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境外资本流向逆转,一直是威胁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金融安全的突出因素.自2002-2007年,国际资本流动空前活跃,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也出现了境外短期资本大量涌入的现象.但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剧,包括新兴市场经济体不同程度地遭遇了资本撤离现象.在短期资本流向上,中国也已经由前几年的"不明来源"转变成了"不明去向".究其原因,主要是金融危机下境外投资机构撤资回防、2008年下半年美元升值,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回落.但随着全球金融市场逐渐企稳、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重新高涨,以及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了境外短期资本重新"回流"中国的现象."投机性资本"的大量涌入也许是下一轮大规模资本撤离的序幕,境外资本流向逆转是中国经济金融安全面临的重大威胁因素.为了有效地防范大量资本流向逆转,中国需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并实施审慎的资本管理.  相似文献   

2.
《大庆社会科学》2013,(3):159-160
中国科学院国际资本流动研究课题组撰文认为,全球经济的缓慢增长将使全球国际资本流动总规模小幅增长,而新兴经济体的后来居上将使FDI总规模小幅增加,并主要流向新兴经济体。具体到中国,预计2013年国际收支将呈现以下特点:第一,经济项目逆差将持续,顺差规模会减少,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也会减少,国际收支进一步趋于平衡。受欧债危机影响,贸易顺差规模会逐步下降,服务贸易仍然维持逆  相似文献   

3.
短期跨境资本,也可称为热钱或国际游资.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中国,其大规模流动一方面扰乱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另一方面威胁着我国的金融与经济安全.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以及当前的人民币升值时期,国内学界掀起了两场对于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大讨论.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流动途径、流动规模以及影响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因素等方面.本文拟对诸观点进行深入评述.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体各部门的视角对1998-2013年资金流量表进行逐项分解发现,国内高企的总储蓄率主要来自政府和企业部门的贡献,居民部门的储蓄率反有所减少。政府储蓄率增加是储蓄倾向和收入占比双双上升的结果,其储蓄倾向的上升主要受资本形成影响;企业储蓄率的增加反映出收入占比上升,且是因增加值占比上升所致;居民储蓄率减少,主要受收入占比下滑影响,收入占比下滑则源于增加值占比减少,储蓄倾向有所上升,反映出居民受住房价格上涨影响,为买房而积累储蓄的动因,最终导致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对此,传统消费理论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政府和市场因素的解释或更贴近现实。政策应切实解决二元经济结构下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扭曲与政府行为的错位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渐加快,伴随该过程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也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国际金融危机、美债危机及欧债危机三重因素相叠加,增加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与复杂性;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风险的增加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套利空间扩大趋势相伴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进程呈现明显的同步性;人民币渐进国际化道路助推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渠道多元化趋势。针对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给中国带来的宏观经济波动、外部经济失衡、宏观经济政策失效等风险,文章提出了四点对策:疏堵并举,适度控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理顺市场,从根本上压缩短期国际资本的套利空间,降低投机性国际资本流动的压力;推进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降低与分散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风险;明确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风险管理的阶段性任务。  相似文献   

6.
汇率变动是影响一个地区短期资本变化的主要因素。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风险在于其流动方向突然改变给宏观经济稳定带来威胁。本文利用重庆市涉外收支表计算汇率调整前后重庆短期资本的数量并进行比较,得出其趋势将呈“V”型的判断;通过对汇率调整前后重庆市短期资本流向的经济分析,提出防范短期资本流入风险要在健全金融市场的同时,使人民币汇率与资本项目开放谨慎配合,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指标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金融全球化给世界各国提供了无限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风险。一方面金融全球化促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蓬勃发展,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带动了地区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金融全球化使国际资本的流动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导致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蕴藏着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使一些经济体部分地丧失宏观经济决策的独立性和宏观经济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邓创  谢敬轩 《人文杂志》2023,(11):83-93
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显著增强,汇率预期呈现日益分化特征,由此引发的汇率预期冲击对金融稳定的威胁不容忽视。基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视角,深入探究汇率升、贬值预期变动对金融稳定影响效应的时变性与非对称性特征,研究发现:第一,汇率预期变动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经济新常态以来汇率贬值预期一度走高,我国国际资本净流出现象明显加剧;第二,汇率升值预期对金融稳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有助于金融体系职能发挥能力的提高,而汇率贬值预期会对金融稳定造成潜在威胁,但随着我国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加强,其负向影响已开始持续走弱;第三,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汇率预期作用于金融稳定的重要中间渠道,汇率升值预期背景下国际资本短期内大量流入对我国金融稳定造成了显著冲击,并使得汇率升值预期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因此,应加强人民币汇率预期引导,防范预期自我强化、自我实现的顺周期羊群效应,同时协调搭配宏微观审慎管理与资本流动监管措施,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以来,在中国高储蓄率的支持下,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再杠杆化"政策成为中国成功应对危机的一个显著亮点,使中国成为第一个从全球"大危机"中走出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给定中国的高储蓄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这一基本事实,我们认为巨额储蓄不但是中国成功应对危机的有利条件,而且也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复苏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关键在于通过国内和国外经济与金融政策的重新布局,一方面提高储蓄资金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不断纠正国际收支失衡,从而为经济的复苏奠定稳固内外经济基本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研究资本流动(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它部门投资)与金融稳定(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实际汇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借助于协整理论,建立恰当的VAR模型或VECM模型并进行总量与结构分析,利用脉冲反应与方差分解技术,较清晰地阐明了中国的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与经济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资本流动的影响,而金融和经济状况又促进了资本流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态势低迷,美国和日本纷纷以量化宽松政策大力刺激本国宏观经济增长,导致全球流动性超发,国际资本流动形式越发复杂。在此背景下,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对于保持经济金融稳定而言十分重要。深入分析2012年大庆市跨境资金流动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2013年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及风险防范需要关注的方向,对探索区域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和风险防范框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汇储备与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巨额增长与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这种产业结构以及为之服务的税收优惠和外汇管制等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货物出口而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而不利于对外投资;迫使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到国外借债以及吸引对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破坏性的国际短期资本。基于产业结构及其派生的这些原因,经常帐户和金融与资本帐户连续双顺差,外汇储备也因此达到巨大规模。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对哈萨克斯坦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对中亚的新兴经济体哈萨克斯坦影响尤为严重。哈萨克斯坦银行业严重依赖国际资本,导致国际金融市场流动短缺时,哈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就迅速上升,由此将银行业的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致使经济整体下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短期资本流入的途径以及国际管理短期资本流动的方式,通过借鉴国际经验,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应对中国目前短期资本大量涌入国内。  相似文献   

15.
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利润。但是,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的金融资产存在不同的风险,短期资本寻求的不是收益的最大化,而是收益和风险的最优组合;又由于不同的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存在差异,收益和风险的最优组合取决于投资者承担风险的意愿。因此,短期资本流动是由金融资产的收益、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决定的。在这个领域,马柯维茨(HarryM.Markowitz)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马柯维茨主要研究国内证券最优组合的选择。本文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进行重新定义以后,把马柯维茨以及后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概括和发挥并用于解释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近十余年来,全球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庞大的投机资金在全球资本市场流动。对外开放证券市场,不仅加快了本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同时也加速了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它是新兴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并给这些新兴证券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推出QFII(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制度,将在市场投资理念、资金流向等方面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出现严重危机,面临短期流动性不足问题,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别是在中国也由流动性过剩逐渐显现流动性不足.中国及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流动性由过剩到不足是在一系列失衡的背景下发生的,其机制是流动性由轴心国产生,通过汇率和利率机制经由国际收支渠道,向外围国传导,再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返回轴心国,多次循环中形成超额的世界货币供给,造成外围国的流动性过剩.而轴心国的经济调整引发其金融危机造成流动性不足.又通过多条渠道传导给外围国,外围国因此出现流动性不足,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践证明,引进、利用国际资本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外资进人我国的经济领域越来越广泛,资本流动速率越来越频繁,已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冲击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执行。如何加强对国际资本流人的宏观管理,优化外资的投资结构,防范金融风险,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国外资政策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外资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作初步分析。一、国外资本的大量流入,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干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描述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简要回顾1992~1993年和2003年下半年以来有关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认为现有的宏观经济研究范式对于认识中国这样的复杂经济体存在问题,提出认识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视角在于考察中国宏观经济内在的发展规律,也就是投资、消费、制度变迁、政府支出等各方面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程度、产生影响的原因、影响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演进规律。对于有显著影响的方面应加强中观经济层面的认识和管理,并据此建立了一个描述性模型。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核心在中国经济内部调整,但外部经济环境也关系到供给侧改革的进展与成效。从当前世界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周期性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发达经济体增长停滞乃至进入衰退通道,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增速减缓甚至是倒退。受多重因素的挤压与影响,中国经济的外部发展同样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全球化发展到当前阶段,国际资本已经开始由经济逐利的本能向国家政治服务方面转移。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配合国家整体外部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基于此,本刊特组织本期《供给侧改革与对外经济调整》专题,分别就供给侧改革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供给侧改革与"一带一路"战略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外经济调整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们只选取其中关键的几个点来分析,希望通过本期专题的探讨与研究,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另外一个思路与方向,并希望广大学者能积极加入我们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