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攀 《社科纵横》2005,20(3):117-118
文化的全球化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任何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要想真正游离于其外都不可能。但文化的全球化并非是各国、各民族之间真正平等的文化交流。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应对文化交流中强势文化的挑战,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其中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中外文化交流进行历史的反思,吸取历史的教训,树立正确的态度,不失为一种良策。  相似文献   

2.
张婷婷  路英浩 《社会》2003,(10):11-15
主题报告 引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引人注目的大趋势。这一趋势使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如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  相似文献   

3.
周茜蓉  程金生 《创新》2011,5(1):107-112
全球化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关系之形成过程。它提供了人类历史展开的新途径,也改变了人类命运的展开方式。文化因素在这一历史变迁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它使全球化成为多元现代化。文化决定论是对全球多元现代化的一种解释,文明冲突论则是从这种解释中引出的一种对未来的预期,这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逻辑。全球现代化是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文化与实践的相互构成机制而现实化的,其问题与出路都取决于我们是否从这一立足点出发。  相似文献   

4.
冯瑞 《社科纵横》2009,24(5):28-30
本文根据当今世界政治动乱和民族问题此起彼伏的国际形势和中国西部的特殊性,从理论上论证了以稳定为标志的国家认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研究与维护。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凝聚的根本原因是农耕经济文化与游牧经济文化互为补充而形成的中华经济文化圈。但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两种经济文化互补的结构已经有了重大变化,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构建中华新经济文化圈,是新形势下国家能否持续稳定的根本保障,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文化批判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孟伟 《求是学刊》2003,30(6):23-28
后殖民文化批判是20世纪70年代末继后现代哲学之后兴起的主要学术思潮之一。在后冷战时代,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趋势。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民族、国家、地区之间在经济、政治利益上的种种矛盾更多地是通过以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为根基的文化冲突表现出来。后殖民文化批判考察研究了源自殖民主义时代东西方文化的建构过程,揭露了其中所深含的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话语权力和支配关系。其主要理论见解对于我们全面地把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全球性互动的过程、性质、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阶段:前法治国家、法治国家、后法治国家依据英国学者赫尔德在《全球大变革》中的观点,全球化大体经历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三个阶段,而与它们相适应的法律形式可以分别确定为前法治国家、法治国家和后法治国家。人类活动的空间范围和组织形式随着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发展有一个逐渐扩大的趋势,从本土到国家到全球,其中每一个进步,都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主要依靠畜力的前现代人们生活的领域一般不可能超出本土,民族国家的产生与工业革命和机械化大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球化和信息产业的出现息息相关。但是,这并不是说,…  相似文献   

7.
何妍 《浙江学刊》2012,(3):214-218
在当代国家发展战略中,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软实力的发展.提高硬实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本途径,在全球化时代,要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家实力,仅仅依靠经济和军事力量不够,还要靠软实力的发展和提升.中国也积极开发自身的软实力资源,尤其是文化方面.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跨界文化交流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为了给世界各地热爱中国文化,关注中国独特而悠久历史文化的人们提供一个专业的平台,孔子学院于2004年孕育而生.孔子学院不仅体现了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底蕴,也体现了新世纪中国语言文化将逐步融入世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晓芳 《学术交流》2003,1(11):127-131
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深刻;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日益尖锐;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探讨全球化浪潮给我国文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顺应全球化趋势,坚持文化开放,重视文化安全,发展文化产业,这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朱新春 《社科纵横》2005,20(5):33-35
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特征,其进一步发展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因此,国家必须把新的内容纳入其政治范畴,实现适应全球化诉求的政治转型,这既是政治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更是确保国家安全和实现国家根本利益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
<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本世纪产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列宁曾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要想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需要在无产阶级革命政权下发展生产力,进行文化革命,在物质基础和科学文化方面赶上发达国家水平,成为“文明国家”。他认为,只有实现了这一点,才能“使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这一历史任 (一)  相似文献   

11.
论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必定推动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全球文化是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和深远的、先进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观念。全球文化不是同质和一元文化 ,而是由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所组成的多元的和异质文化。文化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文化扩张 ,从而 ,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会发生冲突。要建立全球文化新秩序 ,西方发达国家必须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 ,同时 ,发展中国家必须不断创新本民族文化 ,把本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5,(3):126-127
随着国际各领域文化的不断交融,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意识,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文化全球化。文化意识的差异,决定着民族文学创作的方向和内容。本文主要论述了文化差异体现在中西方文学作品、语言及文学评论等方面的不同理解,旨在让更多的人关注文学创作的背景和文化基源,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更深刻理解和认识,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丰富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5,(11):18-20
全球化时代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话题的时代,政治全球化是全球化或经济全球化时代衍生出的一个命题,已经成为不可阻挡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政治全球化过程,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面对一系列政治领域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追求兼容的政治文化、协调的政治行为、平衡的政治格局的国际政治过程。全球化时代的政治走向,在总体上表现为政治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政治行为从对抗走向合作,政治格局从单极走向多极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李德顺 《求是学刊》2002,29(2):9-15
本文就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多元文化的命运问题 ,作出了一点思考。认为文化 ,特别是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业已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如何对待全球化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格局方面 ,普遍主义、特殊主义两种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文章分析了这两种基本态度各自的思想理论前提、特征和主要表现 ,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思考和回答的理论问题 ,并以“9.1 1”事件为例明确地指出 ,过于极端化的文化价值普遍主义立场 ,是可能引发国际恶性冲突的重要根源。因此主张探索一种新的文化价值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15.
廖佐玲 《生存》2020,(7):0127-0127
传统文化是在一个民族的传承过程中形成并留存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被后人世代传承的优良文化。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在中华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文化入侵现象日益严重,侵蚀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因此,我们要宣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使其发光发热。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将有效的提升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初中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作为一个描述人类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相互融合的用语,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1944年,由美国人首先使用。80年代中期出现“全球化”一词时,在很多人看来,说的是世界经济更加一体化。因为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经济要素跨国流动的过程,注意到这一过程对各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全球化变成一个热门研究领域的同时,“经济全球化”有时被当成“全球化”的同义语。 全球化指的是在货币、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国家和其他政治…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讲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而且挑战大于机遇。我们只能根据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结合中国国情 ,采取积极谨慎的对策来迎接挑战。这些对策主要包括确立新经济发展观、建立民族产业政策体系、建立抗风险金融管理体制、建立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等内容。这对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促进中国经济在开放中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丰子义 《求是学刊》2002,29(5):15-16
在全球化问题研究中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歧义颇多的概念。全球化进程是否包括文化领域的全球化 ,能不能讲“文化全球化” ,目前争议很大 ,以致形成截然相反的两种看法。赞同者之所以等同 ,主要是认定全球化是一个整体 ,它不仅仅表现为经济上的全球化 ,同时也表现为其他领域的全球化 ;反对者之所以反对 ,主要是认为 ,全球化无论怎么发展 ,也不可能导致文化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之间并无必然逻辑。不同的意见当然可以讨论 ,但要使讨论走向深入并步入健康轨道 ,关键是要有一种正确看待文化全球化问题的方法。对于文化全球化这样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为“全球化”这一术语不被滥用提供了学理依据。“全球化”这一很不规范的普遍流行的术语所涵盖的许多事实,都是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一种认定,但它并不能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世界历史的结构性变化。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中,相继形成了“国际社会”和“全球社会”,从而构成了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这两者在其主体结构、利益结构、发展目标和原则、发展特点、格局结构等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但又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基于对“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批判,以及对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的科学分析,由此提出的世界历史“双重结构”理论,既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全面地运用于全球化及其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在当代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也将会为我们正确探索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在全球中的发展路径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可以预见的21世纪,伴随着经济、科技的日益全球化,文化交流也将起着重要作用。文化交流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本文仅就21世纪的中日文化交流,略述管见。一  每个民族都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犹如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多少具有一致性。每一种文化又都有代表其特色的目的,而这种目的不一定为其他社会所共有。所以,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模式,一般地说,文化模式可以定义为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文化体系,有着相似文化体系的区域就是文化区(也称文化圈)。人类学家又把全球文化按其文化、历史、地理等分成若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