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忽必烈建元后,设立了多种转运司,办理征税上供、转输物资等事务办理。这些转运司主要包括地区性转运司和专门转运司两类。地区性转运司又可分为随路转运司和都转运司两类。此文主要通过研究地区性转运司的设置概况,探讨了元初的政局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2.
元代财赋运转机构——转运司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运司设置于五代时期。其主管官吏称转运使,始见于唐。转运司的权力在宋代发展至顶峰,兼管民事、司法、监察、财政及军事等职。至元代,转运司开始走向下坡路,权力范围明显缩小,只负责财政事务,如催征赋税、办理上供、转输物资等。目前史学界对宋代转运司的研究颇多,而对元代转运司研究较少。笔者认为此时正是转运司变迁的关健时期,通过考证元世祖朝转运司的沿革过程,可以探究出元初转运司不能稳定确立并从此走向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盐官的设置是元代盐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元一代,南北得以统一,元统治者对全国较大的几个盐运司的官员进行了统一设置,并罢去一些规模较小盐司的官员,这反映了统一局面下元统治者宏观调控,抓大放小的管理思想.随着盐务管理体系(盐运司一分司一盐场)的建立,元统治者整合金代盐官体系和元初转运司体系,相应建立了盐官体系,进而推广至南方产量较大的两淮、两浙及福建盐区.这是全国统一局面下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央垄断盐业,加强中央财权的重要表现.元代盐官体系盐运司官员设置的规范化使元代盐法在理论上臻于完善,并成为明清盐官设置的样板.  相似文献   

4.
与前代不同,宋初宰相不理财,但在王安石创置制置三司条例司、领导变法之后,宰相理财制有所恢复,并使宋朝财政制度由三司一元理财体制,转变为宰相领导的制置三司条例司(或司农寺)—提举常平司理财和户部尚书所领的户部—转运司理财的二元理财体制.在宋代中央财政制度变迁中,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创置和罢废是关键,而制置三司务例司置废过程中各个利益集团的博弈更是推动北宋中央财政制度变迁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上篇论述了宋代各路转运司——州——县三级机构体系对矿冶业的兼管职责及作用,下篇将论述其他机构如发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经制熙河兰会路边防财用司等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履行的兼管职责。  相似文献   

6.
宋代统治者为防止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首次在路这一高层政区设立多个互不统属的机构,如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等,它们共同掌管一路内的各项事务.在处理地方日常事务时,路级机构间存在一定的职责分工,而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时,路级机构间又必须紧密联系、合作共事.宋代路级机构在地方政务中的分工与合作,推动了宋代地方事务处理的专业化,降低了工作强度,同时权力的分散与交叉也有效防范了地方分裂割据,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宋刑统》是宋代的基本法,其内容大致与唐律相同。此外,宋代还编定了许多敕、令、格、式等,为特定机构和特别事项制定专法,这在历史上是十分突出的。仅据《宋史·艺文三》载,有关财经方面的立法就有陈绎编的《熙宁编三司式》、庆历时纂集的《三司条约》、《元丰户部敕令格式》、王珪编的《在京诸司库务条式》、《转运司编敕》等。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8.
贾玉英 《中州学刊》2007,(6):181-185
唐朝京畿管理先后采用雍州、京兆郡、京兆府、京畿道等统领制。宋真宗景德年间设置了开封府界提点司,京畿管理出现了开封府界特别路区。宋仁宗皇祐年间曾一度改开封府界特别路区为京畿路。宋神宗朝设开封府界提举常平司、提举保甲司等机构。宋徽宗朝时而置京畿路、时而恢复开封府界特别路区。南宋京畿管理演变为临安府长官兼任浙西安路抚使的大总管府路管理模式,完成了京畿管理由地方性向中央特区化的演变进程,并对元明清时期的京畿管理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金代胡里改路 ,是金代管辖东北部边区的行政机构。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和这地区的出土文物 ,对胡里改路的治所和辖区、居民及其族属等问题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宁安县东京城镇出土的金代官印"上京路军马提控木字号之印"是金代晚期上京路高级军事将领印信.它不仅为金国、东夏国的官制、兵制、行政建置、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考古学、历史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金代宫廷政治中,有一点与历代不同,即几乎没有阉宦之祸。其主要原因为“金法置近侍局尝与政事,而宦者少与焉”。①即金代宫廷中参与政治的是近侍而不是宦官。近侍局是殿前都点检司下属的一个机构,其职能是“掌侍从,承敕令,转进奏贴”,②即是一个侍从皇帝上传下达的机构。其成员即近侍有:“提点,正五品(泰和八年创设)。使,从五品。副使,从六品。直长,正八品(大定十八年增二员。奉御十六人,旧名入寝殿小底。奉职三十人,旧名不入寝殿小底,又名外帐小底,皆大定十二年更)。”③近侍局在金代初期不见于史籍,到熙宗时才有大兴…  相似文献   

12.
元朝国家在各主要河渠和路设置河渠司 ,各河渠司制定管理分配灌溉用水的规则即“水分”“用水则例” ,并加以实施。元人肯定河渠司的建置 ,对河渠司的分水工作以及分水之利弊都有自己的认识。这些 ,对于今日西部开发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女真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中,影响金代政治、经济、文化走向的金代士族因为战争、移民、迁都,以及科举仕进、朝廷党争、士人贬官隐居等造成空间流动,形成了与金源文化向金代文化发展相伴随的社会文化现象。总体来说,家族流动一方面增强了家族文化的影响,带动了多元地域文化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也从整体上提高了金代文化、文学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金代的质子制度具有与猛安谋克制度配套执行,征质范围广,人数多,民族构成复杂,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和实际构成"质子性人口徙动"等显著特点,反映了金代民族关系的实际状况和基本格局。金代的质子政策,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论宋代各级地方机构的矿冶业管辖权(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矿冶业管理,除由逐级专职机构(各矿场监官、江南诸路提点坑冶铸钱司等)负责外,地方众多机构亦加以兼管,在这些兼管机构中,以各路转运司——州——县三级机构的兼管最为重要,形成了一个长期而稳定的地方兼管体系;此外,发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经制熙河兰会路边防财用司等机构的兼管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这一现象,今人尚未研究,本文试作探讨。由于兼管机构众多,文章篇幅有限,故分为上、下两篇探讨之。  相似文献   

16.
十二世纪初,生女真完颜部以阿什河、拉林河流域为中心,起兵反辽,建立了金朝,与南方宋朝对峙。金朝上京路所辖蒲与、胡里改、速频三路管辖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黑龙江省金代遗迹和文物十分丰富。一般说来,辽代文物和唐代的甚多相似,有些金代文物与辽、宋、元代的同类品难以分辨,充分体现了本期我国南北地区汉族和各兄弟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日益紧密。  相似文献   

17.
金代的奏事制度是在吸收借鉴辽宋旧制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政治需要进行改革后的结果。这套制度初步颁行于熙宗时期,世宗时日臻完善。在此制度下,皇帝每日在前殿听取宰臣及御史等奏事官汇报军国要务,侍卫、谏官及修起居注官等作为陪奏官亦参与其中。在前殿听政之外,金朝皇帝为了防止言路壅蔽,又通过内殿召对、请对与转对等手段,使更多的官员获得奏事资格,由此扩大了君主的信息渠道。金代的奏事制度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其制定的前殿奏事班次、侍卫与近侍陪奏制度以及下跪奏事之仪皆被元朝所继承,并对后世朝会仪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实施转方式调结构时期,技术创新不断深入、产业结构主次重新排列、制度安排侧重点调整,都会对充分就业带来影响。在影响就业的诸多制约因素中,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制度安排属深层次影响因素。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是决定就业总水平及变动的重要动力,而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演变的结果既取决于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制度安排是否顺应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的要求。因此,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有的放矢地促进社会就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西夏时期黑水城地方设监军司,黑水监军司既是地方行政单位又是军事机构,黑水监军司中设转运司和仓储库局,同时,监军司受经略司管辖。黑水城地方各部门官职及其品秩较为明确,黑水监军司中刺史的职能更多地体现出监察功能的一面。西夏政权通过经略司、刺史、转运司、库司的政务运行限制黑水监军司权限,显示出中央集权的趋势。西夏末期,黑水城地方建置似乎兼具监军司和州城制度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20.
宋朝的海外贸易管理,主要由福建路的泉州、广南路的广州、两浙路的杭、明州市舶司,即所谓“三路舶司”承担的,但关于“三路舶司”的始置时间、设置原因以及对我国海外贸易管理的影响等问题却众说纷纭,本文经过分析后认为,广州市舶司的设立源于对战争的支援,是朝贡贸易的遗产;两浙市舶司的设立则是为了管理国内商人下海,标志我国由大陆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迈进;而泉州市舶司的设立则源于新航线的开辟,显示了我国人民对南海区域的新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