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唐代藩镇割据势力比较重视商业活动,不仅颁布了一些保护商业的措施,而且实行官榷以垄断商业,通过征取商税来获得巨额费用。个别藩镇借助商人力量来支持自己的割据,而许多商人则通过与藩镇的结交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的提高,藩镇对商业利润的需要,构成唐代藩镇重视商业的社会条件。尽管唐代后期商人与藩镇的关系密切,在经济上相互勾结,但商人并不可能对当时的政局有多大的影响,不可能成为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民族融合和唐代藩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藩镇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在唐代长期延续而不被消灭?这些问题,在众多的研究论著中,我们特别重视范文澜、陈寅恪两先生的观点。范老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天宝时期的腐朽政治,使唐朝西、北边境少数民族内附人与汉族在经济文化上的融合过程,采取了战争的形式。他又指出,随着落镇割据的结束,内附人与汉族的融合也基本完成。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断言:“质言之,唐代安史乱后之世局,凡河朔及其他藩镇与中央政府之问题,其核心实属种族文化之关系也。”这些对藩镇割据深刻的历史洞察,给我们很大的启迪。现就唐代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来分析藩镇问题。旨在说明中国西、北边地少数民族与李唐政权错综复杂的关系,怎样造成了藩镇割据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3.
藩镇割据是唐代后期重要的政治现象,也是唐史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仅据中国知网统计,发表于各种期刊的以"藩镇"为题的论文及硕博论文不下百余篇,其中有关"藩镇割据"的论文就有四十篇左右,并且多为新世纪以来之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近年以来的藩镇割据研究呈现出不断扩大和深入的趋势。然而,有关藩镇  相似文献   

4.
略论唐五代商人和割据势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问题是唐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颇有进展。但是一般论者都忽视了商人在割据中所起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商人和割据势力的关系,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有助于对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有进一步的认识。五代十国政权是唐后期藩镇的延续,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本文兼及五代时期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 科举制萌芽于南北朝,初创于隋而完善于唐。它是适应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和政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唐代科举对唐朝政治发生了重大影响,为其培养和选拔了大批有用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唐朝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对唐代文学的发展和兴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的原因以及科举制度本身发展的不完善性,唐代科举也产生了种种流弊。本文拟对唐代科举的意义及其流弊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胡族婚俗与唐代寡妇再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寡妇再嫁在唐代是一普遍现象。对此研究者或认为唐朝是一开放时代 ,唐人贞节观念淡薄所致 ,或认为法律允许 ,亲属认可等。本文认为 ,唐代寡妇再嫁主要受胡族婚俗影响。而胡族婚俗是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现象 ,胡人视寡妇再嫁为正常事 ,根本不存在“失节”观念。唐人中的胡族成分很大 ,胡族血统较浓 ,胡风唐渐 ,唐代的寡妇再嫁便成了自然事。故用“贞节”观念来限定它似不恰切。文章在对唐人中的胡族成分、胡族婚俗、唐代寡妇再嫁状况以及唐人观念作一番考察的情况下得出结论。同时认为唐代寡妇再嫁对唐前期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緒言唐代兵制的衍革,約可分为府兵、彍騎和方鎮兵等三个階段。新唐書五○兵志:“唐有天下二百余年,而兵之大勢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变而为彍骑,彍騎又廢,而方鎮之兵盛矣。”这里不僅集中說明了唐代軍事制度兴廢变革的歷程,而且还透露出唐皇室統治集团跟地方軍閥彼此攘夺軍权的这一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关系。唐初府兵制基本上仍系承襲拓跋魏、楊隋以來建筑在農村公社及其相适应的均田法基礎上的旧制。武后时,由于商業資本开始作空前的發展,庄園經济普遍發达,均田法便在農村内部土地私有化和大土地所有者進攻的过程中加速趋于崩潰,府兵制也就随之瀕于瓦解。唐政府为了挽救其軍事統治  相似文献   

8.
宁欣 《河北学刊》2008,28(3):53-56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一个时代。开放与兴盛是唐代留给世人最为深刻的印象,也是唐史研究领域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中国唐史学会与河北学刊杂志社联合组织了这组专题讨论。通过回视唐代的开放与兴盛,可以发现,唐代的开放首先源于开放的大民族的观念,唐时已经不隔华夷,这种初步形成的"华夷一家"观念,不仅超越了前人,对后世的华夷观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唐代的对外开放是多方位的。在丝绸之路上流动着的不仅是物质资料,还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唐代对外文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也就是说,既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又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地吸收外来文化。第三,唐代通过强大的经济实力、册封制度和羁縻府州制度,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民族关系与相对平稳的外部环境,从而为开放和兴盛提供了政治保障。相反,当国内发生像"安史之乱"这样大的社会动荡,或晚唐政治极端腐败之时,唐代的开放则处于停滞的状态。从今天看来,唐代的开放有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留给后人许多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唐代对外开放中的许多特点和经验,值得我们今天进行深入审思,从历史得到的经验是,只有全面而持久的开放,才是国家繁荣和民族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9.
张国刚 《河北学刊》2008,28(3):50-5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一个时代。开放与兴盛是唐代留给世人最为深刻的印象,也是唐史研究领域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中国唐史学会与河北学刊杂志社联合组织了这组专题讨论。通过回视唐代的开放与兴盛,可以发现,唐代的开放首先源于开放的大民族的观念,唐时已经不隔华夷,这种初步形成的"华夷一家"观念,不仅超越了前人,对后世的华夷观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唐代的对外开放是多方位的。在丝绸之路上流动着的不仅是物质资料,还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唐代对外文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也就是说,既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又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地吸收外来文化。第三,唐代通过强大的经济实力、册封制度和羁縻府州制度,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民族关系与相对平稳的外部环境,从而为开放和兴盛提供了政治保障。相反,当国内发生像"安史之乱"这样大的社会动荡,或晚唐政治极端腐败之时,唐代的开放则处于停滞的状态。从今天看来,唐代的开放有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留给后人许多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唐代对外开放中的许多特点和经验,值得我们今天进行深入审思,从历史得到的经验是,只有全面而持久的开放,才是国家繁荣和民族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0.
勾利军 《河北学刊》2008,28(3):56-58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一个时代。开放与兴盛是唐代留给世人最为深刻的印象,也是唐史研究领域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中国唐史学会与河北学刊杂志社联合组织了这组专题讨论。通过回视唐代的开放与兴盛,可以发现,唐代的开放首先源于开放的大民族的观念,唐时已经不隔华夷,这种初步形成的"华夷一家"观念,不仅超越了前人,对后世的华夷观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唐代的对外开放是多方位的。在丝绸之路上流动着的不仅是物质资料,还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唐代对外文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也就是说,既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又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地吸收外来文化。第三,唐代通过强大的经济实力、册封制度和羁縻府州制度,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民族关系与相对平稳的外部环境,从而为开放和兴盛提供了政治保障。相反,当国内发生像"安史之乱"这样大的社会动荡,或晚唐政治极端腐败之时,唐代的开放则处于停滞的状态。从今天看来,唐代的开放有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留给后人许多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唐代对外开放中的许多特点和经验,值得我们今天进行深入审思,从历史得到的经验是,只有全面而持久的开放,才是国家繁荣和民族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1.
杜文玉 《河北学刊》2008,28(3):58-60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一个时代。开放与兴盛是唐代留给世人最为深刻的印象,也是唐史研究领域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中国唐史学会与河北学刊杂志社联合组织了这组专题讨论。通过回视唐代的开放与兴盛,可以发现,唐代的开放首先源于开放的大民族的观念,唐时已经不隔华夷,这种初步形成的"华夷一家"观念,不仅超越了前人,对后世的华夷观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唐代的对外开放是多方位的。在丝绸之路上流动着的不仅是物质资料,还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唐代对外文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也就是说,既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又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地吸收外来文化。第三,唐代通过强大的经济实力、册封制度和羁縻府州制度,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民族关系与相对平稳的外部环境,从而为开放和兴盛提供了政治保障。相反,当国内发生像"安史之乱"这样大的社会动荡,或晚唐政治极端腐败之时,唐代的开放则处于停滞的状态。从今天看来,唐代的开放有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留给后人许多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唐代对外开放中的许多特点和经验,值得我们今天进行深入审思,从历史得到的经验是,只有全面而持久的开放,才是国家繁荣和民族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婚姻开放的盛唐,上层社会出现了"惧内"之风.各种原因的"惧内"现象不胜枚举:有因不尊夫人遗言惧其阴魂而丧命的[1];有因其怕妻而丢官的[2].这种状况似乎向人们表明女子的社会地位有很大提高,妻子成了婚姻家庭生活的主宰.史学界对这一问题也投入了极大关注,许多学者也认为这种"惧内"风反映了封建男尊女卑下的"内刚外柔……女子地位的提高"[3].不能否认,唐代社会的开放性,使得唐代妇女相对于后世封建社会妇女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当我们从当时女性的法律经济地位,社会道德的舆论倾向,妻妾在家庭中的境遇以及社会放荡的习气几个方面综合考察分析后看,笔者认为男尊女卑这一封建时代婚姻家庭的基石,就是在唐代这个十分开放的时代也是不能一笔勾销的."惧内"风下隐藏着更深刻的女性的悲哀.  相似文献   

13.
试析唐代奴婢和其他贱民的身份地位(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唐代奴婢,居于贱民的底层,是当时社会上身份最低、受奴役最深的一个阶层,却是唐代社会阶级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唐代“良人”“百姓”“奴婢”“贱民”的范围在唐代社会阶级结构中,存在着等级制度。如地主阶级中有士、庶的等级划分,在贵族、官僚集团中有品级高低的区别,甚至法律规定他们在车服、器用等方面都不得任意僭越。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没有象西方国家那样形成封建土地制的等级结构,因而不存在全国土地全部逐级封赐的制度,贵族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不存在土地关系上的有条件占有制,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我国佛教史学的繁盛期,在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自幼浸润于传统文化当中的唐代高僧,他们或通过官学、私学,或通过寺学等多种途径接受儒家传统的经史教育,并将这种学术背景展露于其著述当中.因此,唐代高僧编撰的佛教史籍,不仅继承了传统史学的体裁和观念,而且为我们留存了中古社会的大量史料,特别是佛教史料.  相似文献   

15.
唐代商人社会地位逐渐提高,主要表现为商人经济势力膨胀,并向政治渗透,商人获得一定的文化教育权利,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已受到正面宣传。政府扶商政策是商人地位提高的前提。社会商品经济繁荣是商人地位提高的基础。土地兼并及均田制的废弛为商人地位提高提供了大好机遇。开放的社会风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商人地位提高,促使唐代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及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亦为宋代商业的鼎盛繁荣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唐代官学     
官学,作为统治阶级传授管理国家的经验、培养治国人才的场所,一直为中国历代统治者重视.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和长期战乱的影响,官学一度时兴时废.直到唐代,封建官学才重新兴盛起来.唐代官学的发展与唐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唐代的官学制度,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唐代社会发展状况,还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历史借鉴.因此,本文拟据有关资料,对唐代官学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唐代体育与唐代社会开放风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是时代精神风貌的标志,既反映着社会开放的程度,也促进着社会开放风气的形成。本文拟遗过唐代蓬勃开展的体育活动,对它与当时社会开放风气的关系作一探讨,以期对唐代社会开放风气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唐代山水诗在唐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有一大批山水诗人外,其他许多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都写过部分山水诗。唐代山水诗在继承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田园山水诗传统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空闲凄清、深沉冷寂的风格,这种风格一方面与唐代某些文人避免政治,隐居山林及当时各种社会矛盾何关,另一方面,与唐代禅宗的盛行也有内在的思想联系。本文仅就后一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一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并未形成繁荣局面,其内容主要是田园风光和自然景物,陶渊明和谢灵运是其主要代表。陶诗长于田园风光,沈德潜认为陶诗“清远闲放,是其本色”(《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上  相似文献   

19.
崔致远是朝鲜公认的汉文学鼻祖,也是朝鲜统一新罗和唐代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在唐期间,崔致远创作了不少赠酬诗、送别诗、纪德诗、述怀诗,记录他的生活和交游,并以此抒情写意。同时,他的汉诗还描绘了唐代社会的拜见礼仪、请托行卷、江南风俗、社会战乱以及名胜美景。崔致远用诗歌这种艺术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唐代社会画卷以及中朝文人交流的场景,也表达了其中国情结,至今仍有历史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葛承雍在1988年《人文杂志》第6期发表如题文章认为,伴随着唐代社会环境的转变,一个不同于前代后朝新型知识分子的群体崛起,他们的整体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参政观的改变.唐代知识分子由于置身于前代门阀统治终结和后期高度集权专制统治即将过渡的时期,所以,他们对参政不持犹豫态度,他们参政观是一种胸图大志,积极有为的进取思想.仕途观的改变.唐代知识分子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