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并轨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影响关山一.人民币汇率并轨势在必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目前约有30%的成员国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其中绝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从各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来看,双重汇率制向单一汇率制转变的先决条件,是国内的价格体系与国际市场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生存分析技术对盯住汇率制度的持续期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收集了23个国家48个样本数据。考虑到不同退出模式下经济体的不同表现,将样本国家分成了两类:贬值性退出模式的国家和非贬值性退出模式的国家,然后使用非参数方法和半参数方法,对这两类样本群体分别估计了危险率、基线危险函数和影响因素的系数。实证结果表明。两种退出模式下的决定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盯住汇率的持续期是决定退出模式和退出可能性的重要决定因素:贬值性退出的可能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增加,而非贬值性退出更容易发生在盯住汇率制度的早期;此外,某些决定因素在两类退出中表现迥异,比如,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会增加贬值性退出的可能性,但却降低了非贬值性退出盯住汇率制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21日进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实施四年多来,给中国的经济以及人民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而就其至今影响而言,这种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的改革利大于弊。而本文就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具体影响、如今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各种汇率制度的适用及利弊进一步分析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可能方向。而结果显示,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是未来人民币汇改的方向和希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澄清了均衡汇率概念以及汇率失调对经济的影响 ,以均衡汇率为理论线索 ,分析了当前汇率制度的缺陷、优点和和持续性 ,最后 ,通过几种汇率制度改革方案的比较 ,指出了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人民币价值重估与汇率制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升值标志着汇率制度的改革。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升和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等因素影响,人民币不断升值。消除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应以市场手段进行宏观调控,适时适度地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快银行改革步伐,建立和健全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6.
1994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并轨,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由盯住单一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这一系列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制度进一步的调整与改革是必要的。本文在基于我国经济开放的背景下,讨论了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状,在考虑制约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因素后,提出了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目标和相应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改革才刚刚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制度进一步的调整与改革是必要的。本文在基于我国经济开放的背景下,讨论了我国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积极方面和存在的不足,在考虑制约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因素后,提出了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目标和应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江珊  陈诗 《决策与信息》2011,(2):187-188
本文选取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差异、利率差异、外汇储备四个因素作为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其他4个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通过实证得到:以上5个因素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对汇率的影响较大并且持续时间长;经济增长率对汇率存在两个方向相反的影响。国家外汇储备对汇率的影响非常有限,仅在短期内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汪环 《经营管理者》2014,(25):35-36
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汇率制度的逐步变革已经成为必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不断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日益壮大的中国经济规模、超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强烈的人民币升值呼声等等因素使得人民币汇率问题又一次成为政治和经济的焦点。因此,此时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中国未来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09年1月到2014年1月汇率和进出口额数据为样本,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汇率与进出口额的关系及影响程度,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卜亚  马才华 《管理评论》2006,18(10):7-11
近期随着美元持续走软以及国内利率上调,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又再升温。文章着重从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这一角度,并基于货币替代的“免行动区间”理论,来论述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即当前应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而从较长期来看则应该逐步为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创造条件,进而放松汇率的浮动范围、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和“两极论”与“中间论”的争论,分析汇率制度分类方法不统一可能对汇率制度选择与判断带来的不利影响。介绍IMF代表性的两种分类方法-法定分类和实际分类的基本原理,并比较两种分类方法的差异及其特点,特别是实际分类的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类型进行界定,并对其未来的演变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加强,各国间经济贸易往来的愈发频繁,汇率问题逐渐占据经济问题的重要位置。随着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置的逐渐提升,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就成了各国经济贸易的重点研究对象。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国内的经济环境,如果不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汇率变化趋势进行预判,必定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汇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入手,简要分析了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了国际贸易的队伍中,汇率风险也由此开始影响企业的经营。本文通过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变革对企业的影响,结合中小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特点及薄弱环节,提出汇率管理的方法,为中小企业实行汇率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际有效汇率和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亮 《管理评论》2006,18(1):10-14
实际有效汇率是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我国实际有效汇率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1985年以来,我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综合贬值,促进了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但是人民币贬值不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可靠来源。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注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应当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改进传统回归均值系数分析的缺陷,引进汇率风险变量和适应性预期变量,通过构建行为均衡汇率(BEER)的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估计时变系数,同时估计了人民币汇率的ECM模型,研究2000年1月~2011年12月各因素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动态影响,并测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发现:政府支出、TOT、FDI对人民币的升值影响显著增强,其中贸易条件对人民币升值贡献最大;利率差R、汇率风险RIS和适应性预期变量,逐渐符合理论预测.人民币均衡汇率失衡均在6%以内,不存在较大偏差.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热钱流入,非经济基本因素的内在需求.解释变量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影响符合理论预期,但短期内各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与长期影响有一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王颖 《管理科学文摘》2008,(18):178-178
本文从理论和实际层面,分析了汇率传递弹性的影响因素和传导路径,认为影响汇率传递的因素主要包括外贸依存度、市场竞争和市场创新等方面,最后对汇率机制改革和企业应对措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开始实行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旧的以官方汇率为基础的双重汇率制度,转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新汇率制度的实行,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汇率制度实行两年多来,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开始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及波动发挥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的目的是揭示新汇率制度的实质,剖析新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进而指出人民币汇率形成和调节机制的某些  相似文献   

18.
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在使该地区各国饱受危机之苦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有益的启迪。分析这次危机的成因,似乎达成这样的共识:经济结构的落后,泡沫经济的膨胀,金融汇率制度的不当构成了危机爆发的内部因素,国际投机商的炒作则是外部因素。笔者认为,全面金融危机更多情况下是通过汇率的强烈波动传递的,汇率相对稳定与否,常常会成为一个国家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触发点。一、央行稳定汇率的杠杆效应在国际经济金融发展高度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汇率稳定是…  相似文献   

19.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2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0.52%。2012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1.41%,实际有效汇率贬值0.99%。期间央行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增强人民币波动的弹性,决定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汇率弹性的增大,增强了汇率对市场作用的敏感度,通过双边波动效果的增强以应对单边波动可能产生的套利风险。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越来越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得到了改善。本文通过以Girton-Roper模型为基础引入虚拟变量D对2001年1月至2012年11月数据进行回归后发现政策改变后模型中影响因素的作用改变,再分别对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以及2005年8月至2012年11月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出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改革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受国际物价水平的影响较大,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其不再受国际物价水平的影响,而且与国内市场利率产生了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足以说明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20.
陈俊  徐怡然  董望  王文明 《管理世界》2023,(8):40-57+95+58-59
本文以中国汇率政策改革为背景,从市场感知汇率风险的视角,研究了宏观汇率政策对微观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借助风险对冲手段和风险管理制度的应对机制。研究发现,市场短期内对“8.11汇改”政策发布事件做出负面反应;总体上来看,市场对使用与未使用外汇衍生工具企业的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市场对外汇衍生工具能否发挥汇率风险对冲作用的反应受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企业披露使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情形下,投资者能够感知对冲风险的作用;在企业未披露衍生工具使用目的的情形下,投资者感知的风险更大,但投资者能够通过内部控制质量判断衍生工具的使用效果。本文从市场感知的视角,揭示了微观企业通过风险管理有效应对汇率风险的作用机理,拓展了汇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提高汇率风险防范能力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