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五四时期兴起的“问题小说”中,王统照的作品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家。认真探讨他的这方面创作,对于全面认识这样一种文学现象以及作家的思想,是大有益处的。一在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和立志改革社会的抱负驱使下,年轻的王统照广泛地接触了社会各个方面,他开始更多地思索着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种种问题。妇女问题,便是他致力新文学后最先反映的一个方面。一九一八年八月他的第一篇白话  相似文献   

2.
王统照是中国新文学的元老之一,他同茅盾、郑振铎、叶绍钧、冰心等共同创建了“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为现代文学的建设与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近十年对王统照的研究较之“文革”以前有所深入有所发展,不仅发表了一批有份量的论文,也出版了《王统照文集》、《王统照研究资料》、《王统照的文学道路》等著作;不过尚缺少一部全景式的对王统照进行综合研究的著述,杨洪承同志的力作《王统照评传》可以说填补了这个空白。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王统照的早期创作方法,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我认为,作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是同意"写实主义"的主张的.但他的早期作品,却呈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后来,随着时代的变革,作家渐渐面向现实,浪漫主义色彩渐弱,以至消失,终于在1932年写出了可与《子夜》齐名的现实主义杰作《山雨》.从浪漫主义的"诗的境界"到《山雨》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就是王统照创作方法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王瑞华 《齐鲁学刊》2014,(2):136-142
王统照1921年2月12日至6月18日写了3大本日记,称为《民国十年日记》。这部日记不仅记录了王统照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的交往,而且记录了王统照与他的诸城同乡隋焕东的一段秘密恋情。在王统照去世40年以后,《民国十年日记》于1997年公开出版,王统照与隋焕东的生死恋情也终于公之于世。隋焕东是五四前后接受了革命与启蒙洗礼的知识新女性,她后来追随另一位同乡路友于参加了革命。作为王统照、路友于的红颜知己,隋焕东短暂而美丽的一生以她的爱与殇实践了一代新女性的追求与梦想,也照亮了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一角。  相似文献   

5.
1 王统照的好友——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瞿世英说:在中国文学家中,最受泰戈尔影响的有二人,一位是冰心女士,再一位就是王统照,“他的思想受太谷尔(即泰戈尔)的影响很深”。王统照当时在座听了这番话,后来还将它加了按语,编入北京《文学旬刊》。可见,在唤醒王统照创作灵感的外国作家之中,泰戈尔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王统照对印度文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20年,他曾在《曙光》杂志上发表《印度诗人葛拜耳之略传与其诗之表象》的论文。不过,他  相似文献   

6.
<正> 在王统照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的日子里,我想得很多,感慨也不少。吴伯箫同志晚年的一段话,蓦然来到我的心头。他说:我一生最舒心、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四十多年前在青岛和剑三(王统照先生的字),克家论文谈诗的那段生活了。他还不胜感叹地  相似文献   

7.
<正> 1987年6月10日至13日,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在济南召开了第三次年会,这次会议主要研讨了山东现代著名作家王统照、李广田的文学业绩。一、王统照研究(一)小说研究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从前期对“爱”与“美”的抒写到后期《山雨》中对现实人生的刻画,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如何评价他前期创  相似文献   

8.
<正> 一九三○年,在党的领导下于上海建立了左冀作家联盟。之后,一些地方相继建立了地区左联组织。但是,五十年来,新文学史的研究工作中没人提及青岛曾建立过左联。近些年来,上级公布了一批历史上党的文献,为三十年代青岛曾建立过左联提供了依据。我们为此访问了当时青岛左联的领导和成员,所谈的情况与文献是一致的。并且还了解到时居青岛的王统照曾是左联的重点联系对象,这对研究左联和王统照都提供了新的资料。中共青岛地下组织在1933年12月日21日,向党中央发出的《山东青岛工作报告》中,写  相似文献   

9.
王统照,谦虚、淳朴、恳挚,无论在生活还是艺术上.都堪称一位永远进取的探索者。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开拓着生活领域和艺术天地,以其坚实的脚步走向现实主义创作高峰,是文史界公认的新文学运动较早出现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王统照的现实主义之路有一个颇长的过程,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序言中对王统照的创作作了中肯的评价:“早年追求‘爱’与‘美’,从这理想的境界达到《山西》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当然是长长的一条路。”而作家二十年代的创作中,作品数量最多,最能充分体现这长长过程中的种种发展变化。探索作家在二十…  相似文献   

10.
<正> 王统照(1897—1957),是我国新文学史上著名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优秀的作家和诗人。长篇小说《山雨》,是他的代表作。当这部小说在一九三三年出版的时候,文学批评界曾把它和茅盾的《子夜》并列在一起,作为那一年革命文学创作丰收的一个标志。这样提,固然对《山雨》的称誉过高了一些,但也确实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王统照这部长  相似文献   

11.
在冯光廉教授的提携下,参与中国现代文学在新时期的第一个高潮--对现代文学史料的抢救与整理是刘增人先生投入王统照资料整理与研究的契机.从那时起,先在三五年里,奔走于全国各地,搜求到有关王统照的第一手资料,从此,给王统照这位"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作家"却又一向寂寞的作家应有的研究,"以令人信服的表述,梳理他的文学历程与心灵历程,……详尽地描述他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与区别,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他在新文学文体建构中的作用和意义,他的文学语言的优长和不足,他的文学理论与文艺批评的特点与建树……"从而填补现代文学研究的这一空白,就成了刘增人这位山东学者的自觉承担,成了刘增人先生"一个二十多年魂牵梦系、始终不得安宁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正>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辛勤耕耘者和积极倡导者。他的散文诗集有《夜行集》中的四辑和《散文诗十章》。散文集《繁辞集》和《听潮梦语》中许多小品也具有散文诗的特点。他的散文诗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较高成就,可以与现代散文诗大师鲁迅的《野草》相媲美。其情感的丰富,想象的奇特,思想的内蕴,形式的活泼都别具一格,富有艺术个性。王统照历来主张,“文学为人类情感之流底不可阻遏的表现,而为人类潜在的欲望的要  相似文献   

13.
诗意从未消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园地,它总是以各种形式显示自身的生命力。王统照、沈从文、孙犁、卞之琳等创作的诗化小说堪称此一时期的代表。然而,特殊时期的时代群体意识总是在修正这种诗性感怀,促使作家从自我抒写到社会表现:王统照诗化小说文体蕴含着时代暗影的来临,沈从文诗化小说文体寄寓着辟谬理惑的需求,孙犁等诗化小说文体标识了个体诗性情怀的消隐。三四十年代的抒情文体形式难以承受时代之重,诗意的外衣总是包裹着合理性诉求,在情与理的对峙缠绕中踯躅行进。  相似文献   

14.
<正> 雨果说:“未来仅仅属于拥有风格的人”。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都是以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人生的悲欢故事,使读者读过作品就能准确地说出作者的姓名。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王统照是个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不仅以别具一格的诗歌、散文驰名于五四文坛,他的短篇小说也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一、“一个真诚作者的真诚心思”瞿世英曾经这样评论王统照的小说创作:“剑三的做小说,不是硬做的,不说时一句话  相似文献   

15.
<正> 以王统照、李广田的文学创作为讨论中心的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第三次年会,最近在济南举行。70余人参加了大会,提交论文30多篇。与会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的前提下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一、在对王统照的研究中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 王统照属于我国新诗开拓者的行列。他从1919年开始,就一面写小说,一而写新诗。解放前他共出版过五本新诗集:《童心》(收入1919——1924年的诗作)、《这时代》(1924—1932)、《夜行集》(1933——1936)、《横吹集》(1937)、《汪南曲》(1936——1938)。严格地说,王统照的新诗创作起点并不算高;但他能够踏踏实实地攀登不懈,不仅在思想上紧随时代的脚步,而且在诗艺上苦心探索,很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很多进步作家投入到抗日救亡的爱国文艺创作中,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的王统照也毅然以笔为枪,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史无前例的战斗中。而这个时期,王统照的诗歌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早期的婉约浪漫转变为气势磅礴的战斗诗篇。本文将简要评述抗战时期王统照的诗歌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 《山雨》是王统照的长篇巨制,也是他的主要作品。除了《山雨·跋》之外,作者自己很少谈到它的孕育过程,但我们从《山雨》问世以前作者的其他作品,诸如散文、诗歌、短篇小说等,还是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它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酝酿过程的。这诚如茅盾所说,王统照所以能“走到《山雨》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当然是长长的一条路。”(《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一《山雨》的背景是紧靠胶济铁路的陈家庄和帝国主义侵占下的T市,内容是写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盘剥下农民的悲惨命运及其觉醒。作者在探究农民的痛贫根源时,始终沿着两  相似文献   

19.
谈及中国现代话剧的创作实绩,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曹禹、夏衍、田汉等人的剧作,很少有人知道诗人兼小说家的王统照“五四”时期也曾在戏剧园地里进行过笔耕。事实上,早在1921年王统照便发表了论文《剧本创作的商榷》,稍后又于1922年发表了七幕话剧《死后之胜利》。他在话剧理论倡导与剧本创作方面不仅时间早(《死后之胜利》与陈大悲的《爱国贼》、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同年发表),且剧本为多幕剧。在此之前,除陈大悲等少数人的剧本之外,一般以独幕剧居多。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文章具有鲜明的现代美学观念和剧本独创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王统照是一位既坚持现实主义、又不拘泥于现实主义,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作家。他从“五四”时期至四十年代末写下了上百篇短篇小说。其短篇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二十年代前期,二十年代后期,一九三○年前后至四十年代。探索一下作者这三个阶段的短篇创作及其发展过程,不论对于研究他的整个创作还是促进与活跃今天的文学创作,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