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官德为先     
沈小平 《中华魂》2011,(12):27-27
人品官德.历来是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这一要求。既是各级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也为领导干部加强人品官德修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坚持用“五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党的要求为官、以德修身、按群众期盼千事。应是为“官”从政的基本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
谢燕  张高峰 《新天地》2011,(5):85-86
“德才观”的发展、创新,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发展;“德才观”的实施、运用,要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起到保证、服务作用。在当前,正确认识领导干部“德才观”的新内涵,以新的标准看人用人,是各行各业急待解决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的德,首指官德.从古至今,官德建设一直受到重视.新形势下,我们应谊借鉴古代官德建设的经验,正视现存的官德问题,加强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官的“得”与“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得”“德”相通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理念,也是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表达。“得”“德”统一就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这是官德的基本问题。“得”“德”相悖必然导致权力的异化,导致官德的沦丧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最高形态 ,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多方面要素的综合 ,但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而党的领导又是通过各级领导干部来具体实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 ,领导干部的德才如何 ,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因此 ,本文以中国古代“官德”为鉴 ,论证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官德”修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官德建设 ,是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德治国” ,当首治官德。加强官德建设是关乎党风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在政治上、工作上、作风上、生活上存在诸多“失德”现象 ,亟待整治。官德建设必须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 ,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 ,通过严格科学管理 ,培养领导干部道德修养 ,促进良好官德的形成 ,带动整个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的振兴。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中的德育为首在实践中常常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德育为首原则赋予德育极高的“优位”,另一方面,德育工作的行难和低效,又使它处于很不相称的“弱位”。其最终实质都与对“德育为首是什么”的认识直接关联,因此,有必要对其内涵予以正解。德育为首是指德之于教的人才价值取向观;德育为首是指德资于才的先导和基础作用观;德育为首是指德蕴于教的整体德育合力育人观。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理论具有双重内涵,即官德建设和民德建设。官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核心和关键;民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和目的。要以德治国,首先要以德治党、以德治官。以德治国能否实现,也主要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对全社会成员进行道德教育。“德治”和“法治”是治国方略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只有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确保社会调节手段的完备和有效。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校、以德治教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思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和具体体现。在民族教育工作中贯彻实践依法治校、以德治教的思想 ,必须从“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治国观出发 ,从民族教育的实际出发 ,注意四个问题 :一 ,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规律办事 ;二 ,加强育“德”工作 ;三 ,建构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教育理念 ;四 ,加强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和祖国观教育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确定人才的标准是学历标准和能力标准;人才有两大素质——德与才。德才有四种情况——德才兼备、有德无才、有才无德、缺德少才;面对德才不同的人,怎样使用是其重点——人用好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人没用好,就会问题百出、矛盾重重;用人,关系到管理的成败、事业的兴衰,因此用人是管理的一个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在于单位部门企事业的领导而不在个人;实现用人的公平性、竞争性和人道性以及三者的有机统一,要靠良好的机制,而良好机制的制定和贯彻执行靠的更是领导。故用人之关键是领导。  相似文献   

11.
确定人才的标准是学历标准和能力标准;人才有两大素质——德与才。德才有四种情况——德才兼备、有德无才、有才无德、缺德少才;面对德才不同的人,怎样使用是其重点——人用好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人没用好,就会问题百出、矛盾重重;用人,关系到管理的成败、事业的兴衰,因此用人是管理的一个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在于单位部门企事业的领导而不在个人;实现用人的公平性、竞争性和人道性以及三者的有机统一,要靠良好的机制,而良好机制的制定和贯彻执行靠的更是领导。故用人之关键是领导。  相似文献   

12.
刘峰 《东方论坛》2010,(5):113-116
休谟把一切德区分为“自然的德”和“人为的德”。在《道德原则研究》中,休谟着重考察了“自然的德”与“人为的德”的发生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关联。在休谟看来,无论是“自然的德”还是“人为的德”,对于人或社会都有一种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快乐或利益,而正义作为一种“人为的德”,对社会无益是有益的,人们也正是出于这种利益的考虑才建立起正义法则,公共利益是正义的唯一源泉。休谟通过“自然之德”与“人为之德”的比较来阐释他的正义思想,进而确立了正义观在其道德哲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以德治国的关键在于以德治官,以德治官的前提是要"有德可循"。而我国至今没有独立的官德规范。从培养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加强官德监督和反腐倡廉以及加强全社会道德规范建设等方面的需要看,亟须制定权威、统一的官德规范,明确官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并配套建立起包括内化、激励和监督在内的官德规范实现机制,从而推动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高素质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天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天才观经历了两汉的确立期、魏晋南北朝和唐宋的发展期、明清的成熟期等阶段,始终强调“才”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同时围绕先天与后天关系上的分歧,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天才观。古代天才观紧扣文学实践,将“学”、“识”、“胆”纳入“天才”的应有之义,并对“才”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开辟出一条力图从创作主体入手去把握文艺创造本质与规律的道路,迄今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孔子在其官德思想中,把士德、吏德、君德看作统一整体,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官德的主体。其基本官德思想是:为官以"仁"、为官以"忠"、为官以"德"、为官以"礼"、为官以民、为官以"克己修身"。这是我国古代"德治"的基本精神,深远地影响了古代政治伦理及传统文化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何做人先立身?任何人要取得成就,绝不是一蹴而就、一举成名的,都必须有个形成的过程。因为要取得成就,要有德有才,而德才都需要积累,经过长期的主观的努力和实践的锻炼。立德要常内省和向贤者看齐,多积善才成德;才能,要努力学习,这包括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  相似文献   

17.
《易·蒙》是专讲教育之卦,其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与传统师道有着紧密的联系。《蒙》卦不但强调了教育、教化的重要性,指出无师之“困”与“吝”,更是突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尊师以诚、事师如父,同时《蒙》卦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有德有才者方可为师。  相似文献   

18.
新自由主义的自由观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马克主义的观点,对“新个人主义”、“积极自由”等新自由主义自由观的主要内容进行剖析,揭露新自由主义自由观的阶级实质、理论上的局限性和实践上的危害性,肯定并强调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才是科学的正确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9.
历来评价曹操重才轻德的用人制度,多着眼于其在当时封建割据形势下所体现的定国安邦的政治作用,但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没有揭示出重才轻德的全部意义,因为“才”和“德”的关系自古都是评价一个人的最基本范畴,而不是曹操一人一时之行为。曹操重才轻德实际上对其后魏晋玄学的产生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重才轻德使才绝之士有比较优越的条件进行自由的学术思考;曹操的反传统、破常规精神,给魏晋玄学否定汉代经学以直接的勇气和方法启示;魏晋玄学中的才性之辩,吸收了曹操才德认识中的某些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和谐社会而言,官德建设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官德建设具有二重意蕴,即官员的引领经济之德建设与为官从政之德建设应同提并重。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强化六种意识,是官德建设的逻辑前提,而强化宣教、加强自修、健全监督、优化环境应是官德建设的四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