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勇 《兰州学刊》2005,(3):179-180,178
本文从股东派生诉讼产生的背景分析,指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对股东权保护的重要意义,建议我国应在公司法中规定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并借鉴英美等国立法例结合我国实际对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资格,前置程序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使我国公司法所确立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得到正确理解与适用,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学理解释.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中,以下问题需要作深入的理论评判:股东派生诉讼的法理基础、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适格请求人及其原告、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美国公司法的一项重要制度,然而,该制度一度为某些小硬东和律师所滥用.为防止派生诉讼制度给司法系统、董事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美国近年发展了若干项限制性程序规则,例如规定了适格原告的务件,要求原告承担诉讼费用,规定了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由特别诉讼委员会对起诉与否提出建议等.  相似文献   

4.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一柄双刃剑。正当行使,可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若被滥用,则会影响公司正常运营。本文从股东派生诉讼的程序制约和责任制约两个方面,就如何防止股东滥诉进行讨论,试图为建立完善的股东派生诉讼制约机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无论是在英美法系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已经不算是什么新的议题.然而对于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及<民事诉讼法>等民事法律制度而言,股东派生诉讼的规定却并未真正有所涉及.本文采用比较方法对该制度在英美法和大陆法中的一些规定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将来设立此制的架构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6.
虽然派生诉讼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现实中却存在诸多阻却中小股东行使其权利的因素。本文从派生诉讼制度出发,对派生诉讼的阻却因素与应对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股东派生诉讼是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它不同于股东直接诉讼,因此在正当当事人确定、诉讼管辖、证明责任分配等等问题上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正当原告是提起诉讼的股东,正当被告应该是侵害公司利益的全体股东或全体董事,公司不是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当事人。以此为基础,对股东派生诉讼应实行特殊的诉讼管辖以及证明责任倒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建 《兰州学刊》2012,(11):192-195
为了维护股东和社会公共利益,2005年10月27日通过的《公司法》修订案增加了股东诉讼制度,笔者通过对股东诉讼性质的分析,进而引发出对我国经济诉讼构建问题的思考。由于我国独立的经济诉讼制度至今没有建立,类似于股东派生诉讼之类的大量经济纠纷在现有的诉讼救济机制之下,出现了制度供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学术界纷纷提出了经济诉讼的实现模式,笔者在分析评价相关观点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经济诉讼模式:以特别诉讼制度为基础,把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明文列入民事诉讼法或者行政诉讼法之中,并可以以私益的形式提起经济公益诉讼,力求在未来建立独立的经济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股东派生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对应,派生诉讼中一些问题的特殊性正是由于与股东直接诉讼的不同特质所致。首先,股东派生诉讼的成立在诉讼程序上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特殊性:一是“直接利害关系”的认定;二是“具体的事实、理由”的认定。其次,对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应当根据不同情形而定。第三,法院在股东派生诉讼中应当在分配举证责任和依职权调查取证、通知、依法保护公司利益和防止股东滥用诉权等三个方面发挥积极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司法》、《证券法》规定了派生诉讼制度,为股东保护公司利益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但制度设计有不足和漏缺之处,因此,有必要加强派生诉讼制度整体框架的协调和操作规则的细化。  相似文献   

11.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公司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于加强中小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和约束,维护中小股东及公司的利益意义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中首次规定了该制度.根据我国实践的发展,结合国外的相关立法例,在今后的立法中进一步规范并不断完善该制度,是促进公司制度日臻完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公司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于加强中小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和约束,维护中小股东及公司的利益意义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中首次规定了该制度。根据我国实践的发展,结合国外的相关立法例,在今后的立法中进一步规范并不断完善该制度,是促进公司制度日臻完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从均衡角度出发的派生诉讼制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瑛 《中州学刊》2005,(2):108-111
利益冲突的复杂性是派生诉讼的主要特征,这决定了派生诉讼要以利益均衡为其价值选择,在互相冲突的利益得不到同时满足时,必须对不同利益做出位序安排.以此为出发点来构建中国的派生诉讼制度,应将原告范围由股东扩展到特定情况下的债权人、职工,增加双重和多重派生诉讼的规定以纠正公司集团内部结构的失衡,并从对原告进行补偿、设置前置程序、要求恶意原告提供诉讼担保等方面体现对派生诉讼的鼓励.  相似文献   

14.
朱建涛  陈乃新 《兰州学刊》2005,9(2):170-171,117
司法救济是权利得以实现的最后屏障.股东权利的司法救济,是股东在其权利遭受侵害时,向法院提起诉讼以保护自己权利的一种手段,即股东的诉讼提起权,分为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派生诉讼.在我国确立和完善股东诉讼制度,对于弥补我国现行公司法之不足,切实保护股东利益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产生溯源于通过所有者对其代理人的有效监督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初衷,我国2006年元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第152条规定了这一重要制度.它在规范大股东和董事的行为、维护中小股东权益方面将发挥特殊作用,但在制度设计上仍需进一步完善,在公司的诉讼地位、诉讼费用承担、诉讼时效等方面应进一步细化规范.通过股东派生诉讼机制的不断完善,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股东双重派生诉讼承自股东派生诉讼,在公司集团多层次规模化运作子孙公司的背景下,有突破子公司独立法人格而间接维护母公司股东利益的特殊功用。《公司法修订草案》第188条第4款在普通股东代位诉讼基础上,通过将被告范围延伸到全资子公司的董监高的方式引入了双重股东代位诉讼制度。这一立法模式虽具有便利性,但在制度构成上欠缺通盘考虑,如仅扩大被诉主体而不同步改进相关配套措施,司法适用的混乱是必然的。值公司法重大修订之际,有必要结合学术资源、比较法经验与既有司法实践经验,对起诉前提、原告资格、被告范围、前置程序等适用要件逐一分析,以求立法规范的恰当表达,并构建科学的法律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公司法》在我国初步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规定了对股东资格的限制,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以及提起诉讼所依据的理由。但是有关一些问题并没有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也亟待澄清。有必要结合域外经验与诉讼法理论的新发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新修订的公司法中,最大亮点就是引入了最能保护少数股东利益的制度——派生诉讼制度,这是我国公司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是,法律的应然并不等于实然,在实际诉讼中股东诉权的行使是有困难的。因此,应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真正保护中小股东和公司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在概念层面上,公司法是一整套相关权利和义务所构成的制度,这些权利义务谱系构成股东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石。股东权益保护在诉讼技术规则上的主要救济方法包括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股东诉讼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内外兼顾的衡平的诉讼环境。这种诉讼环境依赖于公司法内在规范体系和外在规范体系的共同支持,并最终由具体的司法制度和司法裁判过程所提供。除股东诉讼以外,其他的社会和市场机制也在共同起作用,这些机制和政府部门的管制一起,对股东权益保护提供民事诉讼救济以外的有效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20.
派生诉讼最初是来源于英美衡平法上的救济措施,后被大陆法系各国引起。派生诉讼是现代公司法提供给小股东用以纠正所有者缺位导致董事职权过大以及资本多数决原则下的大股东独权的救济手段。但若对派生诉讼不加约束,也会损害董事进行商业判断的自主性。因此,西方各国在规定一定派生诉讼的激励机制同时,也设置了一定的约束机制。我国新修订《公司法》第150条、第152条也对派生诉讼加以规定,但尚有若干不明确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