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栋是王阳明的“良知”说的倡导者,一方面肯定王阳明良知说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反对“致良知”说的一个“致”字。王栋认为人的良知受蒙蔽是受人的气质、对良知的认知以及日用应酬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王栋还在王艮“百姓日用即道”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日用良知说。不过,王栋没有照搬王艮的理论,一方面,他把王艮的百姓日用思想推向极至。另一方面,王栋对王艮的百姓日用之学作出某种限定。所以不仅对王阳明良知说进行了较大的修正,也对王艮的良知说进行了较大的修正。  相似文献   

2.
王栋是王阳明的“良知”说的倡导者,他与王艮一样,一方面肯定王阳明良知说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反对“致良知”说的一个“致”字。王栋认为人的良知受蒙蔽是受人的气质、对良知的认知以及日用应酬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王栋还在王艮“百姓日用即道”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日用良知说。不过,王栋没有照搬王艮的理论,一方面,他把王艮的百姓日用思想推向极至。另一方面,王栋对王艮的百姓日用之学作出某种限定。所以他不仅对王阳明良知说进行了较大的修正,也对王艮的良知说进行了较大的修正。  相似文献   

3.
明朝中叶,正当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封建思想统治出现危机的时刻,泰州安丰场(今属东台市)的王艮,创立了一个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泰州学派。他们“入山林求会隐逸,过市井启发愚蒙”,从事“布衣出头倡道”的学术活动。他们到处讲的是儒家经典,实际上却“时时欲飞”,“不泥传注”,造成了“掀翻天地”,“非名教之流所能羁络”的局面。有些人则说王艮一派人把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更向右发展了”,其“地主阶级立场十分鲜明”;“其思想本质是反动的”,“社会作用也是消极的。”为什么学术界对王艮思想的评价如此大相径庭?我认为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中形成的王艮  相似文献   

4.
焦是明代一代儒宗 ,师从泰州学派重要传人罗近溪、王东崖、李贽、耿定向 ,是明代杰出的理学家。文章从尽性至命之学 ,“百姓日用之道”的哲学特质 ,大圆镜智的佛学特质与素朴辨证法思想 ,宽商惠民与仁义功利相结合等方面分析焦哲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李贽(1527—1602)是我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反映了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市民阶层的要求。其思想深受王阳明的影响,王阳明的心学,“良知”人人皆有,“满街人都是圣人”等思想在李贽的思想中均有反映。他还继承并发扬了泰州学派关于“道”的思想。泰州学派来源于“农工商贾”,活动于“佣夫厮养”之间,认为“百姓日用即是道”,“平日率性所行,纯任自然”便是道。他抨击宋明理学是“假道学”,道学先生是“口谈道德  相似文献   

6.
大成学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提出的关于“外王”的思想学说,该学说的创立,使其思想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为泰州学派以及士大夫服务社会,普及儒学,提供了新途径。其主要内容是尊身尊道和立师道等,它体现了王艮的价值取向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英雄精神与保身思想的结合。该理论的实践与发展,对于社会向近代转型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泰州学派思想研究以儒学平民化、世俗化转向为主要对象,鲜少从民间讲学、以“事”行“道”的“道”叙事行为方面进行考察。要理解泰州学派民间儒学“道”叙事的原创性话语,需要借助概念——“事象”。因为泰州学派依托《大学》格物说,鼓倡以“身”为本,“身”参与进入“家国天下”连续体,而民间讲学的“道”叙事行为使人们面向这个世界并获得空间归属感,百姓日用也得以在叙事中敞开和呈现。所以“家国天下”乃空间叙事的“事象”,有别于历史叙事的家国同构和编年体时间叙事模式。它们既可指涉特定空间场所,也是具有形而上意味、虚实交融的空间之象。“事象”提供了理解中晚明民间叙事繁荣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艮出身平民,不是完全的学究型学者,所以他对于儒学的思考也是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入手,提出了他自己的"百姓日用之学",强调圣人之学就是百姓日用之学,人们只需在其日常生活中体贴良知之天理,离却日常生活,无道可明。他的这一思想是儒学平民化的一次尝试,为儒学从少数精英学者之事向天下百姓皆可为之之事的过渡,为儒学在社会生活尤其是普通民众中的实现和普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艮(1483——1541),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县)人。他是明中叶一个贫民出身的学者,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对于王艮思想的评价,学术界观点严重分歧。一种观点认为,王艮的思想是“大官僚大地主的思想”,“是明代中叶的武训”,“只有麻痹广大人民革命意志,没有任何进步意义。”另一种观点认为,王艮是劳动人民的代表,其思想是“异端”,有叛逆性。笔者认为王艮是明代中叶市民等级的代表。他的世界观、政治论、道德论充满着矛盾。本文试图对王艮思想的二重性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泰州儒学是泰州儒家思想的总体称谓,是泰州特殊的文化现象.历史上的泰州,儒学思想繁荣,儒家辈出,并在宋、明、清三个时期形成了三次儒学发展峰期.泰州儒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泰州本土的孕育.古泰州傍海、临江、近淮的自然环境,以及吴楚夹击、南北交融的文化背景和盐业、农业发达的经济,为泰州儒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泰州儒学打上了泰州的烙印,所以泰州儒学具有重立本经世、重主体精神、重百姓日用、重自主创新、重至善仁和等泰州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王栋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心斋的一传弟子,著名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贯通综合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与王心斋“格物之学”,提出“诚意修身说”;其政治思想为亲民思想;百姓日用为道,觉民自任;其政治主张为严于限田、封建、肉刑、里选。  相似文献   

12.
泰州学派是以自然为宗的,王襞继承了王艮自然人性论的思想,主张人性天然具足,所以要保持人性本身的纯粹完美,反对刻意修养、在人性上着力。王襞把"自然"与"中"统一起来,并把"致中和"看着是"顺自然"的重要手段,要求人们在心理和行为上保持"中和"状态。在自然人性的理念和"中"的思想指导下,王襞又大倡简易之道和日用之学,认为平常愈本色,希望人们注重在"日用"和"即事"中学习。  相似文献   

13.
泰州,中国新兴的滨江港口工业城市,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新组建的省辖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临江近海,下辖泰兴、靖江、姜堰、兴化四市及海陵,高港两区。面积5793平方公里,人口500万。 泰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了,古称海陵,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泰州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宋代教育家胡瑗、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明代哲学家王艮、清代书画家郑板桥、评话宗师柳敬亭以及现代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等均是泰州历史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 泰州物产富饶,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素以民风纯朴、百姓勤劳、吉泰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围绕"心性良知"对主体道德自觉加以阐释,为愚夫愚妇创造成圣成贤的可能,但到了王学后期,其良知论却演变为明哲保身追求自由的平民儒学。王艮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中创造了泰州学派,其日用是道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平民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泰州学派美学以“百姓日用”为美。而“春”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原型。“春”是中庸之美、仁厚之美、生意之美的化身,不仅象征着圣人君子的理想品格,也勾勒出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型,同时它常变常新,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6.
明代泰州学派的平民儒学特征——《王艮与泰州学派》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子秋、马伯良同志合著的《王艮与泰州学派》一书问世,这是一件喜事。所喜者何?我以为喜在如下两点:第一,这部新著确有新内容、新面貌。很明显的是,它超出了前人多重研究王艮或“淮南三王”(王艮、王壁、王栋)的局限,将研究对象延伸到了泰州后学(如从颜钧、罗汝...  相似文献   

17.
王艮(1483~1541),字汝止,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学者称他为心斋先生。他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对王艮思想的评价,学术界历来存在不一致的看法。有人说他利用王阳明“心”学的某些范畴,加以改造、发挥,实际上自立门户,因而是一个假的阳明学派;  相似文献   

18.
该文是作者研究泰州学派主体性哲学的系列成果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王艮“身本”与王阳明“心本”思想的关系 ,指出“心本”思想以心为宇宙本体 ,而“身本”旨在呼唤主体的自觉。然后 ,论述了“身本”思想的三个主要层次 :“尊身尊道”——个人只有在道的弘扬中才能自觉认识到人的价值 ,而道的全部价值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才能存在 ;“修身立本”——个体的自觉与完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前提 ;“保身爱民”——承认个人的生存权利是社会群体价值的前提 ,立足于个人本位与重建合理的社会群体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王艮,在中国哲学史的著作中,一般是不提的;即使偶有提及,也是否定的,说他既是唯心的,又是反动的。我以为这不但对王艮来说是不公正的,而且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来说也是有害的。作为王阳明的学生和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在当时就有很大影响,诚如黄宗羲所说:“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明儒学案·卷三十二·泰州学案》)。即使在今天,他的思想,特别是他的人生哲学,对我们也有不少启发。哲学,不仅是本体论、认识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人生意义的探求。而  相似文献   

20.
“道”范畴是泰州学派王襞审美人格思想的高度凝练,其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审美人格本体论的“自然之谓道”;二是在“自然之谓道”基础上提出的审美人格境界论——“率性之谓道”;三是审美人格理想论的“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