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大片忽视了影片的伦理色彩、人文精神、思想深度,华丽的形式与苍白内容形成了巨大反差,奥斯卡情结、商业化追求和编剧的弱化是导致中国大片如此状况的原因;影片《英雄》摄取了众多中国传统元素,在暴力成为影片的突出场景时却难觅人性人文精神,它混淆了秦王统一霸业与人民和平愿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刺秦”历史观;电影作为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应该是诗、画、情、思的有机结合,而《十面埋伏》中的爱情恰恰缺乏人性的高贵和情感的深刻;过于强调娱乐性,过于追求风格的华丽与美艳,过度强调感官冲击力,导致《无极》忽略了对善良心灵的建构与升华,丢失了大片语义骨架之精深,没能成就大片的艺术精神境界;作为本土电影,《夜宴》“中国味道”甚淡,“东洋风味的汉文化表达”让观者有种找不到北的诧异,而对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隔膜和把握上的失控,限定了《夜宴》艺术品格的高度,商业票房意识的无限张扬,终使影片沦入整体空洞和庸俗命运;《满城尽带黄金甲》将精力财力都置于形式的豪奢、场面的恢弘、色彩的绚烂上,却缺乏对于剧本的精心构思,从剧情构思、人物性格到细节台词等,都采取从《雷雨》中“拿来”的拷贝方式,缺乏创造。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片忽视了影片的伦理色彩、人文精神、思想深度,华丽的形式与苍白内容形成了巨大反差,奥斯卡情结、商业化追求和编剧的弱化是导致中国大片如此状况的原因;影片《英雄》摄取了众多中国传统元素,在暴力成为影片的突出场景时却难觅人性人文精神,它混淆了秦王统一霸业与人民和平愿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刺秦”历史观;电影作为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应该是诗、画、情、思的有机结合,而《十面埋伏》中的爱情恰恰缺乏人性的高贵和情感的深刻;过于强调娱乐性,过于追求风格的华丽与美艳,过度强调感官冲击力,导致《无极》忽略了对善良心灵的建构与升华,丢失了大片语义骨架之精深,没能成就大片的艺术精神境界;作为本土电影,《夜宴》“中国味道”甚淡,“东洋风味的汉文化表达”让观者有种找不到北的诧异,而对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隔膜和把握上的失控,限定了《夜宴》艺术品格的高度,商业票房意识的无限张扬,终使影片沦入整体空洞和庸俗命运;《满城尽带黄金甲》将精力财力都置于形式的豪奢、场面的恢弘、色彩的绚烂上,却缺乏对于剧本的精心构思,从剧情构思、人物性格到细节台词等,都采取从《雷雨》中“拿来”的拷贝方式,缺乏创造。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片忽视了影片的伦理色彩、人文精神、思想深度,华丽的形式与苍白内容形成了巨大反差,奥斯卡情结、商业化追求和编剧的弱化是导致中国大片如此状况的原因;影片《英雄》摄取了众多中国传统元素,在暴力成为影片的突出场景时却难觅人性人文精神,它混淆了秦王统一霸业与人民和平愿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刺秦”历史观;电影作为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应该是诗、画、情、思的有机结合,而《十面埋伏》中的爱情恰恰缺乏人性的高贵和情感的深刻;过于强调娱乐性,过于追求风格的华丽与美艳,过度强调感官冲击力,导致《无极》忽略了对善良心灵的建构与升华,丢失了大片语义骨架之精深,没能成就大片的艺术精神境界;作为本土电影,《夜宴》“中国味道”甚淡,“东洋风味的汉文化表达”让观者有种找不到北的诧异,而对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隔膜和把握上的失控,限定了《夜宴》艺术品格的高度,商业票房意识的无限张扬,终使影片沦入整体空洞和庸俗命运;《满城尽带黄金甲》将精力财力都置于形式的豪奢、场面的恢弘、色彩的绚烂上,却缺乏对于剧本的精心构思,从剧情构思、人物性格到细节台词等,都采取从《雷雨》中“拿来”的拷贝方式,缺乏创造。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片忽视了影片的伦理色彩、人文精神、思想深度,华丽的形式与苍白内容形成了巨大反差,奥斯卡情结、商业化追求和编剧的弱化是导致中国大片如此状况的原因;影片《英雄》摄取了众多中国传统元素,在暴力成为影片的突出场景时却难觅人性人文精神,它混淆了秦王统一霸业与人民和平愿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刺秦”历史观;电影作为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应该是诗、画、情、思的有机结合,而《十面埋伏》中的爱情恰恰缺乏人性的高贵和情感的深刻;过于强调娱乐性,过于追求风格的华丽与美艳,过度强调感官冲击力,导致《无极》忽略了对善良心灵的建构与升华,丢失了大片语义骨架之精深,没能成就大片的艺术精神境界;作为本土电影,《夜宴》“中国味道”甚淡,“东洋风味的汉文化表达”让观者有种找不到北的诧异,而对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隔膜和把握上的失控,限定了《夜宴》艺术品格的高度,商业票房意识的无限张扬,终使影片沦入整体空洞和庸俗命运;《满城尽带黄金甲》将精力财力都置于形式的豪奢、场面的恢弘、色彩的绚烂上,却缺乏对于剧本的精心构思,从剧情构思、人物性格到细节台词等,都采取从《雷雨》中“拿来”的拷贝方式,缺乏创造。  相似文献   

5.
奥斯卡与商业化追逐中的中国大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片忽视了影片的伦理色彩、人文精神、思想深度,华丽的形式与苍白内容形成了巨大反差,奥斯卡情结、商业化追求和编剧的弱化是导致中国大片如此状况的原因;影片《英雄》摄取了众多中国传统元素,在暴力成为影片的突出场景时却难觅人性人文精神,它混淆了秦王统一霸业与人民和平愿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刺秦”历史观;电影作为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应该是诗、画、情、思的有机结合,而《十面埋伏》中的爱情恰恰缺乏人性的高贵和情感的深刻;过于强调娱乐性,过于追求风格的华丽与美艳,过度强调感官冲击力,导致《无极》忽略了对善良心灵的建构与升华,丢失了大片语义骨架之精深,没能成就大片的艺术精神境界;作为本土电影,《夜宴》“中国味道”甚淡,“东洋风味的汉文化表达”让观者有种找不到北的诧异,而对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隔膜和把握上的失控,限定了《夜宴》艺术品格的高度,商业票房意识的无限张扬,终使影片沦入整体空洞和庸俗命运;《满城尽带黄金甲》将精力财力都置于形式的豪奢、场面的恢弘、色彩的绚烂上,却缺乏对于剧本的精心构思,从剧情构思、人物性格到细节台词等,都采取从《雷雨》中“拿来”的拷贝方式,缺乏创造。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片忽视了影片的伦理色彩、人文精神、思想深度,华丽的形式与苍白内容形成了巨大反差,奥斯卡情结、商业化追求和编剧的弱化是导致中国大片如此状况的原因;影片《英雄》摄取了众多中国传统元素,在暴力成为影片的突出场号时却难觅人性人文精神,它混淆了秦王统一霸业与人民和平愿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刺秦”历史观;电影作为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应该是诗、画、情、思的有机结合,而《十面埋伏》中的爱情恰恰缺乏人性的高贵和情感的深刻;过于强调娱乐性,过于追求风格的华丽与美艳,过度强调感官冲击力,导致《无极》忽略了对善良心灵的建构与升华,丢失了大片语义骨架之精深,没能成就大片的艺术精神境界;作为本土电影,《夜宴》“中国味道”甚淡,“东洋风味的汉文化表达”让观者有种找不到北的诧异,而对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隔膜和把握上的失控,限定了《夜宴》艺术品格的高度,商业票房意识的无限张扬,终使影片沦入整体空洞和庸俗命运;《满城尽带黄金甲》将精力财力都置于形式的豪奢、场面的恢弘、色彩的绚烂上,却缺乏对于剧本的精心构思,从剧情构思、人物性格到细节台词等,都采取从《雷雨》中“拿来”的拷贝方式,缺乏创造。  相似文献   

7.
李磊 《今日南国》2006,(21):38-41
《十面埋伏》制作投资2.9亿元;《无极》耗资3.4亿元;平民导演冯小刚招来了1亿多人民币投资拍摄《夜宴》;就连热衷小制作、边缘电影的贾樟柯也将拍摄一部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的《刺青时代》……中国商业大片的投资蔚然成风。然而,中国商业大片更像是一座根基不稳的空中楼阁,故事的肤浅与薄弱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中国大片”一词并非传统词汇,在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没有收入该词。中国人最早对于“大片”的接触追溯到1994年11月首部引进大片《亡命天涯》。从那时起,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大片展开博弈,从起初的“狼来了”到今天的“与狼共舞”…  相似文献   

8.
盘点近年的国产商业大片令人喜忧参半。可喜之处是继2002年《英雄》诞生之后,经过电影工作者数年的不懈探索,2006年《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大片赢得空前高额的票房收益,既表征了其商业的成功和艺术的逐渐完善,又能指着中国商业电影的初步成熟;可忧之处则在于两片皆有忽视影片必须具备深刻的人文关怀意识,而将色情与暴力当成最大卖点之嫌。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估其题材选择、立意构思以及摄影、构图、色彩、音乐等视听元素的成败得失,以为促进这一商业电影类型的继续成熟和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镜鉴。  相似文献   

9.
所谓大片,在传统的概念里是指耗资巨大、具有全球票房的好莱坞电影。而我们的所谓国产大片,几乎是指特定的几部影片:《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黄金甲》。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接受,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几部影片在商业炒作和票房回报上是成功的,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商业影片在崛起和成熟?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0.
电影《英雄》是中国新世纪商业大片的代表性作品,其情节布局的缺陷一直为人们诟病。运用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katharsis”阐释,对电影《英雄》情节设计、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情感表达上的缺陷进行分析,探讨英雄悲剧性电影在叙事策略上应遵循的艺术规律,以启示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1.
<黄色墙纸>中的主人公"我"与<一小时故事>中的主人公马拉德太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她们所处时代的产物;她们都是男权文化中受压抑的女性,但她们的觉醒都是无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反叛也是无意识的反叛;她们都走向了相同的结局--终于自由了.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娃娃》成名的春树俨然已经是“80后”作家的代表,80后生人的“代言人”。她的小说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残酷青春小说”,她本人被视为“另类”。本文将以春树的《北京娃娃》为例探讨她的“另类”,寻找在她的另类背后隐藏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暴风雨>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一部传奇剧,<收藏家>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福尔斯的第一部小说.两部作品在结构上有着相似之处女主人公米兰达都被恶人觊觎并囚禁,但他们的命运和处境却截然不同.本文通过两个米兰达生活的不同环境、遇险后的不同的处境、遭遇到的恶的势力、爱情的经历的比较,来勾勒出莎士比亚笔下仙境一般的世界和福尔斯笔下的地狱般的世界,清晰地看到人类的美好理想和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痛苦和无奈.  相似文献   

14.
"驺虞"考辨     
<诗经·召南·驺虞>篇的"驺虞",历来争讼不一.通过对<诗经>研究的历史考察,参证文献资料,并对<山海经>的资料加以辨析,认为"驺虞"是兽名,后世视其神异,解作西方之神兽"白虎",对其崇拜,同时赋予了神话传说的内容,具有原始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敬献“德吉”是古代蒙古人普遍存在的一种习俗。青海蒙古人比较全面地继承了这一习俗。本文根据有关文献、田野调查,在阐明青海蒙古人敬献“德吉”习俗的构成、形式及具体举行过程的同时,从蒙古人的原始宗教信仰、文化心理结构入手,探究了这一习俗的渊源。有些学者认为敬献“德吉”习俗源于防毒。笔者认为,敬献“德吉”习俗不是源于防毒,而是与蒙古人原始信仰有着密切关系。原始时期的落后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统一命运的要求和平等获得天赐恩佑的宗教愿望共同生成了青海蒙古人敬献“德吉”习俗。  相似文献   

16.
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是西方伦理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学派。尽管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各自宣称"有德即幸福"和"快乐即幸福",但是二者都主张人的真正的快乐或者说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心灵的宁静、无纷扰。这两个学派都是对小苏格拉底哲学的发展,同时也对后来的西方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伊壁鸠鲁学派影响了功利主义,斯多亚学派影响了欧洲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相似文献   

17.
地藏堂贞二关于《儒林外史》语言“异质”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因为地文考察卧本的语言不宜由现代汉语的观点出发 ,且其“现代汉语观点”本身也欠准确。此外 ,地文将传抄刻印的错误以及北方官话和极少数下江官话词语在书中共现的现象视作异质成分 ,也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主题学和知识谱系学为批评维度,绘制了新时期文学中的“文化边缘人”谱系图,解读了“活动变人形”、“顽主”、“疯女人”、“最后一个”等人物形象的文化身份及其特征,梳理了每一类型人物的演变史,界定了“文化边缘人”的本质,并从多重视角阐释了这一“主题人物”的文化意义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晚年通过对人类学和俄国公社的研究,对那些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特别是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那些资本主义没有充分发展的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对这一理论的提出过程及意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形式新颖的"中国风"音乐大行其道。从传统审美角度来看,这种音乐形式无论在歌词、编曲、演唱方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符合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心理积淀有密切关系。但在这种音乐形式广泛流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反思,探索传播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