直接建  相似文献   

19.
思想工作的价值张绪山,刘世高思想工作价值是思想工作界和社会各界研究、认识思想工作的重要课题,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就思想工作价值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思想工作价值的概念价值,从根本上讲,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  相似文献   

20.
常用的哲学教材和一些论著,把从实践到认识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混同在一起,未加明确区分。甚至有这样的论断:“从实践到认识,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我认为,这种混同是不对的。从静态上看,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物质活动,而感性认识则是人们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一个是人们的物质活动,一个是人们的意识成果;一个是客观范畴的东西,一个是主观范畴的东西。很明显,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是不能等同的。另一方面,认识也不能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