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延安时期(1937.1——1947.3)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全国各解放区实行的三三制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制度的开端。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阶级的策略,是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没有论述过在资本主义远未充分发展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应当怎样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列宁虽有论述,指出: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不要融合和保持独立性的条件下,可以和应当同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联盟,以反对共同的敌人,但未进一步阐释。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相似文献   

2.
苏俄、共产国际在中国寻找同盟者的策略,主要来自于列宁的早期结盟策略思想以及共产国际关于先进国家无产阶级和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以及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和本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形成同盟,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东方战略".由于共产国际和苏俄在目标上的矛盾以及对中国情况的疏解,来华代表们在中国寻找同盟者的过程必然要经历往复的试探和选择,最终其确定国民党作为其合作者.  相似文献   

3.
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传入我国的时间与最初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是列宁东方革命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革命"理论的创新,是东方落后民族与被压迫国家革命的纲领,是马克思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直接思想来源.中国共产党何时接受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传统的看法是1922年初远东劳动代表大会,中共代表团将其主要精神带回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本文以<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为证据,诠释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传入我国分为两个阶段,1921年初到1922年远东劳动代表大会前,列宁的新理论已经传入我国,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理论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作了最初的探索.1922年初到中共二大,中共对列宁的新理论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标志是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问题上,列宁是非常谨慎的。他特别强调必须慎重地对待历史上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感情。他不仅把这一思想写进了俄共(布)党纲中。也写进了他亲自为第三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草拟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中。可见,列宁是把这个问题提到了纲领性的高度来认识的。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总是比较复杂的。民族感情,包括正当的民族感情和种种狭隘的民族感情,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比民族问题中的其他问题要复杂得多。而且,在民族关系中,它又是一个具有极大的尖锐性和敏感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极大的现实性的问题。因此列宁反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一定要特别慎重。  相似文献   

5.
<正> 共产国际为指导东方落后国家的革命运动,尤其是中国的革命运动,做了许多工作。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的革命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其遭受了一定的挫折和失败,甚至几乎陷于绝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这些国家民主革命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在共产国际的历史上,有两次代表大会比较集中地讨论了东方国家的革命问题。这就是分别于1920年和1922年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和第四次代表大会,这两次代表大会所通过的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列宁的一生就是战斗的一生。他为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指出了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和到达彻底解放的胜利道路。列宁在领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以及一切敌人的斗争中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列宁深恶痛绝地揭露和申斥了一切企图把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偷运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来的行动和倾向,不倦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战斗性和革命性。列宁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产生的,也是  相似文献   

7.
汪澎 《学术探索》2012,(2):115-120
以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理论为基础,共产国际为中国革命制定了以"分配土地"来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土地革命"的战略设想。在国共合作背景下,一再敦促孙中山国民党以最激进的方式贯彻土地法令。孙中山拒绝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坚持以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改良方案来解决中国的农民土地问题。孙中山还认为共产国际的立即分配土地的指示在策略上有欠妥当,不符合中国实际,因而难以成功。同时,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不赞同剥夺财产,不赞成用马克思主义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创造性地把民族主义与阶级问题、无产阶级世界革命及殖民地民族解放问题联系起来,阐述其阶级属性与从属性,批判其狭隘性与破坏性,并基于殖民地民族解放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现实,提出"民族国家过渡"思想和无产阶级对待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的策略原则,初步形成了民族主义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理论虽不成熟,但他们考察民族主义的社会历史视角、唯物辩证方法以及他们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都为我们深入理解民族主义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它不是孤立自在的、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在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这个时期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是,废除封建专制,确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建立统一的国内民族市场,把操着统一语言的人们统一成一个民族国家。 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民族问题则成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帝国主义把民族问题从一国之内的问题扩大成世界范围的民族殖民地问题。十月革命把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殖民地解放运动联系起来,结成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阵线。民族殖民地解放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同盟军,无产阶级革命如果设有民族殖民地解放运动的配合,要战胜帝国主义是困难的;民族殖民地解放运动如果没有世界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要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取得斗争的胜利,也是不可能的;胜利后,如果不把民族民主革命进一步推向社会主义革命,要想彻底解决民族问题,求得民族的完全独立和发展,更是不可能的。只有社会主义才是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确确立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在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由于没有准确地把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两者并列确立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只强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在过渡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失误,给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确确立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在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由于没有准确地把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两者并列确立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只强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在过渡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失误,给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作分析,阐述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摧毁了"社会的整个结构"的观点,形成和提出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的"重建工作"已经开始的观点。列宁通过研究西方列强对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的事实,阐述了西方列强"大大加速"殖民地资本主义发展的观点。马克思、列宁指出,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殖民地所做的一切,不会使东方殖民地人民获得解放;只有"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现代生产力,殖民地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才能为当地的人民群众所有。  相似文献   

13.
<正> 在阶级对立严重存在和阶级斗争异常激烈的西方国家中,是否只能存在资产阶级单一的反动腐朽文化呢?关于这个问题,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有过深刻的论述。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中写道:“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那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但是每个民族里面也都有资产阶级的文化(大多数的民族里还有黑帮和教权派的文化),而且这不仅是一些‘成分’,而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西方当代文学中除了大量出现的乌七八糟的“色情文学”、“消遣文学”和为统治者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具体地、历史地分析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建立时期的关系,恰当地肯定它的历史功绩,指出建党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5.
列宁一生著述甚多,思想极为丰富,如他关于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关于帝国主义理论;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等等。这些思想理论富有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的瑰宝,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学习和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资本从来到世间那一天起,“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事实表明,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完全是人权的践踏者,而不是卫道士。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事实也表明,共产党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才是真正保障了人权,而不是侵犯了人权。这是任何人也篡改不了的历史。然而国际敌对势力和国内搞自由化的人,出于和平演变的需要,却硬是要把这一切都颠倒过来。这样,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对于人权问题,就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几百年来,资产阶级以自由创造者自居维护着自己的统治,劳动人民为着真正的自由不得不英勇奋斗。“资产阶级利用自由,是为了高枕无忧,——无产阶级需要自由,是为了更广泛地开展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列宁这句名言,是对资本主义自由的科学概括和总结。那么,今天又应当如何看待资本主义自由呢?笔者以为: 第一,资本主义是有一定自由的。首先是在法律上确定了公民应该享有的一定自由民主  相似文献   

18.
《文史哲》1975,(1)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作了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毛主席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毛主席这个指示,对于进一步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对于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搞好反修防修的斗争,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团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9.
1919年3月初,52名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共产主义政党和团体的代表们在莫斯科举行国际会议.由于德国共产党反对立即成立共产国际,3月1日的预备会议和3月2日的正式会议先后两次把会议定名为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而非共产国际成立代表大会.列宁认为成立第三国际已经刻不容缓,于是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引导会议展开有关成立共产国际问题的辩论,最终以表决的方法通过了关于成立共产国际的提案,使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最终转变为共产国际成立代表大会.辩论的实质是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道路和方法的两种方针的较量和斗争.其历史意义在于通过不同思想观点的交流和交锋,使大会最后克服分歧、达成共识和明确方向,从而为共产国际成立奠定了统一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列宁曾经指出:“没有具备各种知识、技术和经验的专家来指导,便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选集》第3卷第501页)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就应当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帮助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列宁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政治上信任 列宁认为,知识分子是劳动大军的一部分。尽管他们与工人、农民有差别,但这只是职业上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别,而不是阶级差别,“把生活方式的差别同各阶级在整个社会生产制度中的不同地位混淆起来——这就清楚地说明时髦的‘批评界’毫无科学的原则性。”(《列宁全集》第5卷第1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