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盛鸿  邱虹 《金陵瞭望》2011,(26):12-23
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让我们再次回到100年前历史发生转折的岁月。1911年的南京时称江宁,是中国东南的军事重镇和政治中心,驻节着两江总督、江宁将军、江宁布政使等清廷军政大员。时任两江总督张人骏出自直隶(今河北)丰润张氏家族,同治七年进士。辛亥之年,是他出任两江总督的第三年。  相似文献   

2.
纪念活动具有独特的政治功能和效果。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诞辰的活动已成定制。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历史地位所做的基本评价,为各个时期此类的纪念活动提供了基本依据。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诞辰活动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可以与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和毛泽东诞辰相比拟。通过这些纪念活动,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全面总结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明确表达中国共产党及其所从事的事业是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建构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历史记忆,其目的是整合中华民族的各种力量,发挥中华民族的全部智慧,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前半期,中国经历了三次由革命催生的政权兴替.以辛亥革命和民国创立为肇端,大多数社会成员因此由臣民变为国民.这一变化如何发生、如何理解,既有文学的描述,也有历史研究的分析.而以当时人的日记为凭借,聚焦于革命前夕的辛亥年,按住亲历者顺时序展开的喜怒哀乐的脉动,探寻历史的发生演化,一方面可以补充大历史的视野所不及,丰富历史的影像;更有助于改变认识历史的方式,还原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差异与活跃之于历史和史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不以人们的意志而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规律随着"记录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价值取向的不同,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也就不同,因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会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深化之中。正因为如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紧密相联的是创造性历史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基础,创造性历史思维具有以下的特点:能再现、再认历史;具有新颖性、独特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百年已逝。作为中华民国的开国故事和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辛亥首义史的记述几与首义历史一样久远丰富。辛亥首义的宏大叙事虽基本定格,然其历史意义的深度开掘,历史合力的广度揭示,尚在偕时演进;至于种种微观问题的考释,更无法穷尽。冯天瑜、张笃勤二先生的新著《辛亥首义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因其宏阔理论视野与微观历史叙事的完美耦合,  相似文献   

6.
网络取证日志分布式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网络取证日志分布式安全管理方法,通过日志代理和管理网关将分散的异构的日志收集并存储到多个管理节点。该管理节点采用信息分配算法IDA将日志记录分散为n份,计算所有分片单向散列值,并同该节点相应存储分片关联存储。取证分析时,管理节点根据网络入侵事件多特征关联性,利用任意m(m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英帝国由于在华利益的驱使,希望尽快绞杀辛亥革命。作为英国《泰晤士报》的首席驻华记者莫理循,通过袁世凯等密友的关系深深地介入到了中国的政局内部。所以。莫理循自然成为了英帝国在政治上干涉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8.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张之洞死于1909年,辛亥武昌首义爆发于1911年,两者至少在时序上发生了脱节。然而,张之洞的确与辛亥武昌首义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深深浸润于时代氛围之中的关系,并未因张之洞职务上的调迁(1907年入参军机)而割断,也未因张之洞命归黄泉而消释。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因果对应,而是一种文化功能上的价值同构。我们谈论张之洞与辛亥武昌首义的关系,并不是抹杀湖北革命党人的历史功勋。恰恰相反,充分剖析张之洞振兴实业与教育所导致的客观效果,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湖北革命党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因为前者为后者提供、创造了某些必不可少的新质因子和重要条件。本文旨在论析张之洞与辛亥武昌首义之间的文化传承机制,并且由此出发,对政治家成为历史的不自觉工具这一具有宽泛意义的文化现象提出自己的若干见解。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主义历史观设定历史并非为过去发生史实的真实性记录,述史者的主观个人偏见会影响对过去的再现,所谓历史文本不过是权力的"谎言".历史是人类用来记录族群共同记忆的符号文本,有着符号共同的通性,可以用来说谎.把历史符号还原到符号表意通讯行为过程中去考察,它的非真实来源有:主体间性是不诚之基;符号语境导致编解码不一;而符号表意固有的复杂性是内部诱因;符号的中介与渠道也会影响到符解的真值.符号学揭示了历史记忆的谎言功能,为理解新历史主义历史观打开了一条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前夕,由于满清政府的专制、无能和反动,古老的中华帝国遭到西方列强的瓜分,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把"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理论引进中国,在国人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促进了辛亥革命理论的产生。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爆发,紧接着许多省份、包括河南也发动了起义,从此结束了长达2 000多年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成立,它颁布的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清政府的《钦定宪法大纲》有着根本的区别;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以及服饰的变化是这个时期重要特征;另外,教育与出版业的变化也表现出民国的新气象。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反映辛亥时期的社会变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严复翻译《天演论》在辛亥时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前夕,由于满清政府的专制、无能和反动,古老的中华帝国遭到西方列强的瓜分,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把"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理论引进中国,在国人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促进了辛亥革命理论的产生。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爆发,紧接着许多省份、包括河南也发动了起义,从此结束了长达2 000多年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成立,它颁布的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清政府的《钦定宪法大纲》有着根本的区别;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以及服饰的变化是这个时期重要特征;另外,教育与出版业的变化也表现出民国的新气象。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反映辛亥时期的社会变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前夕,由于满清政府的专制、无能和反动,古老的中华帝国遭到西方列强的瓜分,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把"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理论引进中国,在国人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促进了辛亥革命理论的产生。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爆发,紧接着许多省份、包括河南也发动了起义,从此结束了长达2 000多年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成立,它颁布的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清政府的《钦定宪法大纲》有着根本的区别;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以及服饰的变化是这个时期重要特征;另外,教育与出版业的变化也表现出民国的新气象。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反映辛亥时期的社会变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前夕,由于满清政府的专制、无能和反动,古老的中华帝国遭到西方列强的瓜分,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把"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理论引进中国,在国人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促进了辛亥革命理论的产生。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爆发,紧接着许多省份、包括河南也发动了起义,从此结束了长达2 000多年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成立,它颁布的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清政府的《钦定宪法大纲》有着根本的区别;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以及服饰的变化是这个时期重要特征;另外,教育与出版业的变化也表现出民国的新气象。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反映辛亥时期的社会变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历史终结论"是当代西方社会历史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福山在其《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中,通过对20世纪后半期全球形势变化的历史事实分析,重提并进一步阐释了"历史终结论"思想。"历史终结论"不仅是一种历史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现代性理论。我们应当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对其进行分析与批判,并对当代西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重大历史进程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傅国涌 《源流》2011,(17):92-93
《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编者:傅国涌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7月内容简介《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上册)采用的是亲历者的日记、书信、口述、回忆录等史料,它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政治倾向,既有那桐、荣庆、绍英、徐世昌、许宝蘅等官员的日记,也有叶圣陶、吴宓、徐志摩等人学生时期的日记,还有宗方小太郎、内田顾一等外国人的日记,  相似文献   

16.
从1949年到2009年,一些重要年份记录了中国人权建设的伟大成就,站在这些历史节点上,可以看到中国从争主权、国权,到维护人民整体生存权、发展权,再到"以人为本"、保护每个人的自由与尊严的发展历程。中国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特色人权之路,并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主动地把握人权话语权,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权状况的同时,已把人权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以炎黄历史和年代研究为核心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03年以前,认为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一直是学界主流认识,而主张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其历史和文化在考古学的"仰韶时代"仅是极少数学者的认识。2003年王先胜在网络发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现在"炎黄距今四五千年"已经式微,而"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已成为学界主流观点和认识。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轮廓与框架,目前可以通过《中国史前史("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简表》等几个简表来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8.
以"复数的解释和记忆"颠覆既成的、统一的"历史的讲述方法"是1964~1967年前后大江健三郎最关心的问题点。本文以《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为中心,从小说体现出来的"历史的叙述方法"中考察大江健三郎的历史意识,以及因这种历史意识的介入而达成的文化批评的情状。在《万》中,关于万延元年农民暴动的所有传承、记录、记忆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中以特定的意图被讲述、被接受的,而大江所真正要抒写的绝非"历史"本身,而是重复着这种"历史"的"当下"。这部作品是深层次进行民族反思的操作,从中可以感受到的是作家通过对"历史"的唤起和对"历史意识"的追究来进行的对日本近代史的批判。大江健三郎以《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又开拓出了他身为"启蒙者"的又一条新路,即通过对历史的追究进行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事业源于采风"是中国新闻学论证职业合法性的重要知识资源。民初以来这种"以古喻今"的溯源逻辑实际上割裂了现实的从业者实践与古代传统,为近代报业提供"言路"的功能定位和新闻记者"士人"的身份定位的同时,造成史官传统与访员实际活动之间"名实难符"的内在矛盾。通过追溯"访"这一有组织化的监督实践的历史,可以从唐朝"採访使"到明中叶的无赖群体"窝访"的历史,与辛亥之前上海地区"老枪访员"群体在成员性质、工作内容、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相似性等,揭示出新闻学研究长久忽视的另一种事业溯源路径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自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天长现在北京地区落成后,便揭开了道教各个派别在北京地区传道建观的历史.以北京道教宫观为切入点,综观北京道教宫观的渊源,以及北京道教宫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与作用,可以看出,北京道教宫观具有传播和承载社会历史文化的功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支柱之一,同时也是北京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