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当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性问题的研究存在着观点不够全面、论证不够系统的理论局限,即理性缺失。经全面系统研究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二者对无产阶级立场的共同坚守上——坚持共同的阶级属性、精神指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二是体现在二者都具有的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本质层面上的同向建构和在逻辑层级上的经验升华;三是体现在其内部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统一上——坚持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创新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立场和主导方向,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性引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中,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余金成、马武刚在《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对市场经济的选择迅速增加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同时,与此伴生的贫富分化现象也引起反思。社会主义是把“无产阶级解放”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的;如何在“部分先富”的条件下稳步推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事业兑现这一政治承诺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立场与人类解放目标。  相似文献   

3.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历史,总结30年解放思想的基本经验,最根本的是在解放思想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要性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和发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精神,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新一轮继续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新一轮继续解放思想的目标内容、对象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就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真坚持,一种是假坚持。假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机械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要坚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大众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思想武器,秉持着为大众服务的价值原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命题,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青年学生释疑解惑,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守护共有的精神家园.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格,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文性,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奥古斯特·倍倍尔(1840-1913)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领袖和创始人之一,也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的政治家和活动家.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大多是从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对德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倍倍尔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具体问题、无产阶级政党的具体斗争方式与斗争策略问题、以及妇女解放事业与实现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中积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主义大众化经验,主要体现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作斗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随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坚持群众路线等.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是坚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认为,把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教条主义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把生产力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所面临的主要任务错误地认定为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是严重阻滞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步伐的理论障碍。应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最后的斗争,而是在开展最后的斗争之前的另一场斗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得好,就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发展;如果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脱离本国实际,或者教条式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背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然招致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的持续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前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遭遇了挑战。历史经验证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确保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吸取国内外政治风波的教训,始终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全过程并起主导作用的基本规律。掌握并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二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回答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要性;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发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实践之中,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魄力与高超的政治智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开辟与顺利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一是通过科学评价毛泽东与历史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开启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前提,同时也内在预设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特殊性选择;二是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破性发展,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三是科学把握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设计了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把握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同一切错误思想倾向的斗争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必须着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政治领袖的创新精神、理论自觉和政治素质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动力和最重要的主观条件;领导决策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引导广大群众确立对理论创新的正确立场是使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脉相承的,它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产物,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存在差异性和价值追求存在多样性,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才能统一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坚定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 0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取得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深刻理解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及其内在统一性。要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这一基本点,深刻剖析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要从“坚持人民至上”中深刻把握人民立场;从“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胸怀天下”中深刻理解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守正创新的丰富观点;从“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中挖掘蕴含其中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等科学思想方法和相应的工作方法。上述方面相互关联,体现出层次性、依存性、贯通性特征,从而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主要内容上、范畴关系上、重要论断上的整体性。从这一高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提高看家本领、增强政治意识、彰显实践伟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政治要求在理论上的集中反映。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政治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观,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共同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不断发展到新的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应把握住人的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认识上实现着向人的解放的回归。从解放目的论来看,把人的解放作为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朝着更有利于人的解放的方向来进行;从解放内容论来看,围绕着满足人的多层次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着其全面建设的思想;从解放主体论上看,在主体价值、动力、能力建设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与建设,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在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思想创新的成果,这集中体现在:形成了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秉承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科学态度;明确了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主线;提升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主体意识;进入新时代,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现的新问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全方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运用新思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奠定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有其科学内涵,具有阶级性、层次性、能动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提供了哲学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的创新发展,有效适应了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新变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下的先进性和大众性的统一。新形势下,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动反作用理论为指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性理论为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理论为警示,坚持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