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盐利乃明代户部财政收入之大宗,但是,成化至正德间,权豪势要不仅“占中卖窝”,而且全面插手支盐、买补、称掣等盐法各环节。对此,户部一方面采取了在司纳银以开卖正盐、称掣余盐并令本商交纳余盐银、派员与边方监督纳银或粮等措施,以应对破坏,同时,通过改变商灶关系,以及商灶交纳盐课的方式、形态和地点,不得已对盐法进行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库价、京解与帑银这三大盐课银分配去向的分析,可发现以下四点:在明代财政体制从实物向白银货币转型的制度背景下,开中法的实施形态从在边纳粮、在司支盐演变为在边纳粮、在司支银;伴随在司纳银制的实施,晚明还出现了在部纳银的新规制;户部为了追求白银收入,加强了对盐商的管控,边商、纲纪商人和纲商的身份皆呈现出劳役性的特点;晚明两浙为保障盐课收入而强制商人登记以获取专卖权的纲纪制度,是明清盐法从官专卖向商专卖制转变的更早的标志。   相似文献   

3.
南宋建炎四年钞盐法在广南广东路肇端,绍兴二年,广西也开始实行钞盐法。至绍兴八年,两广钞盐额进一步扩大。然自乾道四年起,广西的钞盐法,先后三次被废罢并改行官般官卖,且自第三次废罢后不再复行。本文分四个阶段考述二路之钞法,并分析广西钞盐法多故的主、客观原因。认为客观原因乃广西条件差,主观原因是南宋政府在广南推行这一盐法中,采取诸多不切实际的作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明代盐法之演变与盐商之变化为主题, 硏究明代盐法制度的产生,进而说明其发展的演变以及时代的环境,同时分析其社会的经济构造和明代各时代所起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在唐代财政史上,宪宗元和初期的度支盐铁转运使李巽是继刘晏之后出现的一位杰出的理财家。他作为刘晏理财思想和原则的继承人,曾经在元和政治统一的要求之下,对当时破坏严重的盐法漕运进行了大刀阔斧,卓有成效的整顿改革。这些改革,提高了盐铁收入,扩大了漕运成果,不仅从经济上削弱打击了藩镇,支持和推动了宪宗朝的“中  相似文献   

6.
元代的盐课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关键地位,用于腌制鱼鲞的鱼盐也被纳入严密的控制之中。由于鱼盐可以随鱼鲞自由地流通,这就引起了各运司,特别是鱼鲞的主产地淮、浙两运司在鱼鲞贸易及鱼盐管理上的冲突。这个冲突反映出元代盐法的地域性差别,同时,盐司之间在鱼盐管理上的矛盾最终会上诉至中央,对这些矛盾的处置及相关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定,也引人注目地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央与运司之间的关系。对鱼盐管理制度的考察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元代盐法的整体特征,并启发我们思考经济政策制定与变革过程中尊重地域性差异与政策的统一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新盐法风波是中国近代以来法制现代性转型中的重要事件.新盐法的制定、颁布与夭折是当时社会各主体间错综复杂的利益交织与博弈结果,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治理下的民国虽有构建和拥有现代性法制的需要、愿望与行动,却并不具备施行这种法律的资源、技术和社会前提.这一事件以一部法律的夭折为代价,推动了现代性法制文化启蒙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清统治者深知贫民有困于饥寒而流于盗贼的可能,所以在财税法制中多有体恤贫民的条款,"盐法"例文中允许"贫难军民,将私盐肩挑背负,易米度日"就是一例.但一法立、一弊生,通过对清代相关"盐法"律、例、则例、事例、省例、章程和成案的考察发现,此例在实践中虽然部分地缓解了由于贫民为生计所迫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但同时也沦为了奸商豪强转嫁税收负担、借机贩私的工具.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与苏民困以保税源之间的权衡,是终清之世历任统治者都无法解决的难题,贫民作为社会的"最少受惠者"却承担了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本,也是清代财税法制自身难以克服的顽疾.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使用水热法和熔盐法的KTP对Nd:GdVO4晶体倍频绿光的对比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的方法,得出水热法KTP倍频效率与温度的关系,在实验中,当抽运功率为7.5W时,水热法与熔盐法KTP倍频的Nd:GdVO4激光器输出绿光功率分别为1.22W、0.89W,光-光转换效率为16.1%、11.9%.从实验结果中,得到两种生长方式KTP晶体的一些性能差异,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明清时期盐业政策的演变与扬州盐商的兴衰,作了分析与论述。明清时期盐法屡经变迁,自明洪武初年开中法(商屯)实施以来,中经开中折色制、盐政纲法(纲盐制)、票盐制、循环转运法。·这一历史性的演变,从体制上促使了扬州盐商群体的产生、发展、兴盛、中衰与回光近照,以至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11.
黄世仲是一位集革命报人、小说家、政论家和民主革命宣传活动家于一身的晚清文坛奇才和同盟会急先锋.本文试就黄世仲其人其事、<中国日报>创办的背景及其概况以及黄世仲在<中国日报>的活动及其主要贡献进行论述,辨析了有关黄世仲与<中国日报>之间的几个疑难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共时平面看,"V开"结构中的"开"在现代汉语中很常见,它可以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和起始义。从历时发展看,"V开"中的"开"的演变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从表具体的结果义到表抽象的结果义;另一条是从表具体的结果义到表趋向义再到表动作的起始义。笔者认为这两种途径中的"开"逐渐从实义动词走向了虚化。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开县是三峡库区的第一农业大县,食品工业在其未来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开县食品工业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唐朝开元时期有着频繁且规模盛大的立法活动,并编纂了中国第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立法活动,旨在对儒家人情观造成的无序状态进行有序的修补,以简约化和条理化使法律表现出透明性和公平性。《唐六典》则尝试给政府和官吏规范统一且系统的操作依据蓝本,从而给中国行政法典的建设提供了深远的资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副词"终于"由非词的分立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与它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句子结构是"终于+AP、VP、S"。确定"终于"为副词的形式标志有两个:一是"终于"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做句子的谓语;二是除去"终于"后句意不受影响,有的句子甚至出现时间词。"终于"作时间副词始于魏晋时期,成熟于唐宋元明时期,清代又可作语气副词。其词汇化的主要因素是句法位置的变化和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创意,能不能想到前面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做到前面,哪怕比别人后知后觉一点点,但是你冲到前面去做了,就算领先。  相似文献   

17.
管仲与梭伦是中国先秦齐国和古希腊雅典城邦的著名立法者。由于历史传统不同 ,所处的政治环境和个人际遇迥异 ,他们在立法及执法监督权的归属、法律的实施约束范围、法律内容、处罚制度等法治观的许多方面表现出了巨大差异。管仲与梭伦不同的法治观对以后东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及法律文化的差异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唐船风说书"是日本江户时代以中日贸易为背景形成的一种口述史料,自其被江户幕府儒官林恕、林凤冈父子汇编为《华夷变态》以来,就被日本学者应用于清初中国史、唐船贸易史及日本对清关系史的研究中.国内学界因语言和文本解读的困难,至今未能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份珍贵史料."风说书"作为江户幕府海外情报搜集制度和清日贸易的产物,其史料价值是多方面的.除其本身所具有的文献学价值之外,不独对清初中日关系史、中日贸易史、文化交流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对清初政治史以及中国沿海地域社会经济史、航海史研究,甚至日本对外关系史研究来说,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9.
"开通道路"是道门科仪中常见的法事项目之一,其目的是打通前往阴间的道路,从而使亡魂顺利抵达幽冥地府。通过翻检明代《道藏》,我们收集和整理了"开通道路"仪式的相关史料,并对其进行筛选和梳理,进而从章信、符箓、偈文、灯幡等几个方面,对该仪轨的流程及细节予以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20.
从时下流行的几种关于“待字闺中”的“字”的解释入手 ,从文化学和训沽学的角度给“字”一个准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