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演进中,元曲作家以其卓越的戏曲创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从元代历史文化的发展的视点,论述了元代婚恋剧在中国文学由雅至俗的转变中所产生的文化内蕴,肯定了元代婚恋剧在婚恋主题创作中的历史性突破。文章阐明:婚恋作品只有当其推动社会思想文化发展时才能获得历久不衰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捧读钱玉趾先生《〈诗经〉的情色婚恋诗》(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版,下称《情诗)》,我一路欢欣。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兴致高;如行山阴上,风景此独好。概略论之,《情诗》之美约四端: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花腰是彝族中的一支,他们属于典型的山地农耕民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以及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其村落文化除具有一般农耕民族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本民族的一些特质:随和、自由与约定俗成的婚恋文化,顺应天时地利的建筑文化,娱神娱人的宗教文化,古朴功利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河洛地区民情风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诗经》中河洛地区社会风情的描写体现在诸多方面,既有折射婚姻恋爱的婚恋诗,亦有反映奴隶反抗奴隶主压榨的控诉诗,更有展示社会各个阶层活动的世态风情诗。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视婚恋交友节目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从热播到停播,再到如今的重生,可谓起起落落。电视婚恋节目能够起死回生的原因主要由于社会形态的变迁,婚恋观念的转变以及消费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当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各地婚恋交友节目再度掀起热潮,形成新一轮蔚为壮观的电视交友收视奇观之时,它引起的震撼已经远远超出电视领域,向文化、社会、心理等领域扩展。这场奇观不仅昭示了婚恋交友节目的转型,更彰显着整个电视文化的后现代转向。本文以婚恋交友奇观为研究对象,透过它的发展态势,探析电视文化的后现代本质。  相似文献   

7.
对胡适的诗作特别是情诗的评价,历来论者大都持否定态度。对此,本文提出了异议,认为胡适的情诗是反对封建礼教、提倡女性解放的;并通过对胡适婚恋和新诗《尝试集》的述评来加以肯定。同时,作者又对《景不徙篇》、《小诗》和《蝴蝶》三首小诗的内容、性质和归属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廓清了一些人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8.
雷蒙德·威廉斯利用常见的文化三分法,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进行了分类:从文化本体角度将文化分为理想的、文献的和社会的;从社会-历史角度将文化分为亲历的、记录的和选择的;从政治学角度,根据文化霸权概念,提出了另外两种文化三分法,即文化过程社会释义三分法和文化过程本体三分法。其文化分类说明了文化的多样复杂性:文化既是文本的、社会历史的、动态发展的,更是政治的。  相似文献   

9.
描写人与异类之间的婚恋,在宋代志怪传奇中颇为常见。作为一种特异的婚恋现象,这些异类姻缘故事较为强烈地折射出两宋时期人们的世俗婚恋样态和理想,以及女性悲剧、文士游狎等寻常人生世相,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0.
解析《诗经·卫风》中展现的卫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卫风》因较多为情诗,古往今来的史学家对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放在"乱世之音"、"靡靡之音"上,而对诗歌中折射出的卫国经济生活、婚恋习俗等关注甚少。鉴于此,该文试图通过对《卫风》中有关社会经济描写的关注,顺着卫人的眼光与思维,撩开卫国经济发达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澳门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作家周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婚恋题材小说代表作,探讨其长篇科幻小说,认为周桐将女性主义思想和澳门文化想象寓于小说构思,创造了情节离奇而寓意深长的优秀小说,为澳门文学文化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的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些地域、部落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从婚恋诗这一特殊题材入手,立足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冲撞与变迁,结合西周的历史事实,以对诗意的文学理解为基础,力图真实把握诗篇中所呈现出来的婚恋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国风"情诗集中并显豁于郑风、陈风.郑情诗率真细腻,颇具野性本真之美;而陈情诗缠绵惆怅,呈现一种朦胧神秘之美.二者风格之异源于郑地商旅文化不同于陈地部族巫鬼文化.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的产生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产生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通过对中西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及其市场经济的不同作用的分析,找到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优秀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西南独特的立体自然物候与多元的民族文化语境,造就了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歌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与各少数民族传统信仰、节日庆典、婚恋习俗、文化传承、文艺娱乐、集贸交往密切相关,是其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歌场运作规律是其文化承传的重要机制,对其文化认同及其社区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研究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文化,创造性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可以满足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自身文化传承的诉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诗经》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诗经》成语从多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如汉语审美文化、农耕文化、礼乐文化、婚恋文化和祥瑞文化等,对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对我国古代梦文化的研究,是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下,以融会中西文化为一体的研究方法进行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还进一步探讨了中西情诗在梦境描写中的异同。这既为我国古代梦文化开启了现代性研究的先河,也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英汉比喻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类文化既有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语言是文化的反映。从比喻角度探讨了英语和汉语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异同,英汉比喻的异同表现为:选用共同的喻体,反映共同的文化内涵;选用不同的喻体,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选用共同的喻体,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婚恋问题为人类所独有。在不同时期,婚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中国社会步入现代转型期后,与政治、经济结构调整相同步的是个人主体意识凸显,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这给传统的婚恋道德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婚恋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真的恋爱与婚姻应当为何?社会上现存的各种婚恋现象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去面对这些现象?如何在现实婚恋中做出理智的抉择?黄明理博士所著《婚恋道德:固守与突围———家庭伦理学要论》(以下简称《婚恋》或黄著)一书,正是对这些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对这些问题深思而有所得的结晶。《婚恋》一书从对爱…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龙"文化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中含有"龙"字的成语(本文简称"龙字成语")数量众多,含义丰富,这些成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反映出了中国的龙文化。本文试图从分析这些龙字成语入手,全面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国龙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