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用激光干涉法,在R113低过冷核态流动沸腾下,观测了小汽泡底部微液层,分析与探讨了实验误差及实验方法本身,实验表明:流动沸腾下,汽泡底部总存在楔形微层,外部主流对之无影响:汽泡在核化点处微层中心附近有干斑,一旦汽泡滑离,干斑不再存在.这一结果对进一步分析沸腾换热中微层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静态法实测了甲基叔丁基醚 -甲醇二元体在 0 .4— 0 .8MPa下的汽液相平衡数据 ,并进行了恒压下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用 NRTL和 Wilson方程关联了有关数据 ,结果表明实验数据可靠 ,NRTL模型拟合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索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理,利用高速摄像仪对沸腾汽泡在电场作用下的生长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电场作用下汽泡生长的动态图像.研究结果表明,电场作用下汽泡沿场强方向伸长,随着场强的升高,汽泡的脱离长径比增大,汽泡脱离壁面时的椭球外形更加明显;随着场强的增大,汽泡的脱离体积减小.分析了汽泡行为的变化对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汽液两相平衡测定的实验数据是热力学基础数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方面许多单位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不过用热力学方法来检验所得实验测定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工作还做得不够。本文提出用三种热力学方法来检验实验测定数据是否符合用热力学方法所推出的结论,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一个既考虑热力学非平衡的影响,又考虑汽、液相间相对速度的毛细管内带有汽化过程的两相流数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一致性及计算程序的实用化处理表明,它不仅可用来分析制冷剂在毛细管内的流动机理和特性,还可应用于小型制冷系统设计中毛细管几何参数的选择及系统的参数匹配。  相似文献   

6.
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某大型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满足蒸汽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对当前运行压力为1.6 MPa低压管网提出降压运行方案.分别对汽源及管网进行降压可行性分析,并做出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针对大型蒸汽管网用户普遍用汽压力较低的情况,管网降压运行可有效减少蒸汽在节流减压过程中的能质损失,提高汽源发电负荷,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从单个汽泡在过冷水中的振动方程出发,导出了汽泡破裂时噪声辐射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蒸汽在水下有限空间内喷注时喷注噪声的声源和辐射规律,并发现水的过冷度对噪声的声压级和频率影响非常显著,这一发现已被随后的实验所证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吡嗪在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形成包结物的稳定常数,进而测定了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根据测得的热力学参数,讨论了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吡嗪包结时范德华力、疏水作用、氢键以及从羟丙基-β-环糊精空穴释放高能水几种弱相互作用力对包结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吡嗪可形成1∶1的可溶性包结物,相溶解度呈AL型;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吡嗪在溶液中的包结过程,可以自发的进行(ΔG<0),且为放热反应(ΔH<0),同时也是熵减的过程(ΔS<0)。在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吡嗪包结过程中从HP-β-CD空穴释放的高能水、氢键和范德华力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利用经验模型计算的过程中,仅能对出口压力进行计算,且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较大误差的弱点,提出了用直接接触凝结(DCC)的理论求解汽液两相流的一维理论模型。计算升压装置的最大出口压力,分析其他参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汽液两相流在凝结激波前为泡沫流,在凝结激波后完全凝结成单相水的情况下,升压装置的出口压力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对均匀高压电场作用下平板池沸腾换热的强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在较低过热度的范围内电场对换热有明显的强化效果.场强越高,相同过热度对应的换热系数越高.在相同的场强下,强化系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结合试验结果对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在热流密度较小的范围内,对流换热占主导地位,电场强化对流换热使壁面过热度大大下降,导致相应过热度下汽泡的平衡半径提高,因此,抑制了核态沸腾.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汽泡的产生和运动成为影响换热的主要因素,此时过热度的变化不是很大,在相同的过热度下,电场可以减小汽泡的临界半径,使汽泡增多.在汽泡准备区,电场会影响汽泡的核化;在汽泡成长区,电场会影响汽泡的长大、变形和脱离;在非沸腾区,电场会影响单相流体的自然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11.
热力学几何方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角,在黑洞相变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介绍了黑洞相变研究中三种主流的热力学几何方法:Weinhold几何、Ruppeiner几何以及Quevedo的热力学几何方法,综述了上述三种热力学几何方法的提出、优势、不足及其在黑洞相变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相关跳频通信系统中频率序列的检测以及纠错译码,并从第三方接收的角度探讨了相关跳频信号的接收、译码以及转移函数反推的复杂度。分析结果表明:相关跳频通信并不是一种抗截获的无线通信方式,其通信安全是建立在转移函数机制上的。转移函数反推的复杂度非常高,给相关跳频通信体制提供了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实践美学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到现在,在思维方式上经历了从主客二元对立的反映论到打破主客对立、实现主客统一的存在论的转变过程。实践美学思维方式的这种转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马克思实践观本身包含着存在论的思想维度;其次,实践美学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其本身的理论自足性也要求这种转变;第三,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某些问题的批评,为其思维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参照性视野。实践美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对自身和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有关企业战略管理学说中主张伦理因素只是作为战略管理中防止道德风险的"外生变量",以及认为伦理信念是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的两派观点,认为在企业战略决策中,伦理因素是外在约束和内在动力的统一,应该在企业战略管理的信念假设、决策选择、评估程序上,利用企业伦理中的宏观契约论逻辑层次和"演绎性论证程序"方法,建立企业战略规划——伦理决策模型,把企业经营的伦理边界条件和内在道德驱动力明确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整体进程,让企业在战略管理中确保伦理决策更加清晰化、流程化,避免企业决策的长期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平衡后各组分逸度系数相等的平衡判据来描述两相中各个组分的分配情况,但该法无法进行两相由非平衡初始状态达到平衡状态这一非平衡热力学过程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引入扩散方程来描述液相和气相各个组分由接触到稳定过程的方法,建立了描述两相非平衡态扩散过程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分阶段求解模型的求解算法,并运用该法对PVT筒中气液两相系统由接触到稳定过程的状态进行了分析,得出系统全程压力变化规律及平衡状态下随高度变化的甲烷浓度分布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从而为非平衡态相变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平衡与非平衡两类相变的临界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一般非平密相变系统的规格化模型出发.注意到平衡相交与非手衡相变两者临界行为的差异与相似性,重点考察了两者在参考态、势函数、相关函数、可标度性、临界指数、标度律和普适性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讨论了两者的临界统一性。即平密相变临界现象可作为非平衡相变临界现象的一种特殊极限形式而含于同一理论体系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两者的临界相似根源。  相似文献   

17.
实施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来越多的政府已经意识到只有接受全新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洗礼、构造出一个信息时代的政府形态,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形成的今天有所作为。发展电子政府的深刻意义就在于改变政府的运行模式,整合政府职能,提高国家的整体素质。而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引入电子政务,成为所有政府目前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初期,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文章从实施电子政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探讨电子政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解放斗争胜利后 ,民族主义面临艰巨的国家建设任务。然而 ,从革命到建设要经历一个漫长、艰难的转型过程。在转型时期 ,由于历史惯性的影响 ,使民族主义者仍习惯于采用革命性的方法处理国家建设难题。这种奋斗目标与具体手段上的相互背离 ,使新兴国家陷入极大困境。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社会主义本质有多种不同的理解。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和本质特征的统一 ,动态与静态的统一。社会主义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体现在各个时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具体实践之中。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实际上就是运用与时俱进的观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双向嵌入观的视角,深入研究本地企业由外生性被动嵌入向具备内生性优势的主动嵌入转变的过程中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内部竞合关系的演进。在对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间竞合关系演进历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即垂直竞合阶段、水平竞合阶段及网络竞合阶段,并详细阐述各阶段的生成动因、演进路径及主要竞合模式。据此构建起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以期为我国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