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实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全面涵盖和实践成果,推进着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实施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指向,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发展与话语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发展研究,反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方法和话语思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2.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创新是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具体制度的变迁,有许多正向功能预期,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功能.而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其政治功能预期是首要的思考.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的政治功能主要有扩大公民政治参与、重构执政党的政治权威、建设新型政治文化、推动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民族国家的基本制度,而民族国家的基本制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绩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式制度与民族文化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均衡过程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发展的绩效。民族文化对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通过制约和主导正式制度体系的生成和变迁来影响经济发展;通过定义经济行为人的选择集来影响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4.
文化不可能直接作用一国的竞争力,单一的文化分析视野过于单薄,说服力远不够。但是基于一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制度———政治和经济的体制的建构最终影响和制约了一国竞争力的演变及其在历史上的命运。一国制度是否合理,并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可供选择,制度生存的背景和环境也最终决定了制度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罗弋  唐莉 《学术研究》2023,(10):63-67
农民与土地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塑农民政治文化的功能,重塑中国农民政治文化也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题中之义,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通过土地制度改革重塑农民政治文化是一个综合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乡村基层政治体系的重构和乡村社会结构的改造有机地融入其中,在实践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把政治教育贯穿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整个过程,从而达到重塑农民政治文化的目的。通过土地制度改革,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渊源、以拥护中国共产党为根本特征的农民政治文化在农村孕育发展,结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不同地区的农民政治心态不一致的状态,实现了中国农民作为一个阶级整体的政治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李景治 《学术界》2012,(6):5-18,263,267,278,269
领袖在政治发展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说,领袖决定政治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决定党和国家的命运.领袖是政党的领导核心,也是推动政治发展的领导核心.新时期人们期盼领袖们具备良好的理论素质、百折不挠的精神、宽广的视野、科学决策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改革创新的精神、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工作作风.领袖是由政党选举产生的,政党是由领袖主持的,领袖是一个集体,政党要监督制约领袖.领袖、政党必须重视制度建设,积极推动制度的制定,要带头遵守制度,政党要用制度监督制约领袖.  相似文献   

7.
张勇 《理论界》2008,(10):19-20
中国的改革是一个发展制度不断创新和发展文化不断变迁的过程。但当前,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既得利益集团通过阻碍持续制度创新和发展文化变迁所带来的压力。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进行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这就需要持续的制度创新和发展理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化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谐社会的发展呼唤着构建一个体现和谐精神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政治文化价值指标体系.它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的创新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能适应阶层分化的价值整合,有效进行几个时代特征并存的社会整合.应有助于不断优化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治生态,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形成和融进取的民族政治关系,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批判、克服和肃清邪教、伪教的影响.应能积极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促进多极化趋势下国家关系的和谐.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有赖于构建一个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和政治精英三者在统一目标下的一体化结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文化因素与经济和政治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和影响着劳资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劳动关系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发展公平程度、社会阶层结构状况和社会文化状况.广泛的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实质上会形成对工作以及对从属性、依赖性和其他可变因素的关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幻,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层面,文化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故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人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建设伟大祖国的艰巨使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者,这就要求要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和十五大相比,十六大用更加浓重的笔墨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写进报告,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全面发展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大庆社会科学》2011,(4):159-159
关海庭撰文认为,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制度。人是社会人,有自身的价值观念;制度则是影响人们行为的一系列的规则,这些规则既包括硬性的因素,如条文、规章,也包括软性因素,如传统和习惯。现代政治发展最先关注“国家与制度的建构”,后又关注“人的行为”,到现在关注“人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就是对人和制度两个因素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规律认识的结果。在人与制度之间的互动中,  相似文献   

13.
马彪 《理论界》2007,(12):168-168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集中体现了企业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品格,在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掌控着一个企业生存的命脉。特别是对于非公有制企业,由于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力和经济力、政治力及军事力一起,构成了一国的综合国力。从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想,文化建设成为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一个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把握了这个过程,就了解了30年来党的有关文化建设的理论,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文化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毋庸置疑,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也是一股强大的动力源泉.伴随着企业文化理念的导入,思想政治工作的羁绊顿卸,前景豁然开阔.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全面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崭新天地,才能充分展现其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劲动能,真正扮演影响企业生存状态和未来命运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王玉君 《齐鲁学刊》2006,(5):136-138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确立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动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确立公务员制度的直接原因,对外开放为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公务员制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展要受到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在内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制约,因此,在弄清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及运行环境的基础上,不断调适公务员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既是现实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促进公务员制度不断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激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 成为全球性问题。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包括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国际制度文化方面的影响,就为广泛意义上的环境问题推动国际制度变迁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制度与人的发展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制度形塑人的交往活动,规范人的社会关系,直接赋予人的本质规定和决定人的思想观念。制度建设与创新又需要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妥协精神,以及提高人们探索和掌握制度创新的规律性,理解和挖掘文化建设的制度内涵的能力。我国社会转型的良性运行将是一个制度创新和人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西部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快增长与慢发展相背离的矛盾.虽然传统结构主义能够较好地解释了增长与结构的关系,但是却无法合理解释结构演进产生的增长与发展的矛盾.基于此,本文陕西省为例,采用制度一结构演进的方法分析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系.本文认为制度决定和影响着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和方式,从而产生了其经济效果差别--经济增长和发展.所以,西部要实现包括收入平等、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内容在内的发展,就必须在制度演进的基础上推进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生命。在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建设的意义在第一位,八九十年代经济建设的意义得到了充分的强调,而现在,文化建设被提到议事日程上。对一个城市来讲,文化建设已经不像原来处于单纯的依附和服务地位,文化通过增加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城市影响、改善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实力,而直接参与城市建设,城市文化建设对城市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