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蒂的人性思想是建立在对"心灵之镜"哲学的批判基础上的。罗蒂否认人类有一个共通的人性,他用"to become"代替"to be",体现了罗蒂对人性的反本质主义的哲学思考。罗蒂对以往人性理论进行否定,提出了偶然的、浪漫主义的和历史主义的人性观。他的人性思想虽有合理性和进步性,但蕴含着反形而上学的旨趣,缺乏对人性的形而上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罗蒂是西方哲学客观主义传统的掘墓人。他站在元哲学的高度以实用主义为武器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粉碎了人心的“镜式”本质 ,打破了“心———身”问题的迷梦 ,摧毁了客观性的基础 ,宣扬“协同性”的原则。基于此的“后哲学文化”理论 ,就是要将传统哲学消解在文化之中。但是客观性与协同性是人类认识和描绘世界和自身的两个方面 ,罗蒂的厚此薄彼不免使自己陷入矛盾之中。而且其“后哲学文化”实质上就是对话。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日益单极化的今天 ,这种对话难脱“文化殖民主义”的干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理查德·罗蒂,在哲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罗蒂开创了自己的“无镜哲学”,倡导一种“教化哲学”,在他看来,哲学家不应该去设立一个绝对理想的社会作为人们努力的目标,而是应找出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加以解决,以减轻甚至消除人们所受的痛苦。哲学就应该为使人变得快乐、自由、没有教条而努力。罗蒂的哲学观表明了他追求人类幸福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他是对人类的未来充满希望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蒂在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批判的同时 ,构建了其“后哲学文化”。在这种文化中 ,没有那一个文化部门再具有特权 ,哲学、科学、文学、政治等文化部门都是平等的 ,而且哲学只是一种教化哲学 ,其实罗蒂的后哲学文化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5.
民主、科学与哲学--罗蒂对杜威哲学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蒂对杜威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利用和发展在美国哲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杜威哲学的主要贡献不在于他在哲学认识论方面对科学方法的探索,而在于他对历史主义态度和自由民主思想的推崇。在杜威那里,民主仍然兼容于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和科学。罗蒂的“民主不仅先于哲学,而且先于科学”主张表明了他对杜威哲学的批判和发展。在罗蒂那里,民主不仅先于传统的普遍形而上学和特定民族文化,而且先于跨越传统文化共同体(跨越国界的)的现代科学。罗蒂对杜威哲学的批判性解读是一种伟大的误读,实际上蕴含着把政治学或公共哲学当作第一哲学的含义,为解决现实社会争端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罗蒂把欧陆后现代思潮理论和美国实用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对新实用主义进行了阐述,对未来文化形态进行描述,提出了所谓的“后哲学文化”理论,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以解释学取代认识论、以协同性诠释客观性、以弱理性替换强理性。罗蒂提出其政治信念:民主先于哲学、政治与经济平等、西方民主政治应该拒绝追寻基础等等。后哲学文化的效应早已超出哲学范围,渗透到社会、政治、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尼采认为,哲学作为文化医生,是健康向上的生命力的产物,它在精神上最接近于艺术,即只是对世界进行拟人化叙述的隐喻,哲学不应该把科学神化,把知识神化.罗蒂把他的新哲学文化称为"教化哲学",是一种"无镜的哲学".这样一种"教化哲学"在实质上是同尼采的"治疗哲学"相通的.罗蒂和尼采一样把哲学视为一种隐喻,并反对把哲学当作科学的实证主义倾向.这是一种反柏拉图主义的,反本质主义的,反形而上学的哲学观.从尼采到罗蒂的20世纪哲学观念的嬗变表明,哲学正从观念世界走进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文学和文化理论中,视角主义成功的例子之一是罗蒂的实用主义。罗蒂是从分析哲学营垒转向后结构主义和解释学的。罗蒂把哲学同文学连结在一起,主张以文学取代哲学,故他标举“文学文化”与“解释文化”。文本主义代替唯心主义,成为20世纪的现象。所有的理智活动都是治疗疾病。后现代文化是治疗性文化。唯心主义的灭亡,导致浪漫主义的复苏。随着浪漫主义的衰落,偏爱和欲望在解释学理论中取得胜利。奇趣和蓄意为人类行为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罗蒂哲学的基本立场并不是一味地“消解”、“破坏”,而是在“消解”的同时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消解系统哲学是为了建设教化哲学、后哲学文化;消解强理性是为了倡扬弱理性;消解非历史的真理是为了坚持彻底的历史主义立场;消解大写的人是为了呼唤出小写的人,让现实的人的生活具有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从罗蒂哲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主义理论并不是完全消极的、无意义的,相反,它对于消解传统哲学和文化的虚假死根、对于开辟哲学和其它文化发展的新空间、对于现实世界的文化交往和人类积极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蒂在解读尼采、弗洛伊德等哲学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自我”观,异常肯定地认为“我们是谁”应取代“人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而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罗蒂从人的社会化生存境遇出发,对西方理性道德哲学研究传统的分析反思、对“我们是谁”这一问题的关注,构成了他思考构建无形而上学基础的人类未来协同之新伦理学的基础性框架。  相似文献   

11.
罗蒂通过对传统媒介语言观的拒斥,阐述了他的语言偶然性思想,并进而论述了自由主义社会的偶然。罗蒂认为根基的铲除并不能过渡到对于价值的否定,只要我们抛弃传统的哲学和语言观,无需哲学奠基就能够捍卫这些价值。罗蒂给我们展示了在后现代语境下捍卫传统价值的超人智慧。  相似文献   

12.
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查·罗蒂(RichardRorty,1931-)以西方哲学传统及其变种: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的激进批判者姿态出现在今日西方学术界.他是一位从那个传统中冲杀出来且将它予以重创的哲学家.罗蒂试图实现某种新的综合,试图改变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化的整个形象.一方面,他宣告了西方哲学传统为人类精神活动寻求某个基础并进行等级划分的系统尝试的不妥当性和不必要性.另一方面,罗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文化:后哲学文化.罗蒂的思想在当今西方思想界正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考察了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内容包括,罗蒂创立后哲学文化的逻辑起点,创立这种文化将面对的诸多问题,以及这种文化现将给今日西方的某些哲学活动和其他学本活动可能产生的毁灭性影响。人们将看到,罗蒂对待西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人应如何处置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哲学家罗蒂的政治主张在中外学术界引起了大量争论。意见比较一致的是,罗蒂是哲学上的左派,其反传统知识论的立场非常彻底。对于罗蒂的政治主张“最低纲领的自由主义”到底隶属自由主义还是倒向了保守主义,大家看法不一。因为一方面罗蒂认为启蒙的政治谋划远未结束,另一方面,他又坚持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市场基础不可动摇,自由民主价值具有普遍价值。这种两面性使罗蒂的政治面孔变得模糊不清。揭开罗蒂的面纱,可以发现其激进的表述背后是保守主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罗蒂和美国哲学中的后现代转向[美」M·C·米勒在一篇发表在《哲学杂志》的文章中,理查·罗蒂列举了从他所“全心全意地赞同”的普特南的《具有人类面貌的实在主义》[1]中引出的五个要点。这些要点包括下述断言:相对主义和实在主义都是。从虚无处(Nowhere...  相似文献   

15.
实用主义的真理学说发生了明显的从哲学到社会科学的转向,这在罗蒂那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在罗蒂那里,首先,真理并不是实在的精确再现,而是被我们制造出来的描述,因此真理涉及的乃是在语言中所产生的社会实践问题。其次,这样一来,真理就成为在自由和开放的遭遇过程中最终被相信的东西。罗蒂在救赎的意义上将这个过程考虑为寻求新奇之物,而不是逃向永恒之物。第三,这样的真理指向更美好的人类未来,这种浪漫主义意义上的未来所诉诸的是想象力。最后,罗蒂指出,随着关于国家的国民浪漫的失去,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未来的国家了。透过真理观的转向这一视角,不仅罗蒂的哲学贡献获得了一种新的梳理和把握,而且哲学在当前的任务获得了真理层面上的揭示。  相似文献   

16.
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哲学观的矛头,虽然直指分析哲学运动,但其实质却是批判自柏拉图以来的哲学传统:寻求超越意见的真实知识,发现现象背后的绝对实在。为了批判(大写的)哲学,罗蒂对新实用主义进行了整合,并提出了后哲学文化观。本文正是通过阐释罗蒂的基本思想,试图揭示出哲学应如何摆脱本质主义的理论困境,回归哲学的应然之路。  相似文献   

17.
普特南和罗蒂都是当代美国的著名哲学家。二人既有互相称道的地方 ,又有过一场相对主义的持久争论。二人的争论主要是由于真理观、哲学观和所处哲学立场的不同。普特南是在“哲学里面”讨论问题 ,而罗蒂却在“哲学之后”抽身回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镜式真理观和符合论中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的否定 ,罗蒂提出了一种无境真理观 ,否认人们的认识有共同基础和普遍公度性 ,主张真理的标准是一致性 ,真理的本质是协同性。无镜真理观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 ,它不可避免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拒绝基础主义是罗蒂哲学的一个主要特征。罗蒂把实用主义和作为西方传统主流哲学的基础主义看作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坚持并希望扩展实用主义的思想和观点。他认为,当代西方哲学发展和演变的趋势,是向实用主义的思想和观点靠近。这在学理上证明了基础主义是站不住的。实用主义在哲学取向上以政治问题替代认识论问题,实现了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它拒绝寻求基础,包含着对于社会民主政治与哲学思考之间关系的认识。罗蒂对基础主义的拒绝,也是与他的政治信念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了罗蒂的真理观、后哲学文化和种族中心主义,其核心思想是抛弃了传统客观主义真理观、知识观和哲学观,主张一种没有任何基础和本质的哲学观和文化观。从哲学上说,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可看作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形式的人本主义,它预示了人类文化聚合和统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