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新世纪唯物辩证法生长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少波 《学术研究》2001,2(11):36-40
本文阐明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总结党的历史所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不仅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而且是推进党的理论工作、实现理论创新的正确道路.在新世纪,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三个代表"要求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紧密结合,就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论文还从上世纪社会实践形态、特点的演变及新世纪社会实践的发展趋势,提出应加强对社会交往实践、对现代思维方式进行认真研究.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它的灵魂--唯物辩证法理论创新的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学说,中介,本来是其应有之义,是其重要的一个范畴,因为,“一切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103页)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理论宣传和教学中,讳言中介,有意或无意地把中介范畴遗弃在一边,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事情。今天,人们一再把中介问题提出来讨论,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发展国民经济,必须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把农业摆在首位,以农轻重为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这是毛泽东的光辉经济思想,也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毛泽东首创的农轻重方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原理和社会主义建设新鲜经验三者有机结合的升华。重视农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然而,过去重农抑商,却有历史的局限性。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4.
<正> 方法论中的任何新思维都将产生新的概念,为了从本质上概括这种新概念,有必要引进新的哲学范畴.本文试图将惯性做为一个哲学范畴引进唯物辩证法,以期能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贡献一点可供参考的思想方法.一、让惯性走出力学领域惯性最初只是做为一个力学范畴提出来的.168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古典力学的三条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任何一个物体都保持静止的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物体受力的作用被迫改变这种状态."根据这条定律,人们把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王夫之哲学的最大特点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进行了较完美的结合,呈现为中国“朴素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的成熟形态”和“朴素形态的唯物辩证法发展的高峰”①。那么,为什么王夫之哲学是朴素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成熟形态”和“发展高峰”?它具有哪些朴素唯物辩证法的特征?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进而揭示王夫之哲学卓越的历史地位和独特价值。王夫之哲学具有四个明显的朴素唯物辩证法特征。一、“实有”范畴的崭新概括中国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哲学在探讨世界本原问题时,大多没有摆脱具体物象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主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①具体说,可以概括为:恢复和阐发了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提出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历史辩证法以及唯物辩证法如何在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上灵活运用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反复强调以实践为基础、以客观实在为出发点、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批判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认识路线,系统地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和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强调坚…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而缺乏批判性思维则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西方很多国家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非常注重批判性思维教育。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但由于教学目的上的偏差以及教学方法上的缺陷,致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没有为学生所理解和掌握。从教师角度来说,纠正教学上的偏差、改善教学方法是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9.
中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概念。中介作为事物联系的环节,使一切事物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又由于联系的多样性,使世界成为多样性的统一;中介还促使事物由相互作用而引起运动、变化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它发挥了杠杆功能、传动杆功能、过渡功能和融合功能。  相似文献   

10.
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及其未来发展的探讨,近年来受到相当的重视。笔者就讨论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谈几点认识,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的定义,与其他六个有关定义和命题之间,是有区别的统一关系。有的近年来在辩证法研究方面有相当影响的学者。不久前撰文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可以概括出五个关于辩证法的主要的基本命题,其一,就是小标题所用的恩格斯的定义;其二,辩证法是毫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列宁);其三,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列宁);其四,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1.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方法论,对其实质和核心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在学术界居主导地位的思想是“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有些绝对化,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2.
协同学是西德科学家赫尔曼·哈肯于本世纪七十年代创立的一门新学科。它研究各种不同系统(包括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在一定外界条件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互相作用产生的协同效应,从混纯状态向有序状态,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以及从有序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发挥”,其中,特别是在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的问题上,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 关于矛盾的普遍性,毛泽东同志作了精确、全面、彻底的科学概括。他说:“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0页)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从空间上说,不论在什么地方,从时间上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存在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两个方面的含义是缺一不可的,无论缺少了哪一个方面,都不可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贯彻到底。都会给否认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形而上学观点留下空隙。  相似文献   

14.
TRIZ从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主客体相互作用规律等方面对唯物辩证法进行实用主义演进.这意味着哲学可以有用,也能沿着实用主义之路与自然科学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作出过极其伟大的贡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以新的思想、原理进一步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学说。列宁曾经称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列宁全集》第17卷第22页),认为辩证法是马克思同恩格斯通信中“一切思想集结的中心点”(《列宁全集》第19卷第558页)。我们同样可以说,辩证法也正是《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一切思想集结的中心点,它的每一个篇章,都闪耀着辩证  相似文献   

16.
涂大杭 《理论界》2003,(6):75-77
“与时俱进”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江泽民对其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使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其根本是实现理论和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一、范畴是什么?形而上学家眼中的世界,是无数乱杂的各自孤立现象底偶然堆积。他们认为现象之间没有任何规律性的联系,也没有基于自身矛盾发展所引起的运动,和本质的变化。形而上学所谓运动变化,不过是由外力所引起的位置变迁和数量增减,如此等等。这样的见解是远远落后于古代朴素的辩证宇宙观的。恩格斯底“反杜林论”提到关于古希腊自发的辩证法宇宙观曾说:如果我们留意考察自然、人类历史和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那么,我们首先见到种种联系及交互作用之无限错综的图画,在这中  相似文献   

18.
对一个教育现象的经济学思考梅俊生(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南京210093)一、引言多年以来,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受到大众的关注(本文的研究对象不包括职高、技校,且以城市学校为主),抱怨批评之言不绝于耳,声讨指责之语屡见报端,可事与愿违,时至现在这一...  相似文献   

19.
一个以列宁的《哲学笔记》为根据的唯物辩证法体系草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哲学需要一个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 过去,一提起体系就要受到批评和指责,体系被认为是教条主义和烦琐哲学的表现。现在情况有了很大改变,但体系往往仍被看作只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为了教授一门科学,固然需要一个体系,但对于这门科学本身及其发展和运用,体系并无很大意义,这种看法未必恰当。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哲学呈现出主体性、分析性、争鸣性和逻辑性四大特征。这四大特征既反映了当代哲学发展的总趋势,也体现了西方哲学的传统特征和20世纪当代哲学在西方的特色。 主体性成为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