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华 《人口学刊》2003,(5):53-57
农民阶层是社会地位较低表现为:农民收入明显低于其他阶层的收入;农民充分就业率低农民整体素质相对较差。橄榄型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要求提升农民阶层社会地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持续性就业根本性的路径选择。政府应为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在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消除对农民的歧视、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等方面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2.
亦工亦农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在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和以自营形式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亦工亦农人员,若把这两部分人加进  相似文献   

3.
亦工亦农人口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和以自营形式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亦工亦农人员,若把这两部分人加进去,我国目前其亦工亦农人口至少在4000万人以上),大约要占全国农村人口的4%,占农村总劳  相似文献   

4.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在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和以自营形式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亦工亦农人员,若把这两部分人加进去,我国目前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国际职业声望量表和每一职业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所占的百分比,估计了中国就业人口的阶层结构状况.结果发现,位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占各个阶层总人数的64%左右;"蓝领"工人占23.9%;"白领"阶层占12.2%,"白领"阶层中最上层的专业人员阶层和管理者阶层,仅占整个社会劳动者总数的1.1%.由此认为,中国阶层结构是一个底盘还很庞大的"烛台",这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阶层结构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6.
近年,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亦工亦农阶层。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的职业变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在我国特定的国情下,亦工亦农的出现表现为普遍性和大量性。因此,研究这样一个新崛起的社会阶层,显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冲破早有的体制束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踏步前进。农民通过自己的创举:家庭联产责任制,进入市场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和大规模跨区域流动,推动着中国第三次现代化的浪潮,推动着中国农村朝纵深发展。作为发展的必然结果之一,农村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这种分化以其鲜明的特点,以其社会影响和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一、农村出现阶层分化的原因我们知道,改革以前的一段时间内,在中国农村,除了干部和农民两个群体之外,农民内部几乎不存在任何阶层划分。由于共同拥有集体财产、共…  相似文献   

8.
刘庚常  彭彦  孙奎立 《西北人口》2008,29(1):65-67,71
借鉴西方典型社会分层指标体系,结合老年人口的社会、经济、身体特性,和我国社会实际状况,采用多种社会分层指标,既按收入财富分层。也按地位身份分层,还按性别年龄和自理能力分层,将我国老年人口划分为:老干部阶层、老年知识分子阶层、老年工人阶层、老年农民阶层、老年妇女阶层和需长期照料老人阶层。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老年人口社会分层研究对于更好的关注老年人口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上海城市地价出现大幅度的上涨,远远超过工人阶层工资的增长幅度。工人阶层为了应付高额的地价以及随之而高的房租,一方面不得不压缩自己在其他领域的消费,导致工人的实际购买能力低下;另一方面则压缩自己的居住空间,导致生活质量不断下降。而这些反过来又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房屋空置率提高,社会减租运动风起云涌,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不满和敌对情绪高涨,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职业流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一个突出方面是人口职业结构的巨大变化:表现为经商、从政、从事管理与服务职业的人大幅度上升;农民和工人则是属于有大批人改变职业的群体;大量男性中年专业人员转向从政经商,使得大学文化人口中从政的比例过高;工人这个职业则只对农民有吸引力。年龄与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职业流动最主要的两个个人特征;女性的职业流动略强于男性。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差别影响职业流动,社会经济发展快的地方,职业流动也快。东部沿海地区的职业流动率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11.
董海军  乔娜  李岩 《西北人口》2009,30(4):6-10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也是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阶层.农民市民化是农民实现自身身份、社会角色和职业方面转变的过程,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本文拟在全面解读农民和市民的含义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理论研究,分析现行政策壁垒和制度障碍,为撂索解决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甫勤 《中国人口科学》2012,(5):95-103,112
上海城市居民的社会阶层结构是"金字塔"型还是"橄榄"型,在上海社会分层研究中仍有争议,而对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更是缺乏关注。文章依据公共权力、产权和市场能力3个维度将上海城市居民划分为6个社会阶层,并根据2008年"上海市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上海城市居民的阶层结构仍然具有典型的"金字塔"型特征,距离"橄榄"型社会结构仍有较大差距。文章通过对不同年代代际流动表的分析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父辈阶层地位和子辈阶层地位之间的关联度逐渐增强,并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出现了一定的边界,非技术工人和农业劳动者阶层跨越边界实现上向社会流动的难度较大,这一现象可能会给上海城市居民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带来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关注人口安全,促进乡城人口流动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安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人口安全既应该包括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协调,也应该包括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等的和谐,使他们处于可持续的发展状态。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特别是农村流动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工作,出现了与城市和农村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流动人口与农村社区发展的协调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大量的人口流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样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包括养老、儿童教育等多个方面,关注流动人口给农村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乡城人口流动与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解决我国的农村和农民问题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非农化视角下的浙江省农村社会分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均质同构的社会结构从根本上被打破,尤其是在较发达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充分。浙江省10个村庄的职业分层、收入分层和消费分层状况表明,农村社会的分化变迁与其非农化水平密切相关,由于非农化水平的差异,当前农村社会的分层呈现出多元化、非均衡性、非充分性等特征。从分层总体结构上看,浙江省农村社会的“橄榄型”阶层结构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通过一系列的管理体制人为地把整个社会划分为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两大块。强调农村服务城市,要求农村为城市工业发展提供积累资金,却严控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中新增加的劳动力只能在农  相似文献   

16.
加强外来人口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朋,正由传统社会、封闭半封闭社会向现代社会、开放社会转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重组,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需求,都为社会流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路在何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日趋衰退 ,自费医疗再次在我国农村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及其医疗状况呈现的矛盾特殊性 ,提出整改乡村医疗机构 ,高效利用有限的农村医疗福利资源 ,平抑药价 ,以此解决农民的预防保健及小病、小伤问题 ;开展社会医疗互助 ,增强农民共同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鼓励商业医疗保险在农村的发展 ,满足农民多层次的医疗需求 ,共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养老保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既不同于国外的传统,也不同于中国城市职工的社会养老模式。它是基于中国的具体国情自行摸索出的一条保障之路,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探讨。比如,国家是否应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投入?现行的养老保险是否属于完全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的目标人群问题是否真正得到了解决等,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对农民承诺的给付水平无法保证,工作经费严重短缺,部分领导和群众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不够,以及工作不规范等问题。本文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解析留守家庭缺损现状:从结构到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慧 《西北人口》2008,29(4):121-124
随着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于是,许多迁出地都出现了不同于传统家庭模式的农村留守家庭。在这类家庭中,成员长期、持续地处于分居状态,家庭核心角色的缺失导致家庭结构残缺不全。本文分析了这一现状的形成原因,并从结构到功能,进一步探讨了农村留守家庭功能缺损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人口健康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背景下,如何改善老年健康、增进老年福祉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社会因果论,使用2014年、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对角线参照模型分析阶层跨越与中国老年人主观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流动效应区分起点阶层和目的地阶层对老年人主观健康水平影响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当起点户口类型一致时,户口类型由农村转为城镇的老年人主观健康水平高于户口类型没有变动的农村老年人。户口类型由城镇转为农村的老年人主观健康水平低于户口类型没有变动的城镇老年人。在收入阶层方面,研究发现老年人主观健康状况在不同收入阶层存在明显分层的现象。远距离向上代际收入阶层流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主观健康水平,远距离向下代际收入阶层流动会降低老年人主观健康水平。在分样本回归中,研究发现农村和城镇老年人在收入阶层分布上差异较明显,同时农村和城镇老年人代际收入阶层流动回归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农村老年人起点效应权重为0.64,城镇老年人起点效应权重为0.76。与城镇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子女所处收入阶层对老年人主观健康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