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总方向等方 面论述了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指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体 系,是邓小平总结党在长时期内领导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学习、坚持、运用、发展这些思想。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要求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取得最终成功的标志,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观点是: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创造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政治;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动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法制建设为保障,在保持社会稳定中实现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化思想,政治民主化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邓小平语境里的“政治体制”既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层面,也包括具体的体制层面.在基本制度层面,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目标,在于建立和完善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具体体制层面,其制度目标在于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自身的革新和完善,推动其制度化、程序化和科学化,从而优化政治系统的具体运作.从制度维度来看,尽管两个层次侧重点不同,但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就价值维度而言,两者统一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目标.在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里,社会主义民主不仅作为一种价值理想,同时具有建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话语、维护社会主义话语主权的功能性考量.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界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当成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这一看法并不准确。从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系统论述和中共十六大报告的有关论述来看,实行政治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政治民主化这一根本目标,我们必须从完善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疏通和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加快法治进程几个方面选择综合性改革路径;应当采取渐进式改革战略,以实行党内民主改革为关键,首先从外围突破,为促进党内民主改革、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造条件。综合性改革路径选择与渐进式改革战略相结合是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和民主政治顺利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这是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十大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之一。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改革开放总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就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专门就“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问题作  相似文献   

8.
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是邓小平同志搏大精深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科学体系。深入研读,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着眼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大业而产生的。因此,它既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又具有中国的特色。正确认识和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对于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开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民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指南针。邓小平关于民主的论述散见于邓小平文选中,为此,从邓小平关于稳定、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和中国民主究竟向何处去的论述当中,全面准确把握邓小平民主思想,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结合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丰富的内涵开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局面。本文对邓小平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的重要指导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