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港口建设与当代上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岸贸易和港口建设在上海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上海港基本建设投资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改革开放后,上海抓住机遇,依托长江三角洲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上海与长江流域的经济联系也出现新的局面;洋山深水港和配套的内河航道建设又将把上海港的发展带入新阶段。本文回顾了上海港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上海港是怎样形成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闻名的重要商港。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得到飞跃发展。1960年,港口吞吐量比1949年提高14.6倍。有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上海港同我国建立贸易关系。将近三十个国家的船舶经常来港进行贸易、运输。上海港担负着沿海六大港(大连、秦皇島、天津、青岛、上海、广州)一半左右的吞吐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这样重要的港口,研究一下它的形成过程,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解放前,上海港为帝国主义所控制的码头占全港71%,仓库占79%。英帝国主义的公和祥(Shanghai and Hongkew wharf Co.Ld.)是近百年来上海港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码头仓库托拉斯。公和祥拥有五个码头:浦西虹口、顺泰、老宁波码头和浦东其昌东栈、其昌西栈码头。这些码头全长5,596呎,占全港码头总长的20%左右,可以同时停靠十艘远洋巨轮。仓库和货棚面积2,505,079平方呎,可以同时堆存117,200吨货物。为了适应上海港驳船装卸的特殊需要,虹口码头还专门建筑了周长822呎的 U 形港池。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之初,帝国主义轮船到达上海没有码头可以停靠,只得抛锚港内,用小船驳运。但岸壁太浅,虽小船也很难靠泊。于是各帝国主义国家粉粉在黄浦  相似文献   

4.
鴉片战爭之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約”,上海被迫开放为对外貿易的通商口岸,从此,上海港就变成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大据点。一八六○年前后,外国轮船开始侵入我沿江和沿海,上海港的轮船航运迅速发展起来,以美、英为首的各国侵略者,又在黄浦江两岸强占土地,建造了大批轮船碼头,为他們的侵略活动服务。外国侵略者最初建造的轮船碼头,主要集中在苏州河以北虹口沿江地带,后来逐渐扩展到浦东、杨树浦等地,沿着黄浦江两岸,  相似文献   

5.
青龙镇的盛衰与上海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龙镇是上海西部青浦县境内的一个古镇,早已荒废。现在当地人所说的“老青浦县”就是它的遗址。青龙镇约早于上海三百年,出现在唐代中期,至两宋之间盛极一时,此后逐渐衰落,终废于明末。青龙镇之兴盛,主要是倚连江通海的优越地理位置,为南北商品交流、内外海上贸易所促成的;青龙镇之衰落,则因海口东移,松江湮塞,而逐渐丧失贸易港口之利。自然条件的变迁,却为继之而起的上海港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开黄浦通海,使巨舰可直达上海城下,青龙镇遂为上海所取代。青龙镇的衰落过程,正是上海港的兴起过程。因此,研究古代上海历史,不能不探讨一下青龙镇的盛衰史,以作为进入上海的一个起步点。  相似文献   

6.
《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谓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设想” ,其实并不是马克思的 ,而是他批判的《哥达纲领》的。马克思诚然是从这一“设想”出发开始他的推理的 ,但这并不因此就证明他对这一“设想”的认同。毋宁说他由此推理而否定了这一“设想”。社会主义的未来制度只能从它的历史规定中逻辑地推出 ,这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对此 ,马克思早就有类似论述 ,这才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真正“设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集体所有制设想的再思考王志毅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还没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所以,他们的农业集体所有制思想,只是一种科学预见或设想。一、集体所有制的设想从生产资料,特别是从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所有制关系上来看,马克思恩格斯设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跨越”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取得的一个科学成果。从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形成、内容和意义看 ,它有三个主要特征 ,即严谨的求实性、强烈的针对性和深刻的启迪性。掌握这些特征 ,对深化马克思“跨越”设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关系 ,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宁波、上海港的历史轨迹与现代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波、上海港的历史轨迹与现代发展趋势曹屯裕宁波、上海作为近在飓尺的两个重要港口,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怎样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这对于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作为自己战略目标的宁波来说,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同...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设想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深化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设想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思想材料,邓小平理论深化与发展了马恩“跨越”设想里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是发达的社会主义,而非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这是颇为流行的误解。基于这种误解,认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它是否合理与值得坚持也值得怀疑。这些同志只看到一种设想,忽视另一种设想。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全面学习导师的著作,特别学习导师的从实际出发的榜样,则可有极大的启发。 列宁曾讲过,马克思在对未来社会进行描绘时,并没有“经院式”的“臆造和虚构种种  相似文献   

12.
刘瑛 《宁夏社会科学》2005,1(6):109-112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地掀起了“开发西北”的热潮,人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开发设想和途径。综观当时的开发设想,不外乎发展西北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发展民族教育等等。如果将这些主张作一大致分析的话,可以发现,经济开发是所有开发设想中提到次数最频繁,数量也是最多的。如果再细分的话,则可以看出,在这众多的经济开发设想中,又以主张优先发展交通、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移民垦殖和开办工厂的观点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13.
列宁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理论,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题目。本人感到,以往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偏向。本文从分析这两种偏向入手,也来谈谈列宁关于苏维埃建设的理论。一在研究列宁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理论中,偏向之一是,空泛地谈论列宁设想的一些原则。从1905年苏维埃一出现,到十月革命,列宁曾经不断地对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原则提出设想。这些设想,有的是对某一时期出现的新生事物的胚芽给以理论升华,有的是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早先提出的原则作出进一步的推断。这些设想之中,相当大一部分,在  相似文献   

14.
孙来斌 《江汉论坛》2004,3(10):17-19
如何理解中国革命道路与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关系,理论界至今仍有争议,其中"验证说"和"无关论"就是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两种界说各有其合理性,又各有其片面性.从主客观条件来看,中国革命道路与"跨越"设想并无直接的联系,并不是对设想的直接验证.但是,从列宁有关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看,中国革命道路与"跨越"设想存在着间接联系;在体现的原则方法上,中国革命道路与"跨越"设想有相通之处.因此,两者并非完全无关.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谢小兰 《南方论刊》2010,(12):100-101
本文通过论述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特点,提出了多方位做好网络信息服务的设想,建立新的人才机制,全面提高馆员素质、竞争力,达到角色的转变,提高信息服务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一、福建经济发展战略的设想 根据福建的特殊政治经济自然地理条件,可以设想福建经济发展战略的要点有三:一是确立“全球战略”二是建立闽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因和自己体系的矛盾没解决被他抛弃了。而“跨越”却实际上发生了,造成了以“经典”理论指导“跨越”实践的错位。新社会主义理论天然符合“跨越”设想,至邓小平理论达到成熟形态。江泽民关于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跨越”设想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谈论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的时候,人们常常这样说:我们今天的公有制,已经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种说法当然不无道理.然而,究竟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呢?他们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设想,对我们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何重要指导意义?对此,笔者愿就这个问题略述陈见.  相似文献   

19.
设想一下,你把汽车停在路边的加油站里,并向油箱里注入糖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情景,一旦新的氢燃料电池设想取得成功,这样的想象就会成为现实了。 该设想可解决燃料电池的根本问题:为了达到足够远的有效行程,燃料电池汽车不得不携带压缩氢气,因此要配备笨重的贮气罐。现在的一些试验车已采用了新的技术,即携带液态燃料,在行驶过程中萃取燃料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晚年借用“卡夫丁峡谷”这一古罗马时代的典故 ,谨慎地提出了落后国家有可能“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天才设想。毫无疑问 ,马克思晚年天才设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和方法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