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春芳 《学术交流》2005,(12):208-211
伴随中国出版业的转制,急需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出版人才。但是,目前的出版教育却滞后于出版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现代出版产业缺乏理性认识、学科地位未确定、培养模式滞后、课程设置错位、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教材可选择性太小、教学方法偏重课堂讲授,等等。所有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瓶颈。鉴于出版教育内在结构具有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特殊性,加快中国出版教育的发展,必须三者携手,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出版资源,形成相互促进、良性共生的和谐关系,才能适应现代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为中国出版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2.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决定一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处地位的关键性因素.希冀立于世界经济强者之林的中国产业界必须将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置于发展首位.文章在对"钻石理论"进行评鉴基础上,结合我国客观实际,将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大类,由此构成研究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理论分析基础,为切实提高我国产业国际...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集群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的基础上,选浙江衢州、山东东岳和内蒙古丰镇作为我国氟硅产业集群发展的三个典型代表,采用GEM-AHP模型,对氟硅产业集群现阶段的竞争力构成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块状经济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章成  常敏 《浙江学刊》2004,(5):169-172
浙江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正是借助了块状经济的崛起.发展至今的块状经济究竟如何在国际经济新形势中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必须从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其竞争力现况入手.本文通过全面深入剖析块状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在综合考虑特定区域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上,构筑块状经济竞争力三步评价的方法,并以杭州较典型的块状经济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魏志明 《江右论坛》2007,8(1):43-46
今天的数字化技术已催生出版业向更高的出版方式转型.《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推进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为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开展了有关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大陆地区)的调研活动,形成了数字出版产业报告,我们摘要刊发该课题的主报告,以期读者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状况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个课题报告能为出版业在升级发展过程中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出版人才的评估中,应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即迅速发展的出版产业与出版人才总量不足的关系;高质量的出版要求与出版人才素质不相适应的关系;出版人才自由发展与人才有计划、分方向培养的关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与强调团队合作、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熙 《江右论坛》2007,8(1):47-52
今天的数字化技术已催生出版业向更高的出版方式转型.《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推进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为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开展了有关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大陆地区)的调研活动,形成了数字出版产业报告,我们摘要刊发该课题的主报告,以期读者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状况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个课题报告能为出版业在升级发展过程中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结合产业集聚特征明显、纺织产业发展较具代表性的浙江省五地市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纺织产业集群发挥独特"集群效能"的内在机理以及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其次,选择浙江省较有代表性的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五地市(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研究结论与现实背景,就如何通过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与改善集群效应以提高浙江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1年2月25日下午,首届黑龙江省出版奖表彰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求是学刊》执行主编李小娟编审、副主编李宏弢副教授出席了表彰大会。黑龙江省出版奖是由省政府设立、以省政府名义表彰的省内新闻出版届的最高奖项,具有很高的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该奖每三年评选一次,致力于推动全省新闻出版业界全面实施品牌战略、精优战略和人才战略,加快形成省内新闻出版产业的名优梯队,增强新闻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数字产业已经成为中美数字经济战略博弈的焦点。文章基于统一后的中美数字经济产业分类口径,构建数字产业竞争力指数测算框架,对两国数字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字化赋权硬件基础设施产业和数字化赋权软件基础设施产业竞争力超过了美国,但是仍面临着生产效率短期内难以追平美国、产业竞争力的长期提升遭受制约等问题;美国数字化交易产业和数字化媒体产业竞争力高于中国,但中国依靠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不断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产业竞争力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中国应把握在数字化产品制造上成本低、规模大以及5G等新兴技术应用的优势,加大对于龙头数字企业的培育力度,以带动数字交易和数字媒体的发展,时刻注意防范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风险,不断提升数字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技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然而面对的国内外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强,提高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势在必行。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竞争力考察后发现,多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有明显提升,但是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贸易比较优势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为低下。为最大限度地获得服务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我国可施行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侯欣洁  乔兰 《创新》2014,(3):43-47,70
当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但数字出版内涵的界定仍具有阶段性特点。界定的重心从印刷发表扩展到复制传播与新技术存储层面,专业性编辑"去中心化"现象明显,由此,出版产业链条中的不同企业格局和地位发生较大变化。从微观产业环境角度来看,数字出版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出现了主体身份单一化和多元化同步的情况。而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逻辑也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导向博弈、社会阶段更迭、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低碳经济选择产生共鸣,呈现出一定的战略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出版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表明,出版业是一个高度的技术依赖型行业。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出版业正经历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出版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如产业链整合、版权保护、人才建设和集群创新等方面制约技术创新的一系列问题。在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在外经贸活动中相当活跃,具有一定的目标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众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初步具备了国际化的发展能力。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还受到管理能力不足,融资难的制约,整体研发能力不强等因素。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产业自生竞争力是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等理论的结合。产业资源配置能力、微观企业的赢利能力、产业组织效率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是构建产业自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方面。对于黑龙江省而言,应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深化产业集群等措施来提升产业自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现代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流通业竞争是由产业拓展力、经济效益力、营运获利力、资本运营力和流通主导力五个因素决定的。我国流通业竞争力的现状为:资本运营力较强,经济效益力和流通主导力居中,竞争力一般,产业拓展运营力较强,经济效益力和流通主导力居中,竞争力一般,产业拓展力和营运获利力较弱。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分和地区是我国流通业竞争力强的部分,西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是竞争力弱的部分。把握这一现状,对提高我国现代流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制造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北京市“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战略的背景下 ,文章以制造业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对北京市制造业竞争力从不同侧面展开研究 ,首先对北京市制造业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定位分析 ,其次剖析北京制造业的产业结构 ,考察其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及其产业链的延伸情况 ,再次重点考察北京制造业产业的技术结构 ,探讨北京市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路径。最后对北京市制造业的医药、汽车、石化及机械制造业四个重点行业的竞争力状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慧玲 《创新》2012,6(2):121-125,128
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2005年为基期、2009年为报告期,对广西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力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制造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力较强,但产业结构欠佳,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规模也偏小,需要提升产业的规模。  相似文献   

20.
衣保中  张立伟 《创新》2014,(4):44-48,90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文章运用ROXY模型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数字出版产业空间发展态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出版业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发展态势;东部和中部地区出版业向扩张态势发展;西部地区则长期处于衰退状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西部地区数字出版产业空间衰退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西部地区数字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