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百里林海喝彩,香樟树格外欢快。九百座山寨沸腾,侗家儿女喜心怀。香樟献给纪念堂,表达侗家心和爱。毛主席永在咱心中,百年香樟情万代。  相似文献   

2.
船山在《诗绎》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尽矣,辨汉、魏、唐、宋文雅俗得失以此,读三百篇者必此也。”这段话说明,他对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十分推崇,认为它不仅是评价诗歌雅俗、得失的标准,而且读诗也必须以它为指归。清代的诗论家,论诗各有自己的癖好,如王士禛喜言“神韵”,沈德潜喜言“格调”,翁方纲喜言“肌理”,船山则喜言“兴、观、群、怨”。船山诗论中论及“兴、观、群、怨”之处,比比皆是,无论是评诗、论诗,他都喜把“兴、观、群、怨”作为标准、纲领拈出,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深入探讨船山对“兴、观、群、怨”的解释,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他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3.
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而融汇着语言精华的诗与词,便是一座座奇山,一泓泓碧水。词,犹如一江春水,耀着粼粼波光,淙淙地流淌着。我曾经爱极了它的委婉、缠绵与多情。跟着柳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跟着易安笑看海棠花“绿肥红瘦”,跟着稼轩忧国忧民,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词的春水里,多情的词人带着我流过一块又一块芳香地,仿佛梦的活水把我的心荡得暖暖的。曾有一度不喜诗,不喜诗的呆板与沧桑。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有一天当我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时,却发现:我再也放不下它。诗,犹如…  相似文献   

4.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两句谚语。清·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选了《唐诗三百首》,其《序》曰:"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意思是,编这三百首唐诗,就是要验证一下这谚语的效果。由于此集编选确为精要选优,超越其他唐诗选编,读者日众。因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之誉。  相似文献   

5.
朱祖谋《宋词三百首》自刊刻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接受,其传播过程呈现出不同词学流派的同一性与不同历史阶段接受语境的差异性特点。新时期以来,由于接受语境的差异,《宋词三百首》的接受出现了严重的误读,究其原因,除接受语境的变化外,其与《唐诗三百首》等“三百首”系列的连带效应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专门研究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三百年间中国学说思想史的开拓性著作。侯外庐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是“五四”以来有关近三百年中国思想学术史研究的批判总结。  相似文献   

7.
《魏风·伐檀》首章:“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次章“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三章“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毛传:“一夫所居曰廛。”“万万曰亿。”“圆者为囷。” “三百廛”、“三百囷”都是数量结构,而“三百亿”只有数字,没有量词,三者不相类;没有量词也不好理解。  相似文献   

8.
诗三百篇,至孔子时,已具有成数。三百篇外,或有在孔子前全篇已逸亡者,三百篇后,至六国之灭亡,亦未必全无诗。昧者不察,乃以诸书引诗不见三百篇者,举谓为逸诗。其所据书之情伪不详考,其所引诗之风格不一辨;笙诗本无辞,而谓为逸亡;下管者吹簜,附会为有辞;逸诗之说,至今为梗;删诗之说,乃无定论。兹既明删诗之事不足信,乃更表列逸诗之篇句,各附以考辨, 以见其非必诗三百篇之逸,则庶几于孔子删诗之说,亦可以暸然矣。  相似文献   

9.
一衣带水的福建,是台商进军大陆的试金石。三百年前汉民怀抱梦想,渡过黑水沟寻找一方新天地;三百年后台商拥抱希望,飞越台湾海峡,在大陆开辟事业新王国。  相似文献   

10.
近年通行本《唐诗三百首》若干注释商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唐诗三百首》的注本,从清朝乾隆年间到现在,实在难以计数。金性尧的《唐诗三百首新注》是近20多年来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唐诗三百首全译》也较有影响。但各家注释中仍有不少错误。特别是近些年又出版了许多种新注本,辗转抄袭,以讹传讹。这里指出各家普遍存在的一些疏误,与各家商榷。  相似文献   

11.
自清代蘅塘退士孙诛编成《唐诗三百首》、近代来古徽编成《宋词三百首》以来,诗词的选注本一发而不可收,且一般都冠以“三百首”之名,以应“诗三百”之意。在时下众多的宋词选本中,江西社科院李华先生的《宋词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简称《详注》),是颇具特色的一部选注本。其品位之优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一是注,《详注》的选与注都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长处。《详注》既有普及性又有学术性,文笔条畅生动,分析深入浅出。其鲜明特色可用六字概括:“涉猎广,研磨深。”一、涉猎广。涉猎广是指这本《详注…  相似文献   

12.
选本选源是操选政者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朱祖谋是当时占有宋词文献最全面的学者之一,<宋词三百首>的选源既广且深,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文献价值.况周颐曾助朱祖谋选<宋词三百首>,他的词学见解通过和朱祖谋的"相与探论"也影响了<宋词三百首>的编选.<蓼园词选>是清代一部重要的选本,其论词观念对况周颐影响较大,通过况氏这个中介,也对<宋词三百首>的编选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诗》三百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前后,就在社会上广为流行了。但是,在秦“焚书”之后,《诗》三百篇也和其它先秦典籍一样,遭到了毁灭。汉兴,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需要进行文化建设,才下令全国“献书”,搜集整理已经散失的先秦古籍。《诗》三百篇,是属于先秦古籍之一,也在搜集整理范围之内。在汉代,  相似文献   

14.
《水浒》从宋江起义失败到成书历经了北宋末、南宋及元一代近三百年时间。这三百年里,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者的事迹从历史事实演化为人们的艺术创作;从民间广泛流传、不断衍化的故事化为“说话”、杂剧的题材;至元末明初,经施耐庵、罗贯中辈之手撰就,百川汇海、终成大观。这三百年里不知多少劳动人民、民间艺人和具有各种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在里面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与愿望。水浒故事,终于最大程度地脱离了历史事实的限制,而成为一部曲折地反映和汇集这三百年来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与前前后后无数  相似文献   

15.
杜鹃花为我国传统名花,观赏价值极高。要想养好杜鹃花,必须了解其习性,根据习性努力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 杜鹃花原产于温带及热带高山地区,形成了六喜六忌的习性:喜凉爽,忌高温炎热;喜半阴,忌烈日;喜湿润,忌干燥;喜酸性土,忌碱性士;喜排水良好,忌积水;喜腐殖质丰富的轻松土,忌黏重土。  相似文献   

16.
沈文凡教授等所著《名家讲解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三百首》全新的注本。“全新”是指在文学总集注本中有意识地发掘具体某一作品的“接受小史”研究。以文学总集中“诗人创作者为主体的影响史研究”,这是迄今为止学界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接受史研究所未及的,是文学接受史研究的模式与事例的创新。“接受小史”,“是指后代诗人从创作上继承、借鉴三百首中名篇的情况。这是‘名诗’和‘名句’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模式或事例创新,体现在“作为创作者的接受影响和摹仿借用”。是揭示《唐诗三百首》中的名篇、名句对后代作家的影响史,以及后代作家对《唐诗三百首》中的名篇、名句的“摹仿借用”。本书有两个方面尤其值得注意:一是揭示后代作家“摹仿借用”唐诗名篇的影响史:二是揭示后代作家“摹仿借用”唐诗名句的影响史。  相似文献   

17.
四言诗以三百篇为极致。四言既衰,五七乃兴。西汉乐府歌谣,则五七言诗之先驱也。今检寻事迹,略明流变如次: 考三百篇虽不尽四言,而实以四言为其主要句式。此类句式,大体又可区为二种。一种杂有虚字,一种则无之。此二种句式,后经变迁,渐趋分化。前者词赋承之,后者则成为汉以来四言诗之唯一句法。而儒术既尊,三百篇渐由文学而进为圣典。故汉人作四言者,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有最悠久的历史,《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集。那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创作,不是个人作品。原作者多是北方的民间诗人,而又绝不止三百首,且有调三千多首者。孔子依其好恶而删诗书,因此《诗经》只留下三百零五首;再经散失五首,故《诗经》仅留下三百首。而这三百首又是怎样的诗呢?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如果不是孔夫子以诗言教的主观意识太强,中国诗的内容一定更加丰富,更加多采多姿。所以严格说来,孔子删诗,是中国先民诗歌的一大损失,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大戕客。他要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用意虽然很好…  相似文献   

19.
我不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特立独行"的旷世圣人,我的生命注定要与一些植物、动物、矿物、器物相伴。我们不是活着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烂的胡杨林,我们生命的目的与意义不仅仅只是自身的存在。我们把自己奉献给所主宰、掌控的世界,之余或者同时,我们为自己供养一些生命被扭曲、用途被悬滞的事物。有养生活,就是有凝视与陪伴的生活;有养生活,就是通过异化实现寄托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高等师范院校外国文学研究会江浙沪粤分会,于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四日至四月二十六日在镇江市召开了《外国文学答问三百题》一书的编委扩大会议.研究会总会的两位负责人也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作了具体指导.会议着重研究《外国文学答问三百题》编写体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