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开展民事诉讼目的论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整个诉讼法学理论的发展 ,统合民事诉讼法学体系 ;也能引领民事司法实践 ,并利于民事诉讼法解释的准确与统一。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就是利益的提出、寻求、确认和实现 ,即利益保障  相似文献   

2.
诉权论被认为是诉讼的出发点和民事诉讼法学的基础理论之一.长期以来囿于民事诉讼法学的狭小领域,诉权研究者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各种诉权学说相继问世,认识上却莫衷一是、难成共识."宪法诉权说"颇有新意,但至今仍停留在"理论假说"或"理论预设"状态,缺乏科学、缜密与充分的理论论证与说明.本文从诉权的人性基础、诉权内涵的时代变迁以及诉权的法律归属等方面诠释与论证"宪法诉权说",试图跳出民事诉讼法学的樊篱,寻找诉权理论的高级法背景,以提升诉权的法律品位,打破诉权研究的胶着状态.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当事人适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生 《北方论丛》2004,(4):125-129
当事人理论是民事诉讼法学的重要理论,通过对当事人适格的基本理论的比较研究,在借鉴德、日及中国台湾的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当事人适格的意义、性质及法律特征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我国现行诉讼法学理论如何界定当事人适格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解决当事人适格的基本理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民检察院是否要参与民事诉讼,如何参与民事诉讼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民事诉讼法制的逐步健全,已提到了议事日程,成为民事诉讼法学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关于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立法概况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结构是民事诉讼法学的基础理论问题.我国现阶段的民事诉讼结构设计必须与社会环境、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相符合,体现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自主决策、自主行为、责任自负的要求,不仅要保障诉讼结果的公正,而且要反映市场经济的意思自治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反驳与反诉是民事诉讼法学上的重要概念,在实践中对反诉和反驳争议较大,直接关系到民事主体的权益,而民事主体的争议往往都是因其实体权利受影响而引起的。文章试从民事主体间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出发,并结合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变更之诉等各种诉的种类来分析反诉与反驳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浅谈民事诉讼法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改革注入式的课堂讲授模式 ,引入启发式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在具备诉讼法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和掌握分析案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是民事审判程序的基本分类。长期以来,二元分离适用论是民事审判程序设置理论中最为基本的理论。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产生了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的交错适用论。在司法实践中,应交错适用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但也不能忽视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
诉权作为一个民事诉讼法学上的概念,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基石,关于诉权以及由诉权引发的各种问题的探讨也是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中一个恒长的主题。目前,我国实体法学界和实务界始终存在着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只有实体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人才有资格作原告,义务人只能作被告。这种观点混淆了实体上的权利义务主体与诉讼主体的问题,对诉权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下面对诉权及义务人的诉权作具体剖析。一、诉权的概念及内涵  诉权的概念起源于罗马时代,但在当时,它只不过是根据不同性质的…  相似文献   

10.
黄小雨 《理论界》2011,(3):61-63
在我国民事执行实践中,"执行乱"现象一直未能缓解,这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直接相关。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2008年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的研究分析,为学界提供一手实证资料,并分析提出构建检察撤销权的建议,以期加强民事执行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民事执行改革研究中的若干理论偏误与缺失值得反思与警惕:民事执行权的性质定位没有从宪法规范出发并在宪政语境中思考问题,研究方法难免有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之虞;“执行当事人主义”的提法无论在理论逻辑还是在实践逻辑上都难以自洽,可能导致生效裁判的执行难上加难;而“民事执行程序的人性化”,本可以用来弱化现行执行程序中的“职权主义”,克服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民诉法学界却无人论及,形成理论缺失。  相似文献   

12.
主张我国强制执行单独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强制执行法基本原则的确立非常重要,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示规定,理论界关于强制执行法基本原则的观点众说纷纭,但都局限于民事诉讼法学视界。法理学关于法律原则的理论值得借鉴,借助法理学原理来分析诸种观点并衡量其取舍。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模糊性的特征,且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之分,更有政策性与公理性之别。  相似文献   

13.
于海生 《北方论丛》2006,(4):149-153
民事再审制度作为一种监督性和救济性的案件审理制度,对于修正审判错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司法公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学界对于民事再审制度的研究偏重具体的司法实践,而对再审制度的理论基础研究不足,引起了我国再审制度的理论基础薄弱,从而导致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和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滞阻了民事再审制度纠错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学的理论基石之一.然而,已有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几种学说只是就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外延宽窄之论证,属于形式意义上的界定,并没有真正反映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实质内容,即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权力(权利)优化配置关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应当以诉权和审判权为基本范畴,分为权力型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权利型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权力-权利型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环境民事赔偿责任社会化的制度设计对弥补我国现行环境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的不足和对环境侵权受害人实施充分有效的救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学界对环境民事赔偿责任社会化的理论基础尚未形成一致看法.从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石和制度运作的依据分析:源于社会本位现指引下的民事赔偿责任理论基石的演变和利益平衡理论在民事赔偿责任领域的动态发展是环境民事赔偿责任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法律事实结构的研究相对薄弱,导致立法实践和法学理论中概念混乱,这也是法律行为的概念举讼纷纭、晦涩难明的原因。按照内涵从少到多、外延从宽到窄的逻辑关系,梳理法律事实的相关概念,可把民事主体有意识的行为概括为“当事人的行为”。从体系的完善来探讨,法律事实的后果是民事关系,而非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田东奎 《理论界》2006,(1):113-114
巩富文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法官责任制度研究》一书,是诉讼法史学界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填补空白的创新之作。该书问世以来,受到了法史学界和诉讼法学界广泛、一致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自现代化发展起步之后,司法渐成稀缺性社会资源,诉讼效益问题日渐成为现代诉讼法学的重要课题.既有研究大多全盘排斥诉讼效益的非经济性价值因素,在研究方法上也过于保守,不敢突破固有的“投入—产出”模式,这与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及民事诉讼的新型化实践相去甚远.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专业分工理论透视民事裁判组织体系、以规模经济理论分析复合型诉讼、以机会成本理论分析预备诉讼、以外部性理论分析公益诉讼等现代型民事诉讼形态,旨在为我国诉讼效益的实现问题提供某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民法的性质是民法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过去由于前苏联的影响,民法理论上将民法纳入公法领域,导致国家过多干预社会经济,国家民事立法匾乏,公民的民事权益很难得到充分保护。随着《民法通则》的颁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们对民法的性质应有深刻的、准确的、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认识。这对于民事立法和民事司法实践,对充分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以及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民法的性质。一、民法为市民社会的法从“民法”一词的历史来源来…  相似文献   

20.
在民事证明责任分配诸说中,罗森贝克的规范说对我国影响最大,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对其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认为规范说属于概念法学,应从我国目前法治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认识规范说对我国实现民事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要注意克服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