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时代人们搜寻信息的主要场所就是互联网,通过网络搜寻高校信息的首选就是其校园网。民族高等院校形象的塑造应注重利用和发挥校园网络传播的特性和优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引导积极的社会舆论,实现民族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模式及传播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探究我国农村科技信息传播的循环互动模式基础上,根据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将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效果划分为认知、态度和行为三个层面.以这三个层面作为评价维度,建立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测度模型,通过对贵州省织金县300户农村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获取测评数据,采用均方差赋权法确定测评指标权重,对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效果进行实际测度,结果表明当前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效果较为理想,处于较高水平.推进农村科技信息传播,加快农村科技信息普及推广,需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构建多种渠道互联互通的农村科技信息传播平台、建设面向不同需求水平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适合当前我国农村特点的现代信息传播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赵跃 《东岳论丛》2014,(2):166-171
孔子学院不仅自身进行文化传播,还通过作用于其他行为主体,拓展传播能力,由此构建了孔子学院的传播网络。孔子学院传播网络的有效运转会对孔子学院的传播效果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其他合作主体的传播能力及建立合作与获取优势的动态演进,但是网络联系少和与当地机构的不平衡依赖关系会导致孔子学院传播网络的效能的减弱。只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推动孔子学院传播网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信息传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的信息传播不仅仅意味着信息的传递,更体现出文化的创造、陈述及其表达共同信仰的方式.网络信息传播的价值通过其使用价值最终表现为商业价值,由网络信息的内容、信息的用户、信息传播的技术和信息传播的社会关系共同来实现."动力圈"、交流情景、价值寿命、质量向量、效率成本等因素构成影响网络信息传播价值的主要因素.网络信息价值的大小与对受众有用和投合的程度成正比.可以从传播信息的来源、组织、内容、环境、网民体验五个方面设计评价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指标.要注意网络信息传播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针对很多网络思政教育研究成果在实践过程中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分析了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误区,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网络传播的基本规律,提出了遵循网络传播的基本规律,强化优化网络思政教育队伍,解放思想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增强校园思政网络的存在感,建立和谐的校园网络交流氛围,建设学生认可的校园思政网络平台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干扰信息与冗余信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 ,存在着大量的干扰信息与冗余信息 ,这些信息往往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与接收 ,因此 ,有效控制和利用干扰信息与冗余信息 ,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效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信息传播是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它在传播途径、传播形态、传播速度、传播内容、传播人员、传播操作等方面呈现出新的信息传播特点,这些传播特点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实名制: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及发达国家,网络实名制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且已见成效.网络实名制是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必要手段,是继法律法规、技术手段和自律约束之后对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必由之路,是创建和谐网络信息传播环境的迫切需要.网络实名制展示了网络信息传播自由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9.
大众媒体互动式传播效果控制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志宣 《中州学刊》2007,(2):254-258
传统媒介时代,大众传播效果控制的研究,主要以单向式传播运作模式为出发点。随着社会进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互动式传播已经越来越普遍,由于传播方式的变化及新媒体技术带来新的传播运行特点,以往的传播效果控制理论已不再完全适用,需要重新审视它的规律。新媒体互动式传播的交互性、实时性、网状发散性、无限循环性使传播效果的控制趋于更复杂、更困难的局面,突出表现在媒体“把关人”弱化、实时交互的难以应对、网络传播的失控等方面。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平等、自由、开放的信息环境,通过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自觉传播意识的控制、努力形成互动传播中的协作与共识以及智能数字技术的支持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发行量少且主要依靠纸质媒介传播知识信息,传播信息的实时性和知识的可验证性较差,传播信息的受众数量较小,难以凸显高校学报学术交流的效果和影响力。高校学报的信息传播具有一般信息学的本质特征,符合香农(Shannon)的一般信息传播模式,由此构建高校学报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型。高校学报的信息传播也是一个大众传播过程,运用大众传播理论和物联网技术,构建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学报信息传播体系结构,在感知层实现知识信息的可追溯性和验证性,在网络层实现知识传播的实时性和传播信息受众的广泛性,在应用层实现多媒体手段的知识信息获取和高校学报的综合评估认证。因此,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学报信息传播对于高校学报数字化、网络化是一种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