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出发点不同 ,逻辑演绎系统可以不同的方式构成 ,既可以形式公理的方式构成 ,也可以自然演绎的方式构成 ,但无论以哪种方式构成 ,在演绎能力上则是完全相同的 ,这表明逻辑演绎系统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人类不仅生活于经验世界,也生活于希望世界。扎根于大地、贴近于现实的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是拥有不同的希望。一般说来希望可分为相互关联着的个人希望和社会希望。除此以外,还应有共同的人类希望。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我们既要促进经验世界的进步,也要促进希望世界的进步,在新希望的引领下不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试论认知逻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逻辑研究的目的是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然而,目前认知逻辑的研究成果却难于应用于人工智能的实践之中。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认知逻辑自身存在的问题造成的。第一,认知逻辑理论缺少可操作性,人们不能用能行的方法构造认知逻辑系统定理的证明和根据系统所进行的推演。第二,认知逻辑理论所采用的可能世界语义学方法不能对认知语句做出合乎情理的解释。第三,认知逻辑的公理系统并不是人工智能研究所必需的。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逻辑学家需要对原有的方法进行认真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论信赖规则的逻辑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私法上的信赖规则,旨在保护交易中赋予信赖的一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保护整个社会的交易安全,但以牺牲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为代价。信赖规则作为法律规则,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其假定条件是,受表意人信赖表意人的意思表示或所表现出来的权利外观,并有信赖损害的发生,表意人或本人对外观要件事实具有可归责的原因等。一旦当事人之间的情形具备了这些要件,便发生具有生效的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5.
实证经济学的逻辑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探讨实证经济学的逻辑结构——假设,推理和结论。认为实证经济学应坚持共同的核心假设,而假设在一定程度总是非现实的。本文第一部分引入由波普尔提出的环境逻辑,第二部分探讨假设的非现实性,第三部分进一步讨论假设的类型,第四部分分析有效的推理和对结论的批评性检验,第五部分以生命周期假说为例分析经济学家是如何运用环境逻辑的,最后一个部分展望经济学理论两个可能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借希望这个话题,鲁迅提出两个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也无所谓;前者谈认识论,后者说实践论.从沈雁冰开始以来的接受史一直都在关注实践论,而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认识论却很少引起读者的注意.两个无所谓可以帮助国民破除对希望和绝望的执著,然后开启真如智慧,准确把握现实,判断正误.  相似文献   

7.
认真研究和解决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的矛盾、冲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跨制度、跨时代的重大课题。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的乖离,对精神文化生产形成的深刻影响之一,就是造成了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内在财富与外在财富的诸多对立。由此对文化逻辑形成的挤压与扭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介入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传播,使社会文化生活脱离原有精神生产技术基础上形成的既定逻辑与价值秩序,在认知和价值理性方面发生畸变。资本逻辑对文化逻辑的扭曲或解构,从价值系统销蚀文化生产主体的创造性进力。凡此种种,都需要用一种充满社会大智慧和科学自觉性的系统理念与工作策略,去克服市场机制与资本逻辑自发调节给文化生产可能带来的价值偏颇与逻辑扭曲,如此才能保证精神文化生产的正确方向、社会价值与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8.
苏富忠 《东岳论丛》2003,24(5):52-57
逻辑史上多把逻辑界说为思维的规律与方法,特别是思维的逻辑形式,20世纪的数理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的规律与方法。本文宽泛地把逻辑界定在思维成果的结构范畴,提出逻辑的思维成果结构观;逻辑是思维成果的结构,是由思维过程中遵循特定逻辑规律的思维方法及其所操作、运用的心理工具的结构和相应外物的结构转化来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的中国的墨家逻辑,既与西方逻辑存在相通之处,又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墨家学派在论证其兼爱学说的过程中,应用了前提不必真实的推论,这与西方关于推理的前提不必为真的思想如出一辙,但墨家逻辑理论本身却要求推理论证的前提必须为真实,这表明墨家逻辑在理论层面上尚属于一种论证逻辑或非形式逻辑,没有能够进一步发展出推理的前提不必为真的纯形式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文科学的美学,从实践转向的角度来看,其逻辑起点是人类社会实践,而人的存在只是美学的出发点。对应着实践结构的物质交换层,意识作用层,价值评估层,美学的逻辑结构应该包含着自然客体逻辑,即合规律性逻辑;人类主体逻辑,即合目的性逻辑;主客体关系逻辑,即审美间性逻辑。对应着实践类型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美学的逻辑构成应该包含着物象逻辑,即感性形式逻辑;意象逻辑,即知性形式逻辑;形象逻辑,即理性形式逻辑。对应着实践的受动和主动相统一过程,物质和精神相统一过程,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统一过程,美学的逻辑过程应该包括意向性活动逻辑,即对象化逻辑;超越性活动逻辑,即符号化逻辑;时空性活动逻辑,即现实化逻辑。美学的逻辑力量就在于实践的建构功能、转化功能、解构功能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逻辑教育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公民素质教育,但当前的逻辑教育效果并不如人意。本文指出,逻辑图表能帮助人们较轻松和直观地理解和应用逻辑推理,而存在图作为一种图表化理论,对逻辑教育有着突出的合目的性和效用性。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词汇逻辑记忆法是以词代替以字母为单位作为突破口,通过研究词本身的内部关系,词与词之间的外在联系,找出记忆的规律和途径,从而启发人们逻辑思维能力的记忆方法。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逻辑记忆这一方法,向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对生词进行加工的方式,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词汇、知识和经验,去熟记和增加英语词汇,强化记忆,防止遗忘,将已形成的关于这一方法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形成相应的智力技能,从而减轻学生对于英语单词结构记忆的负担,提高单词结构记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哲学史上,从莱布尼茨开始,一些逻辑学家严格区分了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认为二者是绝对对立、不可逾越的。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为视角,分析了二者有一定的区别,但并非泾渭分明。它们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它们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此二者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在某种意义上二者呈现出一种交叉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具体的辩证法>是捷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科西克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以我的研究界划,新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在前苏东学术界的重要学术延伸.但科西克的这一文本以它学术上特有的深度,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史上占有关键性的一席之地,我们理当认真解读.可是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文本却在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始终被悬置了.在此,我主要分析一下科西克此书的基本理论逻辑构架.  相似文献   

15.
政府新闻学是专门研究政府和媒体的关系、培养官员和媒体打交道能力的专门学科.当代社会变革中政府和媒体关系的变化,提高党和政府通过媒体实现信息公开、以此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和现实的要求.政府新闻学理论的依据是传播学中的新闻议程设置理论,并借鉴了西方政治传播学中的精髓,所设置的特定的"政府新闻议程",成为新闻传播的政治控制的一种有效方式,显现了优化执政空间、传播主流价值观、塑造政府形象和有效把握国际传播话语权的功能.政府新闻学作为新学科诞生三年来,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实践应用越来越广,表明已经实现了该学科建立之初提出的来自于实践再指导实践的学科宗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用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存在政府和市场的定位失衡、改革目标异化和公用企业的治理困境等缺失,需要有效的制度予以规范。而现行公用企业立法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操作性和协调性,不足以作为公用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制度支撑。因此有必要以公用企业基本法为中心,重构我国公用企业规制立法体系。从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政策和立法基础来看,公用企业基本法立法具有可行性。基本法应当基于公共利益的理念,设立政府责任的多元化、企业治理的利益相关性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制性等三项规则。  相似文献   

17.
葛鲁嘉 《阴山学刊》2009,22(4):83-87
对于人来说,对于人的心理来说,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环境是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人所觉知到的,是人所理解到的,是人所创造出的。涉及到对人的心理环境的理解,就要涉及到人的生存与心理环境。社会生活与心理环境,心理生活与心理环境,心理创造与心理环境,心理成长与心理环境。对心理环境的探索是理解人的心理的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理解人的心理与人的环境关系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函数与自变元理论是弗雷格逻辑分析方法的出发点和基本内容,这种方法揭示了隐藏在句子的表面语法结构下的深层的逻辑结构,它直接为弗雷格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理论提供前提和基础。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把握逻辑分析方法的本质,对于理解现代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的根本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人性的逻辑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研究在当下陷入困境 ,如何提出一条既不同于传统与现代哲学 ,又不同于后现代哲学的新理路是人性研究的重要课题。这里我们将人性界说为人作为实体所杂有的诸属性之整体。这些属性间 ,有的具有逻辑关联 ,是谓逻辑同质性 ;有的不具有逻辑关联 ,是谓逻辑异质性。实存于特定个人身上的全部属性 ,相互间具有实存同质性 ;分属不同实体的属性 ,相互间具有实存异质性。忽视了逻辑异质性 ,以为只靠某一特定的逻辑化理论体系就能把握人性的整体 ,进而造就新的人性 ,这是传统和现代人性理论的僭妄之处。后现代式的人性见解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人性的逻辑异质性基础上 ,寻求逻辑化的理论智慧与基于实存同质性的生存智慧或实践智慧的互补 ,或许是走出困境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