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东盟市场投资.如何利用好自贸区的政策及便利条件,发挥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市场的优势,加快投资东盟市场的步伐已成为中国企业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文章对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市场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中国企业扩大对东盟市场的投资必须建立在对自贸区新的认识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合理的对外投资策略,以此推动企业投资东盟市场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双方的战略互信程度不高及安全框架的安排缺失。从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中的问题出发,探讨中国-东盟安全架构缺失的原因,分析双方经济、安全互动对东亚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并对双方未来经济、安全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东亚地区建立包括中日韩和东盟国家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困难比较大的情况下,东亚国家采取了渐进的合作策略。中国和东盟率先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了协议,日本和韩国也开始与东盟酝酿建立自由贸易区。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来对东亚地区不同形式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1日,随着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年国内生产总值近6万亿美元和4.5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中国和东盟10个新老成员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服务贸易也将开放,投资政策和环境将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更加稳定和透明。同时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深入的同时,贸易结构趋同化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心.中国-东盟农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结构的趋同化,不仅会阻碍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与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而且可能导致中国在与东盟及美日的经贸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必须通过校正中国-东盟农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结构,抑制贸易结构趋同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中国正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研究自贸区建立对中国经济的长短期影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利用向量误差校正模型研究了建立自贸区对中国工业生产、贸易和投资部门的动态经济影响,分析显示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的总体经济影响是积极的,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地区率先建立的CEPA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审议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一东盟<服务贸易协议>是我国签署的第一个区域性服务贸易协议,该协议第二十七条审议条款涉及的审议机制,在该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领域既发挥着自贸区服务贸易监督机制的作用,又是各成员国交流谈判的平台,也是制定和修改某些规则和纪律的必经程序,对于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机制与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有着区别之处.虽然,该机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趋势良好.在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领域,中国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制来实现其经济、政治和法律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昕 《理论与现代化》2006,32(6):109-1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自2001年开始启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地理区位条件和政治因素,尤其是双方在经贸领域的互补性和依赖性,都有利于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同时,由于中国和东盟多数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相似,贸易替代性较强,这种南南型的自由贸易区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9.
甘培强 《社会科学》2003,(11):31-35
中国与东盟就 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 ,这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本文结合东亚的现状 ,试着从地区主义的进程中总结出对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最有意义的几点启示 ,即革新思维、建立协调协商机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整合等 ,同时提出了双方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加速发展。中国在此番浪潮下选择东盟建立自贸区,既是应对经济全球化、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的选择,又是抵抗金融危机冲击、扩大贸易的必然选择,符合本国的经济利益。自贸区的建立大大促进了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不过要想进一步深化自贸区内的合作还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产业内贸易,加强双边政治互信和沟通,完善合作机制,将有益于推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1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决定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于该自贸区会将给有关各方带来的效应和影响,许多学者以“双赢”和“共赢”来概括。实际上,对于世界上任何区域合作安排或组织的效益分析,远比此简单的两字复杂。本文拟以《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早期收获”计划已经和将要带来的影响为例来探讨该自贸区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至2010年,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国将建成自由贸易区,2015年,东盟新成员国与中国将实现自由贸易.CAFTA将给中国和东盟带来正的经济效应,也会带来负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成为双方合作的新热点。海南省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联系的枢纽在教育国际合作中既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同时又面临多重挑战,因此需要统一认识、找准定位、健全机制、主动出击,全力打造中国-东盟教育文化交流基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有反洗钱刑事司法合作存在一些阻碍因素,不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联合打击跨国洗钱犯罪。中国与东盟应当从国家长远利益考虑,排除政治分歧,减少各种对反洗钱刑事司法合作的阻碍和干扰的因素,共建自由贸易区反洗钱刑事司法合作机制:全面完善刑事司法协助双边条约内容;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有效实施;设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反洗钱机构,制定自由贸易区反洗钱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瑞 《南方论刊》2014,(5):34-36,22
上海自贸区是建立在中国关税领土上的国内法上的自由贸易区,其具有实验性、自由贸易性和法制化等特征,代表的是国家战略,是中国适应时代发展和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它将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向更高水平的自贸区升级,与此同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带动中国经济整体上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法律的支撑,立法先行是上海自贸区正常运行与发展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樊凡 《学术论坛》2007,(4):109-1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而迈向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其涵盖诸如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非关税措施、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文章以广西与东盟自贸区经济发展为背景,对自贸区国际贸易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发展趋势、合作方式及运行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应该朝更具司法性的方向发展。司法性的争端解决机制既符合当今国际/区域经济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趋势与潮流,也符合自贸区的核心目标。东盟内部争端解决机制的实践及发展使我们看到构建司法性的中国-东盟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有其可行性。要使该机制更具司法性,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其仲裁机制。  相似文献   

18.
自从我国与东盟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以来,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在此期间,双边贸易和投资发展都较快,但双边经贸关系在各自经贸比重中的份额却不大,其原因主要是双边产业结构存在相似性、美国的牵制及东盟区内合作存在矛盾等.为保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顺利建设,我们必须与东盟开展多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尤其要选择优势产业与东盟合作.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新区域主义"浪潮正在从制度层面重塑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应对国际贸易体制新现实的重要举措。其中,福建自贸区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对台特色,构建两岸合作发展新模式。金融领域的合作是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与合作的重点所在。两岸金融合作效果显著,但仍面临诸多的制约因素。福建自贸区为深化两岸金融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福建自贸区框架下,两岸在银行、保险、证券与期货和金融监管等领域存在继续深化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纠纷,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制度框架内业已建立了一套正式解决机制,中国涉东盟商贸纠纷解决的实践显示,正式设置的制度与商贸纠纷解决的实践存在着悖离.对悖离的原因需要从制度自身和制度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